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24小時變半年!川普延長解決俄烏沖突時間後,最新計劃浮現

2025-01-14新聞
距離川普正式上台還有一周,川普及其團隊釋放了更多關於如何解決俄烏沖突的訊號。
據環球網報道,美國廣播公司(ABC)當地時間1月12日報道稱,美國候任總統川普任命的國家安全顧問麥克·沃爾茨在接受該媒體采訪時透露,川普和俄羅斯總統普亭的會面「準備工作正在進行中」,並稱從川普的角度來看,「如果沒有與對方建立某種關系和對話,就無法達成協定」,「我們絕對會在未來幾個月內建立這種關系和對話」。
與此同時,沃爾茨還談及對俄烏沖突的看法,包括需要在達成協定前穩定前線、降低征兵年齡以解決烏克蘭軍隊人員短缺問題等。有外媒稱,沃爾茨此番表態是迄今為止對川普結束俄烏沖突計劃的最清晰表述。
近期,川普及其團隊改變了其此前設定的「24小時」結束俄烏戰火的時間表,將解決沖突的時間延長至100天乃至半年。外界普遍認為,這意味著川普對於俄烏沖突的復雜性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川普已認識到現實」
在12日公布的采訪中,沃爾茨沒有回答何時實作停火的提問,但他表示,這不僅僅是「武器、彈藥或提供新的援助支票的問題」。在達成任何可能的結束俄烏沖突的協定前,必須首先穩定前線。為實作這一目標,美國將向烏克蘭提出解決烏軍前線人力短缺困境的要求。透過降低烏克蘭的征兵年齡,可吸引「數十萬新兵」加入烏克蘭武裝部隊。
2024年,隨著俄軍在烏東地區快速推進,美烏政府對於烏軍最大困境是人力短缺還是裝備、訓練不足的分歧浮出水面。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去年12月表示,北約將繼續向烏方提供所需訓練及裝備,而烏方需作出讓18-25歲年輕人參軍的「艱難但必要決定」。但烏總統澤連斯基拒絕了美方的提議,即便是曾呼籲動員更多士兵的烏武裝部隊前總司令紮盧日內也對此予以反對,稱「我們需要烏克蘭在20年或30年後繼續存在」。
除為俄烏達成協定設定了「穩定前線」的前提外,沃爾茨12日還呼籲透過外交手段結束戰爭,並稱烏克蘭重新控制其全部領土的計劃是不現實的,川普本人「已經認識到了這一點」。
沃爾茨說:「每個人都知道,這必須透過某種外交途徑來解決。我認為,說我們要把所有俄羅斯人驅逐出烏克蘭的每一寸土地,甚至凱瑞米亞,是不現實的。川普總統已經認識到這一現實,我認為如果全世界都認識到這一現實,將是向前邁出的一大步。」
川普去年11月在美國大選中獲勝後,有外媒披露稱,有關烏克蘭做出領土讓步、「以領土換和平」的言論在北約內部不再是「禁忌」或邊緣話題。今年1月6日,法國總統馬克龍表示烏克蘭在領土問題上需要采取「現實」立場。有媒體解讀稱,這是馬克龍首次建議烏克蘭考慮在領土問題上作出讓步,但他同時也強調需為烏克蘭提供安全保障。
與此同時,澤連斯基在去年11月與英國天空新聞、日本共同社等媒體的采訪中首次在領土問題上軟化立場,提出可在俄羅斯控制烏克蘭部份領土的情況下達成停火,但前提是北約保護目前由烏克蘭控制的領土。今年1月,澤連斯基再度強調烏克蘭獲得美方安全保障是確保停火的先決條件。
目前尚不清楚川普可能為烏克蘭提供何種安全保障。路透社去年12月報道稱,川普正在考慮的「俄烏和平計劃」主要版本可能均涉及烏作出領土讓步,而烏加入北約不在擬議計劃中。但英國【金融時報】1月9日援引歐洲官員的話報道稱,川普團隊尚未決定如何解決沖突,由於希望「看起來有實力、強大」,川普團隊正重新調整對烏方針,美國對烏援助或在川普上台後繼續。
「特普會」提上日程,瑞士、塞爾維亞願提供平台
在13日ABC對沃爾茨的采訪中,另一備受關註的話題是川普何時將與普亭進行對話。川普本人曾於9日公開表示,「特普會」正在安排之中。1月10日,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表示,普亭願意在「不預設任何先決條件」的情況下與川普進行接觸。
目前,美俄雙方均未透露關於兩國領導人會面的具體安排。但沃爾茨12日透露稱,川普和普亭之間的電話會談可能在「未來幾天或幾周內」舉行,俄方此前則表示對話在川普1月20日正式就職後進行更為合適。當被問及此次會談是否僅涉及川普、普亭兩人,是否可能邀請澤連斯基參與時,沃爾茨回應稱「尚未對此次會晤設定確切框架,我們正在努力」。
在「特普會」訊息放出後,瑞士已證實該國有意為此次會面提供平台。瑞士外交部發言人1月10日稱,如果川普和普亭提出要求,瑞士已準備好主辦兩國領導人之間的會晤。2024年6月,瑞士曾舉辦首屆烏克蘭問題和平峰會,但俄方未參與會議。瑞士外交部稱,此次峰會後,烏克蘭、俄羅斯和美國「定期被告知瑞士願意支持尋求和平的外交努力」。
此外,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1月9日也在接受當地媒體采訪時表示,塞爾維亞不是北約等軍事聯盟的成員,而且是「整個歐洲最支持川普的國家,普亭總統在這裏也仍然非常受歡迎」,該國有興趣成為俄羅斯和美國領導人會晤的場所,並已做好充分準備保證兩國總統安全。
12日,去年11月曾與普亭通電話的德國總理朔爾茨表示,「真正談判的時機總有一天會到來」,美俄領導人將會面的計劃「不是壞訊息」,同時也「不是對烏克蘭主權的質疑」。朔爾茨稱,德國將繼續支持烏克蘭,但某一時刻各方必須在不損害烏克蘭利益的前提下為這場沖突找到一條出路。
盡管俄美領導人會晤已被正式提上日程,但俄羅斯方面對此反應較為克制。俄羅斯【生意人報】1月12日報道稱,多數俄觀察人士對美俄就烏克蘭問題達成協定的前景持懷疑態度,這種謹慎的評估不僅與俄美高度對抗的關系有關,同時也與川普第一任期的與俄互動相關。在2017年首次「特普會」及此後雙方的互動中,雙方達成的少數協定要麽沒有產生預期結果,要麽根本沒有得到執行。
澎湃新聞記者 侯丹瑋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