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冷戰以來,中美兩國一直處於競爭關系之中。最近,美國針對中國的經濟敵對態度不斷加劇,對中國的打壓措施也在逐漸升級。受到美國經濟制裁的影響,台灣地區的台資企業面臨嚴峻的考驗。台灣地區的當局意識到,與大陸的經濟交往可能面臨著的風險,因此要求台灣企業盡快撤離大陸,並轉向美國市場。
一方面,大陸政府中斷了對島內12項石化產品的ECFA利好政策,這給台灣地區的石化行業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島內的民眾和相關產業普遍擔憂,呼籲民進黨與大陸進行溝通,尋求解決辦法。然而,民進黨政府卻采取了自欺欺人的態度,並試圖操縱輿論,攻擊石化行業不思進取。他們對大陸行動帶來的影響淡化,並試圖汙名化島內石化產業,讓人誤以為這些產業無關緊要。
另一方面,民進黨政府對大陸投資實行層層設限,給台資企業在大陸投資造成了困難。數據顯示,今年1-11月,島內對外投資額約為260億美元,增長了84%。與此同時,對陸投資規模從去年的34%大幅縮減至今年的12%。相比之下,島內投資加速向美國等地流出,對美投資增長了8倍,達到96億美元。這主要是因為民進黨政府迎合美國對大陸的敵視態度,對台企赴美投資放開了限制。
這種情況反映出美國正在利用地緣危機、金融手段、甚至武力威脅等多種方式,吸引全球資本流向美國,以緩解國內的危機。中國台灣地區成為美國的一個「犧牲品」,被迫接受美國的壓力。美國甚至透過滲透島內的輿情和金融網路,制造恐慌,推動島內資金和企業向美國逃離。
然而,我們不能忽視一個事實,那就是台灣地區經濟高度依賴於進出口貿易。島內生活所需的基本物資很多都依賴於進口,特別是來自大陸的進口。大陸向島內開放市場帶來的順差,為島內經濟的運轉提供了重要的支撐。然而,由於民進黨政府不承認「九二共識」,導致兩岸經貿關系出現了裂縫,ECFA的受益中斷只是冰山一角。
在當前全球經濟格局下,美國正在加強對全球經濟的控制,而台灣地區則成為了這場賽局中的犧牲品之一。面對來自美國的壓力和威脅,島內的選擇只有一個,那就是擁抱祖國,順應歷史發展的潮流,迎擊即將到來的風雨。
總結:
台當局要求台資盡快撤離大陸,並積極轉向美國市場,這是受到大陸斷供石化產品的影響和美國的壓力驅動的結果。島內的民眾和相關產業對此感到擔憂,但民進黨政府卻試圖淡化這種影響,並操縱輿論攻擊石化行業。另一方面,大陸政府對台資實行層層設限,導致對陸投資銳減,而對美投資卻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這是美國迫使台灣地區成為犧牲品的結果,同時也顯示出台灣經濟對進出口貿易的依賴程度。面對美國的壓力和大陸的機遇,島內應該清醒認識到自己的處境,順應歷史潮流,擁抱祖國,才能走出經濟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