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腰最大的忌諱就是高壓之下丟球,所以面對逼搶不能慌亂。
說在最前面,布教授的擺脫學不會是很正常的。因為提問者你本身並不具備布教授的職業級跑位,所以對手逼搶你就會很快。別說你,國內業余和半職業球員要有布教授那樣的跑位能力,早就那啥啥了。
看布教授所有的擺脫和過人視訊集錦,很少有人會註意到他在場上所處的接球/持球位置。也很少有人註意到他的一整套技術行為,其中最基礎的就是拿球前的觀察。
這是2016-2017賽季歐冠決賽莫德裏奇的比賽圖片。此時他還處在持球前的觀察狀態。克羅埃西亞大爺身高172cm,從圖片的長寬比能看出來,莫德裏奇持球之前,身邊至少1.5公尺內沒有尤文圖斯的球員過來逼搶。
上圖是布斯克茲比賽當中持球的狀態。電腦裏實在沒找到布斯克茲無球狀態下的圖片。請註意,對手(布教授右側)上來攔截的時候,布斯克茲已經做出了腳內側帶球向前突破的動作,也就是說, 對手跑到位、做出攔截動作之前,布斯克茲的觀察、選位、持球、決策,都已經完成了。剩下的就是實施技術行為。
「無球選位」能力不是一兩天能練出來的,需要長期觀察對手和隊友的跑位,為自己打算處在什麽樣的無球位置做出決策。歐洲的球員無論業余還是職業,8歲開始一年八九十場比賽都算少的,能練出來一點不奇怪。
國內球員嘛……心照,心照。
然後,「對面人來逼搶有的時候會慌亂,不太會擺脫」,這說明什麽?
第一,視野不開闊,預判不夠。得球和跑位之前如果不提前觀察,自然就找不到隊友的位置,也不會知道自己的無球位置好不好,然後第二和第三點就出不來了。
下面這個視訊連結可以好好看看,請忽略這個視訊的標題黨內容。
不需要看完,就看前面第1分鐘。短短1分鐘裏這麽多個比賽場景,布斯克茲拿球之前總共觀察了多少次,數一數吧。
第二,缺乏快速出球的能力。提問者自認為「傳球還不錯」,無壓力下傳球不錯,那不錯的人可多了去了。如果視野足夠開闊,得球之前先看好隊友在哪裏,別人上來逼搶,提前就把球傳出去了,有個這麽五六次,對手自然就知道上前逼搶是浪費力氣,於是逼搶前會掂量到底值不值得。
後腰遇到逼搶時,傳球的優先級永遠比擺脫更高。因為後腰即拖後前衛是攻防的樞紐,攻轉守和守轉攻大機率是後腰決定的, 而傳球完成的守轉攻,從來都比擺脫完成的守轉攻要有效得多 ,尤其是布斯克茲這種大身板、速度慢的後腰。
第三,就是因為很多球員沒有一套或者幾套傍身的連續技術動作,如果有,做不純熟,遇到逼搶的時候肌肉記憶出不來,當然就不行,遇到逼搶自然就會慌亂。
很多業余球員日常缺乏的是:
1.技術完整性訓練。例如拉/撥/踩/扣等有球技術要結合加速、變向、轉體,才能稱之為一套完整的技術。
2.技術穩定性訓練。在體能緩慢下降或急速下降的事後,一套完整的技術能不能穩定實施,需要平時有穩定性訓練打底。比如多組25公尺折返跑後立刻完成一套或多套技術訓練,或者在中/高速帶球基礎訓練當中,完成一套或多套技術。
不說別的,中高速帶球狀態下的基礎訓練好多人都沒能練明白。已故球王馬拉度納1994年世界杯之前刻苦減肥訓練,有很多視訊現在傳得很廣。 他能在三十米距離內連續「一步一帶」完成高速帶球,多次訓練中不呈現明顯的體能衰減現象 ——當時他34歲,一直有濫用藥物,身體機能無疑是存在問題的,即便這樣,他的訓練品質依然好得出奇。這人對待足球的嚴肅認真,簡直無人能及。
一步一帶指的是每跑一步就外腳背趟一下球。這是帶球技術最基礎的內容,同時也是檢測技術穩定性和體能是否良好的標準。
馬拉度納的一步一帶訓練視訊如下。請註意他當時訓練的草場品質。
馬拉度納94年的「一步一帶」訓練 https://www.zhihu.com/video/17213442158822604813.反應訓練。這是國外一直被強調的訓練內容,但國內最近四五年才重視起來。比如布斯克茲、莫德裏奇等人邊跑動邊左右扭頭觀察場上形勢,超短時間內就能確認隊友的位置和距離,以及快速判斷出隊友接下來的跑位情況,為自己的後續技術動作進行決策鋪墊。越是高水平球員,腦袋越扭得和撥浪鼓一樣勤,瞬間的記憶和判斷過程就越清晰。
由於缺乏條件(主要是配套軟硬體),所以國內對反應訓練的形式和效果難以得到客觀反饋。尤其是擬真度極高的反應訓練,也就是模擬極端嘈雜的球場環境,要求球員對各種遠近不同的訊號(聲音、手勢)快速反應和判斷,然後完成訓練內容。反應到判斷這個過程特別難,因為要在極短時間內排除幹擾,對觀察到的資訊進行推理和判斷,從小到大的積累就非常重要。
逼搶就是高強度的比賽內容,沒有技術完整性、穩定性訓練,沒有足夠的觀察和反應,在逼搶狀態下懵逼一點都不奇怪。
所以,問題的核心不是後腰球員的盤帶是否需要過硬,而是身為後腰,基本技術和比賽習慣是不是過硬。
其他打擊人的話就不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