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贏得優勢、贏得主動、贏得未來 實行更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

2023-12-31新聞
14:02

【觀點摘要】

中國將會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

今年以來,中國出台的一攬子政策有力促進了國際國內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深度融合。

當前,中國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機遇與挑戰並存。

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下,中國可采取四方面措施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

高水平開放正在為高品質發展塑造新優勢。近期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必須堅持依靠改革開放增強發展內生動力,統籌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激發和增強社會活力」。

當前,高水平對外開放對中國經濟發展有怎樣的意義?中國高水平對外開放面臨著哪些機遇與挑戰?全球一體化趨勢下,應當如何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

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對外經濟研究所室主任、研究員金瑞庭做客【中國經濟微觀察·專家談】欄目時表示,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中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要贏得優勢、贏得主動、贏得未來,必須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推動實施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

將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

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了九項重點任務,「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列為其中。金瑞庭表示,從會議內容看,傳遞出三大訊號:

一是中國將會實施更大範圍對外開放。將透過加快自由貿易試驗區、自由貿易港等對外開放高地建設,引導沿海內陸沿邊開放優勢互補、協同發展,加快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開放新格局,推動中國與更廣大的開發中國家實作互利共贏。近期國務院批準設立了第22個新疆自貿試驗區,標誌著中國已基本形成東西南北中全方位開放新格局。

二是中國將實施更寬領域對外開放。將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推動服務業擴大開放,特別是將推動電信、醫療等領域開放行程,將為全球投資者提供更大的市場機遇和發展空間。

三是中國將實施更深層次對外開放。【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CPTPP)和【數位經濟夥伴關系協定】(DEPA)等協定正在引領國際經貿規則新趨勢。中國將更加主動對接貨物貿易、數位貿易、智慧財產權、政府采購、「邊境後」管理制度等領域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在有條件的地區率先開展壓力測試,推動形成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試點經驗,為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探索新路徑、積累新經驗。近期,國家明確在上海自貿試驗區打造國家制度型開放示範區就是重要例證。

金瑞庭強調,對外開放是中國的基本國策,無論國際風雲如何變幻,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營商環境會越來越好,同世界經濟的聯系會越來越緊密,同各國互利共贏的廣度和深度會不斷拓展。

多維度數據展現中國高水平對外開放成果

面對國際國內形勢深刻變化,中國依托龐大的市場潛力、穩定的發展環境、利好發展政策不斷落地,圍繞貨物貿易升級、服務貿易開放、數位貿易創新等出台了一攬子針對性強、含金量高的政策。

對此,金瑞庭表示,這些政策有力促進了國際國內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深度融合,既發展了自身,也造福了世界。具體表現為3個5%、1個6%、1個35%。

3個5%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貨物貿易質效穩步提升。2013年至2022年期間,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額連創新高,從4.16萬億美元提高至6.30萬億美元,年均增長5%以上;占國際市場份額從11.0%提高至12.5%,其中出口、進口占國際市場份額分別達到14.4%、10.6%。

二是實際利用外資持續增長。2013年至2022年期間,中國實際利用外資從1239.1億美元提高至1891.3億美元,年均增長5%左右,吸引外國直接投資流量占全球比重從8.4%提高至14.6%,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2位。金瑞庭表示,值得關註的是,中國已宣布將全面取消制造業領域外資準入限制措施,支持更多外國投資者選擇中國、投資中國,共享中國發展紅利。

三是境外直接投資量質齊升。2013年至2022年期間,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從1078.4億美元提高至1631.2億美元,年均增長5%以上;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占全球比重從7.6%提高至10.9%,位居世界第2位,連續11年列全球前三;對外直接投資存量占全球比重從2.6%提高至6.9%,排名由第11位上升至第3位。

1個6%體現在服務貿易發展亮點紛呈。2013年至2022年期間,中國服務貿易進出口額不斷提高,從5396.4億美元提高至8891.1億美元,年均增長6%以上,自2014年起連續9年穩居世界第2位。中國於2012年起每年舉辦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於2021年釋出適用於海南自由貿易港的首張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推動出台全國版和自貿試驗區版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並且在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基礎上,升級打造建設國家服務貿易創新發展示範區。

1個35%體現在國際合作成果豐碩。中國自由貿易區提升戰略實作新突破,已同29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22個自由貿易協定,與自貿夥伴的貿易額占中國外貿總額的比重達到35%左右。此外,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紮實推進,已同150多個國家和30多個國際組織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檔,共建「一帶一路」已成為全球最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

全面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

面對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趨勢,中國如何進一步最佳化對外開放結構,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

一是將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將積極對標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充分發揮自由貿易試驗區、自由貿易港等先行先試作用,在規則對接、規則創新、規則開放等方面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打造開放層次更高、營商環境更優、放射線作用更強的開放新高地。

同時,高品質實施【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主動對接CPTPP和DEPA等高水平自由貿易協定規則,深化國有企業、數位經濟、智慧財產權、政府采購等領域改革,不斷提升中國全球要素資源配置水平。

二是將深化貿易投資體制機制改革。將推動貨物貿易最佳化升級,最佳化貿易結構,積極擴大進口,夯實貿易發展的產業基礎,不斷增強對外貿易綜合競爭力。同時,將促進服務貿易創新發展,推動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加快服務外包轉型升級,創新服務貿易發展機制,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合理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全面取消制造業領域外資準入限制措施,共同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

三是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新的金色十年。當前,共建「一帶一路」進入高品質發展的新階段,將繼續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秉持開放、綠色、廉潔理念,實作高標準、永續、惠民生目標,深化經貿領域務實合作,提升貿易暢通水平,推動基礎設施「硬聯通」,規則標準「軟聯通」,同共建國家人民實作「心聯通」。

四是高水平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積極落實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二十國集團、亞太經合組織等機制更好發揮作用,深入參與金磚國家、上海合作組織等機制合作,促進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切實維護多元穩定的國際經濟格局和經貿關系。

下一步,對外開放仍面臨多重挑戰。金瑞庭認為,主要是以下三方面:

一是外部環境方面,受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地緣沖突等影響,個別國家將經貿問題政治化、武器化、泛安全化,以「去風險」為借口,持續強化對華經貿合作限制,對中國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帶來不利影響。

二是體制機制方面,當前中國社會主要矛盾正在發生變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還有不少硬骨頭要啃,特別是積極對標國際高標準規則的制度型開放還有一些難點堵點痛點。

三是不確定風險方面,推動高水平開放過程中,確保糧食、能源、產業鏈供應鏈可靠安全和防範金融風險還須解決一些重大問題,各種「黑天鵝」「灰犀牛」事件隨時可能發生,需要提前做好各項應對之策。

(責編:楊虞波羅、呂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