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光明論壇」基層治理更高效 人民群眾更暖心

2024-10-14新聞
卓成霞
【光明論壇】
基層強則國家強,基層安則天下安。作為國家治理最末端、服務群眾最前沿,基層最大特點是既「接天線」又「接地氣」,其治理效能關乎執政根基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甘肅蘭州市考察強調,「要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把基層治理和社會治安做得更紮實」,為我們切實提高基層治理效能提供了根本遵循。運用好這一基層社會治理的寶貴經驗,在傳承中發展、在開發中創新,對於完善基層治理體系,提高基層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慧化、專業化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強化服務意識,推動力量下沈。「上面千把錘,下面一根釘」。廣大基層幹部就是確保各項政策落地生根的「那根釘」。推動更多黨員幹部力量下沈一線為基層減負松綁,不僅可以分擔基層繁雜的事務,而且更有利於承擔落實上級決策部署、及時回應群眾關心關切。透過持續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推動基層幹部不斷提升服務意識,把更多時間和精力放到了解和把握群眾的真實想法和需求上,把群眾的事當作自己的事來辦,帶著深厚的感情去辦,用心用力用情做到「圍著群眾轉、帶著群眾幹、解決群眾盼」,讓治理效能無形中得到提升。同時,透過把更多的資源、服務、管理下移至基層,為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提供更為堅實的支撐。從地方創新實踐看,天津探索建立市、區、街鄉鎮三級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形成「一站式受理、一攬子調處、全鏈條解決」的矛盾糾紛化解模式,不但從根子上破除了形式主義的頑疾,而且也達成基層減負的目標,為提升基層治理效能提供了很好的實踐藍本。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集中力量抓好辦成一批群眾可感可及的實事」。大大小小的身邊事、貼心事、具體事要不斷融入基層治理的設計,把服務群眾、造福群眾作為基層治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基層可感可及的民生問題有很多,既包括「菜籃子」「米袋子」「果盤子」方面的供給富裕,也包括孩子們上學、年輕人就業、老年人醫養方面的有效供給等。對廣大人民群眾來說,化解一次鄰裏糾紛、疏通一次廚房下水道、點亮幾盞路燈、硬化一段泥濘道路等,都能帶來肉眼可見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基層幹部要時刻把群眾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民生實事辦到群眾的心坎上。唯有把發展成果不斷轉化為群眾更好的生活品質,基層治理才能有從「願景」到「實景」的提升。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人民群眾是基層治理現代化的主體,基層治理歸根到底是為了群眾,也需要依靠群眾。提升基層治理成效,必須創新組織群眾、發動群眾的機制,健全為民謀利、為民辦事、為民解憂的機制,抓住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暢通群眾參與渠道,搭建多元化協商平台,拓展群眾參與的廣度和深度,堅持共建共治共享,形成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讓人民群眾有幹頭、有盼頭。比如,上海楊浦五角場街道為解決一墻之隔的高檔商品房社群和老舊小區繞路帶來的出行不便、服務資源難共享等問題,透過區域聯手將一堵墻建成「睦鄰門」,這道門不僅解決了街區居民互動往來和資源共享的堵點、痛點,而且是打通民意民情的「共建之門」「共治之門」「共享之門」。重慶璧山區「積分制」「院落制」「清單制」、廣西東蘭「一線工作法」、北京東城區「小院議事廳」、寧波鄞州區「達人工作法」等,這些「微創新」從不起眼的細節入手,激發基層群眾的創造活力,為解決基層難題提供了務實管用的新途徑。這些「微創新」成功的關鍵,是從群眾關心的事情入手,紮紮實實辦實事、解難題,找準了「微創新」的發力點,提高了治理精準度,畫好了治理「同心圓」,值得各地借鑒推廣。同時,還要以數位化、智慧化賦能新時代「楓橋經驗」,提升處理基層矛盾的風險預警、指揮排程、閉環處置能力,努力把問題解決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為提升基層治理效能增添科技力量。
(作者:卓成霞,系山東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山東社會科學院政策研究室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