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到底是誰在制造網暴?
媒體。 「爸爸在路邊玩手機」、「媽媽穿著很精致」、「鞋子是奢侈品」.....
試問,媒體在報道一起校園車禍時,關註點是否應當是「被害人父母的衣著」?為什麽不是「校園安全問題」、「汽車為何可以進校園內」?
有做一位知乎網友就說的很好,大眾往往是混沌的。如果媒體沒能力,報道也不專業,無法從校園車輛安全問題來討論,而是盯著受害者的衣著使勁描述,那麽大眾的眼光也會往受害者的衣著方面去關註。新聞學領域有一個專業詞匯叫「媒體逼視」。媒體的聚光燈把遇害者的家屬放到了放大鏡下面,讓他的每一個行為、動作、表情都被迫接受來自所有人的審視。
專業做新聞的媒體人當然應當知道,如何避免發生這樣的情況,把大眾往主題上引導。
但是他們沒有,因為某些原因或者是因為不專業,他們選擇這樣的報道來讓被害者家屬來接受復雜的人性。
媒體從業者應當遵守一定的新聞準則和新聞倫理,這算不算一種失職?因為主觀描述性的報道引發矛盾的媒體,該不該受到相應的處分?
自媒體。
孩子校內被老師開車撞到致死這件事發生後,孩子的母親為要一個說法而進行了一些活動。有一些所謂的大V是如何評論這件事的呢?
不妨看看幾張截圖,擁有百萬粉絲的大V,是什麽趨勢他們說出這種毫無人性的話?
這些隨意在互聯網上發動道德審判的自媒體,既蠢又壞!他們應該要為該事件負責。不是封號這麽簡單,應該要追究相關人員責任!
網暴新聞令人窒息,但深究「真相背後的真相」,更是令人膽顫心驚。早在幾年前,人民網就發文告誡大眾:網暴有組織,並非單純的個人發泄行為。
諸多媒體、自媒體深諳「流量就是金錢」的道理,早已有類似的黑社會型暴力組織順勢而為,在網路上延續現實中的黑惡勢力,有組織、群體化、利益化、規模化的搞事情,將網路暴力事件產業化,從中牟利。
施暴者的目的不單純是情緒的發泄,而是有著各種利益訴求(流量、關註、金錢等等)、制造輿論,誘導大眾。
昨天,我的朋友圈裏的一位在普通人眼中,頗有身份地位、具備法律專業知識和理性思維的多年從事審判工作的法官,轉發了一個文章,大意是說「網暴不是導致這位媽媽死亡的原因,官方的不作為才是」。
這讓我很疑惑。事實上,肇事教師第一時間被刑事拘留,校長已經被免職,漢陽區教育局發文向家長、社會致歉,學校已經不再允許車輛進入校內,如果這些都不叫「作為」,什麽才叫「作為」呢?
普通群眾。 我寫這個小插曲,不是譴責這位朋友,而是想說:作為普通人的我們,太容易被誘導、被誤導。
是的,逝者已逝,網暴和這位痛失愛子的媽媽自殺有沒有絕對的因果關系,暫時不好說。
但是網暴存在是事實,官方「不作為」卻不是事實,這一點至少我們應該清楚。又有新的風向,說是有人故意往「網暴」話題上轉移視線,規避責任。但網暴就是實實在在存在,這點毫無疑問!
你以為是10W+寫的文章,就是經過核實事情真實性,不夾帶私活、沒有私心,秉承公平正義的角度寫出來的嗎?
你以為10W+作者寫的東西就可以不在去核實資訊真實性,就隨意的轉發跟進嗎?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在而今這個烏煙瘴氣的網路環境中,希望大家具備去偽存真的能力,不要輕信他人,不要人雲亦雲,保持懷疑態度,求真務實。
不要做那只沒有自己思想的企鵝。
2.網暴有沒有方法追責?
當然有,比如追責成功的江秋蓮女士,這幾年已親自將三名網暴者送進監獄。
「江歌案」發後,明明有過錯的劉鑫拒不承認過錯,同時,許多支持劉的粉絲透過造謠等方式汙蔑江歌,刺激江歌媽媽江秋蓮。
關於劉鑫的判決都早已效,我們不得而知是什麽樣的人會支持劉鑫,持續性的在網路上肆意抹黑江秋蓮與逝去大的江歌。
雖然沒有專門的針對網路暴力的法律法規,好在在這類事件中目前我們可以用刑法中的侮辱、誹謗罪作為制裁網暴者的武器。
讓我們來看看法律的相關規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關於辦理利用資訊網路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幹問題的解釋】(法釋〔2013〕21號)第二條規定:利用資訊網路誹謗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 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情節嚴重」:
(一)同一誹謗資訊實際被點選、瀏覽次數達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轉發次數達到五百次以上的;
(二)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親屬精神失常、自殘、自殺等嚴重後果的;
(三)二年內曾因誹謗受過行政處罰,又誹謗他人的;
(四)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雖然刑法、司法解釋能夠被用於「網暴」追責,但我們應該看見,在這類事件中,一般是屬於「自訴」案件,在現實中因為沒有公權力的借入,這對受害人的要求很高,增加了追責的難度。
4.面對網暴,普通人應該怎麽辦?
我們只是普通人,面對網暴,不是人人都可以做江秋蓮這樣堅強的戰士。如果有一天我們或我們身邊的人遭到網路暴力,我們該怎麽呢?
遮蔽網暴的聲音
語言的暴力是「病毒」,如果這些聲音影響到了我們大的情緒,請我們焦慮、懼怕、憤怒、仇恨、絕望等等,先立刻隔離這些聲音。
改掉微博名字、關閉朋友圈、退群、拉黑;清除社交媒體私人痕跡,遠離那些中傷你的人,不要讓別人找到;如果他們換著號碼打給你,就暫時關閉電話通訊。
別著急去為自己爭辯
不要試圖剖開肚子向圍觀者自證「吃了幾萬粉」。有時候不要回應是最好的回應。
特別是當人在焦慮或憤怒情緒當中的時候,往往會失去理智,而這種時候為任何事情爭辯都對自己不利。
對你施行語言暴力的人,他們和你本身就已經不是站在一個平等辯論的立場,而是在霸淩,並且大部份情況都是圍攻,寡不敵眾。
甄選少量正能量的媒體接收采訪
當渡過了罪艱難、最困難的時期,如果認為有必要,應甄選出正能量的媒體接收采訪,發出聲音。
但只接受少量的媒體采訪,采訪的過程中也做好錄音錄像,防止被斷章取義,扭曲醜化。
找一個愛你的人陪伴你
要記得,有些人永遠都會愛著你,即使全世界都恨你,例如你的爸爸和媽媽,兄弟姊妹。
若身邊有親近、值得信任的人,或是那些有智慧的人和長者,也可以找他們陪伴,告訴他們自己的處境。
有些重擔自己一個人扛不住的時候,找一個人和自己一起面對,也許你跟他們聊一聊就會好多了。
永遠都不要放棄自己
這一點最重要,有些坎就是那一會,再苦再難,扛過去了就沒事兒了。但如果你選擇放棄,就沒有回頭路了。只要你還活著,就一定會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