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屆柏林電影節開幕在即。然而,就在倒計時只剩兩天的時候,電影節工作人員發出了一封事關加薩地區局勢的聯名信,向主辦方公開喊話。
第74屆柏林電影節海報
工作人員要求官方明確為巴勒史坦平民發聲
這封公開信的簽名者人數不多,只有28人,卻幾乎都是今年柏林電影節的重要幕後推手,包括多個單元的選片人、策展人以及電影市場的計畫負責人和公關企劃人員等。
他們的訴求,簡單且直接,即要求柏林電影節官宣自己在加薩問題上的立場,要求官方呼籲「立即停火」「釋放全部人質」以及「加強柏林電影節的領導機制」,以應對「目前正在上演的針對巴勒史坦平民的攻擊」。而且公開信一開篇,便參照了海牙國際法院最近的裁決:「南非指控以色列在加薩實施的某些行為,已適用於【滅絕種族罪公約】。」
「全世界都目睹了加薩地區平民生命的損失,其中也包括記者、藝術家和電影工作者的生命……但在今年的柏林電影節上,我們卻沒看到任何專業人士和/或觀眾受邀,就此進行專門的討論……我們痛苦地意識到德國文化部門的體制惰性,對於自由言論所施加的限制已發展到了讓人無法忍受的程度。我們希望能以更高的標準來要求電影節和我們自己。類似柏林電影節這麽一個國際性的平台,有能力,也應該要針對目前正在上演的針對巴勒史坦平民的攻擊,表達不同觀點。」公開信中寫道。
也因此,公開信簽名者要求柏林電影節可以秉持其自詡的人道主義價值觀,就加薩人道主義危機,更清晰地表明立場。「我們希望電影節采取的立場能與近年來國際社會在其他事件中所采取的立場前後一致。」
官方願提供「和平對話」的平台
事實上,在此之前的1月19日,柏林電影節聯合掌門人瑪麗埃特·裏森貝克和卡洛·沙烏地萊恩就曾簽署一份官方聲明,表示電影節會向所有「中東和其他地區人道主義危機的受害者」示以「同情」,也會一視同仁地為以巴雙方的電影制作人提供發聲平台。
柏林電影節組委會在Facebook上用英文發帖,聲明自己作為電影節,努力把重點放在電影上。並指出反猶太、反穆斯林、反民主等仇恨言論正在德國等地蔓延。
「電影節為藝術表達提供空間,讓和平對話成為可能。電影節是相逢相遇,互相交流的場所,有助於增進理解。我們相信,透過電影和公開討論的力量,可以促進共鳴、認識、理解——尤其是在這麽痛苦的時刻。」官方聲明中如此寫道,「我們要向中東和其他地區的人道主義危機的所有受害者,傳達我們的同情。希望每個人的痛苦都能得到承認,希望在這裏能夠開放地討論關於世界復雜性的不同觀點。我們也註意到,反猶主義、反穆情緒和各種仇恨言論,此刻正在德國和全球各地加速蔓延。作為一個文化機構,柏林電影節堅決反對一切形式的歧視,並致力於不同文化之間的互相理解。」
不過,目前看來,哪怕是在電影節內部,這種或許有些套路和曖昧的表態,都已經被視為無法接受,太過中庸。至於所謂柏林電影節沒有提供討論平台的說法,今年柏林電影節也並非毫無作為。掌門人卡洛·沙烏地萊恩之前接受媒體存取時就反復強調:今年在主會場附近,他們會搭建一個小木屋,以圖為與會者創造一個名為「小空間」的私密場所,供不同觀點者討論中東危機話題。
「針對此事,持有不同觀點的對立雙方,目前看來實在是很難心平氣和地坐在同一個房間裏好好討論。所以我們想到,作為電影節,我們試著為雙方提供一個可以進行對話的場所。」他介紹說,「而且我們覺得,不妨從一個小型空間開始,由小團體開始,讓某些爭論或者某些情緒能夠得到更好的處理。相比起坐著500人或1000人的大劇場,在這樣的小空間裏,或許更有可能實作和平對話。」
選片也走中間路線
柏林電影節官方所倡導的一碗水端平的做法,似乎也體現在今年的選片上。
比如,全景單元出現了來自巴勒史坦的紀錄片【無其之地】(There's No Other Land),講的正是以色列方面在西岸地區的暴力行為。論壇單元則有羅馬尼亞導演安德烈·科恩(Andrei Cohn)執導的猶太人歷史題材作品【聖周】(Holy Week)。此外,德國導演朱莉婭·馮·海因茨(Julia von Heinz)的「余波三部曲」的最後一部【寶藏】(Treasure),今年也會做特別展映,該片講述的是德國猶太人的不幸命運。而以色列導演阿莫斯·吉泰(Amos Gitai)的新作【Shikun】今年也將做特別展映,其主演中包括巴勒史坦女演員巴希拉·阿布拉西(Bahira Ablassi)。
【無其之地】海報
只是在包括電影節工作人員在內的不少人眼中,這樣的中間路線顯然欠缺力度。更關鍵的還在於,就在上一屆柏林電影節上,官方曾對烏克蘭電影給予大力支持,俄羅斯電影幾乎徹底遭到抵制。一年之後,柏林電影節卻祭出所謂「一視同仁」的立場,與過去幾年間西方文化界、電影圈所傾向的「人人過關」「明確站隊」的做法,形成了不小反差。因此引起電影節內部工作人員的反彈,也就在所難免。
此前的1月,已有受邀者選擇不給面子,直接結束今年的柏林電影節。那是原本入選論壇單元的兩部實驗電影作品【氣氛到了】(Atmospheric Arrivals)和【兩個拒絕】(Two Refusals)。導演分別是來自加拿大的非洲裔電影人阿約·蘇里塔巴(Ayo Tsalithaba)和來自美國的印度裔藝術家蘇內·桑吉利(Suneil Sanzgiri)。
兩人公開宣布,支持「抵制德國」(Strike Germany)行動,因此選擇結束。所謂「抵制德國」行動,是今年1月由一群同情巴勒史坦人遭遇的匿名柏林藝術家在互聯網上發起的,主旨是抗議德國政府「壓制言論自由,特別是聲援巴勒史坦的相關言論的麥卡錫主義做法」,該運動呼籲全球文化和藝術工作者即刻停止與德國所有由國家資助的文化機構、影展、藝術展的合作。
阿約·蘇里塔巴表示,「我最近一直在思考,作為一名藝術家,這在當下意味著什麽;作為一個有政治覺悟的人,這在當下意味著什麽……顯然,大家要麽保持沈默,要麽就同流合汙。在加拿大也好,在全世界也好,都是這樣:大型文化機構要求他們的工作人員都保持沈默,並且試圖回避加薩正在發生的事,不做任何意義明確的聲明。」
官方對涉以色列議題難表態
對於柏林電影節官方而言,在巴以問題上如何表態,確實是個難題。因為眾所周知的歷史原因,涉及以色列的政治辯論,在德國、在柏林相比在其他地方會顯得更為敏感,也更容易引起爭議。
畢竟,就在距離電影節紅毯現場不遠的瑪琳·黛德麗廣場上,便矗立著猶太人大屠殺紀念碑。紀念碑上的混凝土石板就像是一塊塊倒塌的墓碑,提醒人們納粹在歐洲曾經殺害了數百萬猶太人。因此,自去年10月以色列人質事件爆發以來,德國政府始終站在強烈譴責哈馬斯的最前線,態度相當明確。
而作為歐洲三大藝術電影節中官辦色彩最濃的一個,柏林電影節每年3200萬歐元的開銷費用中,有1400萬歐元來自德國政府的撥款,包括重大人事任命等問題在內,很多地方都要受到政府及文化部門規約。尤其就在今年年初,柏林市政府剛剛承諾,會在未來兩年為柏林電影節追加提供200萬歐元的財政支持,以填補聯邦政府削減預算後產生的缺口。
當然,支持柏林電影節這種「和平對話」方案的也大有人在。今年58歲的拉斯·亨瑞克·加斯(Lars Henrik Gass)是業界享有盛譽的德國奧伯豪森短片電影節的藝術總監,他在接受媒體存取時指出:電影節提供的就應該是平等對話的平台,而非不存在反對意見的一言堂。「電影節的宗旨就是要提供辯論的機會,辯論就肯定會有不同意見,肯定會有不和諧的聲音。否則的話,我們幹脆為以色列電影人辦一個電影節,再為巴勒史坦電影人分開辦一個電影節算了。」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