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根據司馬南老師視訊節目整理,內容有刪改)
過去我們有一個口號深入人心,叫「發展才是硬道理」。現在口號變了,叫「高品質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這個變化是經濟工作會議開過之後提出的口號。
我註意到媒體關於此事解讀的不多,自媒體解讀的則更少,很多人或許沒有註意到這個變化,甚至我看有人還在那講「發展才是硬道理」。
怎麽只講「發展才是硬道理」呢?汙染河流的發展行不行?我們扒一條褲子來換人家一架波音飛機行不行?當然不行。我們要發展電動汽車產業,要發展寧德時代,要發展華為,要發展比亞迪,因此「高品質發展才是新時代的硬道理」。
這個口號要唱響,不是說發展就好,要看怎麽發展。如果我們不是高品質發展,如果不改變經濟結構,原來的路就走不通了。
為什麽現在經濟下行?有人說是司馬南唱衰民營經濟,我什麽時候唱衰民營經濟了?有些人專門造我的謠,那麽大的事兒跟我一個退休老頭怎麽能聯系的上。
還有人說是民營經濟沒有活力,民營經濟有沒有活力是個極其復雜的問題,用數學的專有名詞來講是多元函式值。
現在經濟下行一個最重要的問題就是改革開放45年了,改革開放之初好啃的骨頭都啃完了,現在都是硬骨頭了,我們稱其為「滾石上山」。現在出台一個政策總有一些部門說不行,這是因為利益固化了,有些企業能夠左右一些決定政策的人。
還有牽一發而動全身,越來越復雜了,小學生解決不了代數問題,高中生也解決不了高斯方程式,不同質的問題在不同發展階段有不同的問題。
過去常說房地產來了個潘石屹,把這片土地的國有企業老板搞定了,拿個設計圖又把銀行行長搞定後就拿到了銀行貸款,然後再找兩個施工隊就開始「賣樓花」了,老百姓30%的錢進來了,然後就把房子蓋起來了。所以房地產曾經那麽紅火。
但現在那麽做卻不行了,知道房地產上下遊產業對我們的GDP拉動有多大影響嗎?遍地都是水泥房,但沒人買,都掛著租售,而越是往下落越租不出去。房地產企業不景氣,上下遊企業不景氣,房地產拉動GDP幾個數就沒了,這是一個大家都看得清的一個簡單道理。
因此現在說高品質發展才是硬道理,原來那個發展模式已經不行了。經濟工作會議基本政策思路發生變化了,這個變化是極其重要的。
我們居委會中心理論組學習的時候,反復強調要以進求穩。以前是穩中求進,就是說沒有一定的經濟發展,我們社會的整個執政是不穩的,只有透過經濟發展的不斷前進,才能穩定的實作目標。
大概從什麽時候開始我們的心態發生變化了?至少疫情是個重要的時間節點。2019年我們整個的中國經濟總體上處在一個經濟偏冷的過程。過去我們增長最快速度的時候,達到百分之十幾, 後來我們提的口號叫「保八」。
那時候我記著寫文章時特意強調「保八」,如果沒有「保八」的話,一年1000多萬農民工進城,1000多萬的大學畢業生,還有許多轉業軍人,這些都會使我們的就業壓力增大,所以沒有「八」是不行的,後來「八」保不住了,就只能下行下探。
李稻葵先生說:「總體上講,反映在我們經濟增長速度上是有一個回落趨勢的,數學上叫單調性下降。就是平均每年下降0.33%,而且這已經形成一個趨勢了。從09年到19年這11年時間裏,先不談疫情三年,這麽長的時間裏我們總體上講是內需不足的。因此當時就是用老辦法來搞基建,透過政府投資來穩定經濟,這也是沒問題的。
當時在經濟偏冷的情況下,基建的成本相對較低,趁著經濟比較冷,什麽東西都便宜,就把基礎設施建好了,這是功在千秋的,是造福子孫後代的」。
所有老外到中國坐高鐵,看中國建的這些橋和車站,讓老外很是驚訝,一些一二百年的已開發國家跟中國新建的城市沒法比。
但是我們不能不承認,雖然我們的投資做了很多利國利民的事情,但是從整體上講,經濟增速在下滑,甚至可以說經濟執行是低於潛在GDP增長速度的。
這句話是什麽意思?09年逐步開始強調規範有序,很多地方確實存在無序、土地財政和資本野蠻生長的問題,很多東西是不規範的。教培機構、互聯網平台都要整頓,這些都有道理,而且道理很深刻。
包括環保,環保不搞的話就會影響未來的發展,環保問題一亮紅燈,無論是什麽產業都得停,此外還包括城市的減量發展等。
李稻葵先生認為,這應歸結到宏觀經濟執行上,其效果就是收縮了這麽多年,長期積累下來到今天就變成了一個比較大的問題。
最近我看幾個會議都在提「合成謬誤」這個詞,它是經濟專業術語,就是各講各的理,局部和個體的行為可能是正確的,但整體的結果可能是錯誤的,其影響總體的行程和方向。
現在的經濟增速還是偏冷,今年最重要的標誌就是整個物價還在下行,工業品出廠指數、消費物價指數在下行。
這事兒也很邪門,全球都在往上走,我們卻在下行。這說明我們的經濟過冷,消費不足,想買房的不敢買,還在等房價接著降,投資者的意願也不足,所以在這個大背景下,關鍵是高品質發展才是硬道理。
至於如何實作高品質發展,找個機會我再接著跟各位講。另外,必須坦率地跟大家講,我對這個問題是沒有深入研究的,有說錯的地方也請大家多多批評指正。
參考文章|李稻葵
責任編輯|胡言 筆夫
部份圖片|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