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兩岸觀察|未來反對和遏制「文化台獨」任務或更加艱巨迫切

2024-01-06新聞

近日,2024年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民進黨參選人賴清德發表參選政見,聲稱要「落實台灣文化基本法」,意涵就是,一要推進為實作分裂國家為目的民進黨版台灣「文化基本法」草案正式透過立法,二是要推進落實台灣「文化基本法」的內容具體落實工作。賴清德以民進黨版的台灣「文化基本法」(草案)為基礎,提出「兩個承諾」和由語言、藝術、法律、文化、思想、經濟、傳播等方面組成的文化政策參選政見,把近30年來的「文化台獨」進一步升級,試圖完成「去中國化」「與中華文化並列的台灣文化主體」的台灣「文化台獨」以及台灣文化的「主體化」和「法制化」建設,升級「文化基本法」成為「文化憲法」。民進黨版的台灣「文化基本法」如果正式立法透過,就是台灣分裂勢力向「法理台獨」邁出一大步,已經觸及維護國家統一的反分裂國家法,不能把它再歸結為「柔性台獨」,反對和遏制「文化台獨」任務更加艱巨和迫切。

台灣當局推動的「教育基本法」「原住民基本法」和「文化基本法」都是超越部門立法,位階要高於部門法。2009年,國民黨籍27位民意代表提出「文化基本法」草案,台灣立法機構2011年11月10日透過該草案。它的要旨是,保障台灣在地文化的多樣性和包容性,設立文化發展基金,以保護文化資產、扶持文化藝術、傳承傳統文化、鼓勵多元創新、促進文化交流,鼓勵在大專院校設立文化相關課程,在中小學設立文化美學課程,落實文化紮根理念。「台獨」分裂勢力采取各種辦法極力阻止國民黨版「文化基本法」草案透過正式立法。2014年馬英九當局在立法機構再次送出「文化基本法」草案,受到當年台灣「太陽花學運」影響,直到馬英九任期結束,立法機構也沒有透過「台灣文化基本法」正式立法。

民進黨2016年重新執政,為了加速和加深「文化台獨」,大力推進民進黨版、充滿「台獨」分裂意識和「台獨」色彩的台灣「文化基本法」。

因為各種原因,民進黨版的台灣「文化基本法」由於島內外的強烈反對至今也沒有在民意機構正式透過立法。近些年島內不斷有人大肆鼓吹和宣揚「文化台獨」,營造文化「台獨」氛圍,有人宣稱:「政治雖有底線,但教育文化則無底線」「台灣的本土教育意識流,也應步愛爾蘭的後塵,先建立台灣的文化、歷史、地理觀,讓台灣中小學生沐浴在台灣意識流裏,成為真正的台灣國民」「政治權利可以透過政策、政府制度以及資源分配,透過改變人民的日常生活,塑造對政治權利有利對思想以及認同」。蔡英文執政8年,在各個方面大力推進台灣文化「台獨」,「文化台獨」成為兩岸關系發展的重大障礙。

賴清德號稱「務實台獨工作者」,頑固堅持「台獨」分裂立場,透過他近期的參選施政政見「落實‘台灣文化基本法’」的文化政策可以看到,他當選台灣地區領導人,會在「去中國化」的基礎上進一步「去中華化」,在建立台灣「主體文化」的基礎上建立「主權文化」,把台灣「文化認同」推向「國家認同」,把「文化基本法」提升為「文化憲法」,為走向「法理台獨」打下文化認同這件事基礎。

賴清德延續蔡英文「文化台獨」路線,打著「保護」和「發展」台灣文化的旗號,「台獨」史觀和「台獨」文化政策相結合提出對「文化台獨」的文化政策政見:

一是強化「台獨」史觀。透過「推動系統性文化保存奠定文化根基」「推動歷史現場再造歷史現場2.0」,達到全面恢復日據時期的歷史遺跡,宣揚日本帶領台灣進入近代化和現代化的歷史觀,取消所有不利於「日台」關系的歷史記載的目的。混淆台灣歷史上的民族精神和民族英雄與台灣現實中的「台獨」和「台獨」分裂分子的區別,為「台獨」分裂分子設立紀念場所以表彰他們的「奮鬥歷史與精神」。

二是強化台灣語言的「主體性」。賴清德強調,「復振國家語言,促進多元文化社會共融」,「支持多元語言的不斷創作與傳播」,試圖否定大陸和台灣的「同語言」,建立台灣語言的「獨立性」,為兩岸中華文化交流設立障礙,否定中華民族和中華文化多元一體的發展。

三是強化台灣藝術的「主體性」。賴清德強調要「重建台灣藝術史」,突出台灣藝術的「在地性」與「主體性」,企圖把「台灣藝術」從中國藝術中脫離出去,完成藝術領域的「去中國化」。

四是強化台灣各種博物館的台灣文化「主體性」。賴清德企圖透過博物館再升級,展示台灣文化視野,達到博物館減少展示中華文化內容的目的。台北故宮博物院多年的升級改造已經達到了不斷「去中國化」「本土化」「亞洲化」的目的,賴清德要將此擴大到台灣所有博物館。

五是強化台灣基層文化的進一步「去中國化」。多年來,部份「台獨」分裂勢力利用社群營造的手段不斷在社群尤其是台灣少數民族社群「去中國化」,賴清德聲稱的「建構地方文化區域治理,發展地方文化特色,深化社群營造4.0」,包含同樣的目的。

六是強化台灣文化的獨立和自治體系。賴清德企圖透過擴大投資規模,「壯大台灣文化內容」,達到完全脫離中華文化、完全獨立於中華文化,實作所謂台灣人文化自治的目的。

七是強化台灣文化的國際傳播。賴清德強調「建構文化傳播體系,讓台灣文化走向世界」,建設台灣成為「亞洲媒體中心」,島內媒體強化國際傳播,企圖透過文化傳播達到「台獨」分裂分子期望的國際上對台灣地位的認同。

賴清德對文化政策政見,再一次暴露了「台獨」分裂勢力企圖透過文化「台獨」達到分裂國家的目的。賴清德的政見和民進黨版的台灣「文化基本法」是對中華民族的背叛。中華文化一萬年、中華文明五千年,這是海峽兩岸同胞的共同財富,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海峽兩岸同胞的共同使命。兩岸命運共同體應該是一個文化共同體,中國人特有的共同體意識,是以共同認同的經典、禮儀制度、道德價值觀凝結起來的,中國心就是中國文化之心,兩岸同胞就是受中華文化養育、中華文明照耀的親人。

海峽兩岸同文同種,台灣的發展史就是中華文化在台灣發芽、生根和開花結果的歷史。鄭成功收復台灣後系統地把中華文化中基於春秋大義的道德情操、註重民族氣節的民族精神、主張經世濟用的王道的大陸儒學帶到台灣。鄭成功去世後,後人繼續弘揚中華文化精神,在台灣建學校,教大家讀中國經典,中華文明開始照耀台灣。清朝政府統一台灣,繼續興辦學校,大力推崇朱子學,強調忠孝節義,修身養性,在台灣的中國人感受到中華文明的燦爛。日據時期,台灣同胞反抗殖民統治,保護傳承中華文化。從古至今,中國古陶文明、古玉文明、龍文明、青銅文明和禮樂文明在台灣都得到繼承和發展。

中華文化從未中斷更沒有停止凝聚納新。包括台灣在內的中華大地盡管各地域人口密度不同、生活方式不同、社會制度不同、價值觀念不同,中華文化下的各個地域文化呈現不同特點和特色,但是它們都是中華文化轉化和創新的結果。中華文化所包含的不同文化都有所長有所短,文化多樣性是中華文化的魅力所在。台灣文化的現代化發展,也是中華文化的現代化發展,為中華文化寶庫增加了新的內容。馬英九先生對台灣文化作過這樣的表達:「台灣人用台灣的空間,用台灣的人力,發展出一個豐富中華文化的模式,這就是發展了一個具有台灣特色的中華文化。」這個表達代表台灣大多數人的文化認同。

面對賴清德及其「台獨」分裂分子在文化認同方面的挑戰及危害我們兩岸同胞必須有共同的認識。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統一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各民族文化融為一體、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決定了國土不可分、國家不可亂、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斷的共同信念,決定了國家統一永遠是中國核心的核心,決定了一個堅強統一的國家是各族人民的命運所系。」

無論大陸還是台灣,失去中華文化,就將面對惶惶不可終日的無根生活。我們應該承認兩岸由於生活方式和制度不同造成了文化的差異,我們互相尊重文化的差異,但是應該同時承認是中華文化下不同文化的差異。我們兩岸同胞可以透過溝通實作跨文化的交流合作,創造出共同認同的中華新文化和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作者系中央台辦全國對台幹部培訓中心原主任)

來源:【人民政協報】(2024年01月06日第05版)

作者:王傑

版面編輯:高楊

新媒體編輯:洪琳

稽核:周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