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很多人所預料的那樣,民進黨主席賴清德在2024年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中笑到了最後,不僅成為新一任台灣地區領導人,而且還成功幫助民進黨打破了鐘擺效應,繼續「執政」台灣地區。在當選之後,賴清德主要做了兩件事情:邀請大陸方面重新開機兩岸對話交流以及結束民進黨「新潮流」派系,這引起了島內各界的高度關註。第一件事情其實很好理解,賴清德希望透過對話交流的方式來緩和兩岸之間的緊張關系,從而兌現自己在競選期間作出的承諾,即在他上台之後台海沖突爆發的機率最低。而當前擺在民進黨面前最大的「攔路虎」就是如何讓大陸方面願意展開對話交流,如何相信民進黨是帶著誠意和態度來進行對話交流的。畢竟民進黨之前一直都拒不承認體現一中原則的「九二共識」,如果賴清德現在當選之後,還是堅持以前的錯誤政策,那麽對話交流的基礎也就並不存在。
而第二件事情則讓很多人都感到匪夷所思,因為賴清德可以在本次選舉中笑到最後,民進黨「新潮流」派系可以說是「功不可沒」,他們給賴清德提供了大量的關鍵性助力。但即使是這樣,賴清德也必須要與其一刀兩斷。首先,「新潮流」派系在台當局領導人蔡英文「執政」台灣地區8年的時間裏,屢次爆出貪汙腐敗的醜聞,如果再與其保持密切聯系,會對賴清德的個人形象造成一定的影響。其次,「新潮流」派系因為行事過於囂張跋扈,得罪了不少人,甚至民進黨內部其他派系對他們也頗有微詞,只是礙於情面不好直接發作,所以正如賴清德所說的那樣,結束「新潮流」派系是為了更好的團結和領導民進黨。最後,「新潮流」派系屬於島內激進的「台獨」勢力,賴清德如果還繼續與之為伍的話,那麽將會加深民眾對其的厭惡,畢竟他一直在極力淡化自己是「台獨」頑固分子的形象,想減輕島內民眾和外界對其的厭惡態度。
總的來說,賴清德在當選之後希望透過一系列措施和方案來緩和兩岸的緊張關系,避免台海沖突的爆發。從表面上看,賴清德確實是采取了行動,但是稍微深度分析的話會發現,賴清德這些行動做跟沒做差距並不大,截止到目前,賴清德始終不願意承認體現一中原則的「九二共識」,這已經充分表明,他與蔡英文都是打著一樣的算盤,即打算采取一條漸進式的「謀獨拒統」路線。不過,在島內媒體看來,賴清德的計劃根本就不會實作。因為大陸在賴清德當選之後就已經開始出招應對了。第一招就是諾魯政府的「斷交」,而第二招國家安全部門重提【反分裂國家法】。可能在很多人看來,諾魯政府在賴清德當選之後就宣布「斷絕邦交關系」非常巧合,但這真是一個巧合嗎?要知道,「斷交」這種事情可不是今天說明天就能去做,需要較長的一段時間進行商討決議。
因此,有可能是諾魯政府有意而為之,透過與台當局「斷交」一事打擊島內「台獨」分子的野心,讓他們清楚的意識到台當局所謂的「國際空間」只會是越來越小,終有一天會徹底消失。而國安部所提到的【反分裂國家法】在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給賴清德的一個提醒和警告,告訴他和島內「台獨」分子,不要以為民進黨繼續「執政」就可以推行「謀獨拒統」的計劃,【反分裂國家法】就是一把懸在「台獨」分子頭上的利劍,只要發現他們有任何輕舉妄動,那麽這把利劍隨時就會斬下。因此,不誇張的說,賴清德和民進黨當局只要一天不承認「九二共識」,那麽他們所承受的壓力也只會越來越大,而造成這一切也就是他們自己。而在島內知名學者蘇起看來,目前留給賴清德的時間已經不多了,兩岸很可能會在未來4-5年的時間裏攤牌,如果不想台海沖突爆發,那麽民進黨就應該主動開啟對話。這就意味著民進黨必須要承認體現一中原則的「九二共識」,如果還繼續執迷不悟,那麽在兩岸統一之後,他們也將被牢牢地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不得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