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舉行。會議分析了當前經濟形勢,部署2025年經濟工作。此次會議,對明年經濟發展定下了怎樣的方向?部署了哪些具體的工作任務?【新聞1+1】本期連線宏觀經濟學家、上海財經大學校長劉元春,帶來分析解讀。
從會議中看到哪些具體的方法和新提法?
宏觀經濟學家、上海財經大學校長劉元春介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政治局會議的相關內容進行細化、落實和部署。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
提出五個統籌的新思路和新要求,涉及如何統籌政府與市場,如何統籌增量與存量,如何統籌新舊動能的協調,實際上意味著我們一些政策框架和邏輯的轉向。
對於超常規逆周期政策的內涵進行了深入解釋,特別是對於更加積極地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貨幣政策的內涵進行了界定。
從九大方面部署了2025年的重點工作任務,能夠把握住2025年整個國家對於宏觀經濟認識,政策定位以及相應工作任務的開展。
「加強超常規逆周期調節」,在明年經濟工作中如何體現?
如何理解「加強超常規逆周期調節」,劉元春從三個方面進行了介紹:
政策的力度,這就體現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力度全面加強。要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明確對於財政赤字、超長期特別國債、地方政府專項債相應的一些政策實施方式,進行了一些調整。對於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也進行了不僅僅是在存款利率和準備金率的調整,對於流動性上面也進行了界定。因此,它的力度與以往是不一樣的,它要對沖目前整個內外部下行的壓力。
工具內涵比原來更多,品種也會更多。這些工具的使用,意味著我們的政策儲備和政策的方案比原來要多,因為它要應對一些不確定性,要相機決策。
要求實施的精準性和實施的速度,比以往要快要準。這裏面就包括基層的三保問題如何進一步地加力,要求一些工具要有新的特色。因此,「超常規」就體現在我們的力度、工具以及精準度這幾個方面。
2025年要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適度寬松到什麽程度?
劉元春介紹,這是時隔十四年,穩健的貨幣政策調整到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我們去追尋2009年時所實施的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就會看到,降準降息會在我們今年實施的基礎上進一步地進行,對我們300多萬億的存款以及250多萬億的貸款,會有效地使銀行的貸款能力得到大振幅提升。同時,也能夠減輕貸款者利息的支付。還有更為重要的是要保持流動性充裕。
雖然這不是一個新提法,但是在我們目前所面臨的形勢上,流動性管理依然是我們防範金融危機、保證國民經濟暢通迴圈的一個基本性操作。這個流動性的充裕,就要求我們在貨幣供應鏈以及我們的社會融資總量,在存量和增量兩端來適應整個經濟發展的需要,這個需要裏邊一定能夠配合我們更加積極地財政政策,能夠配合我們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在價格端的一些調整,同時也能配合我們大量的一些投資消費類的政策推進。這裏面是具有一定的彈性的,但是它一定會擺脫我們過去所出現的一些流動性偏好陷阱和流動性收縮的一些問題。
「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為何位列2025年重點任務之首?
劉元春介紹,這一次政策排序發生變化,是根據我們當下宏觀經濟形勢主要矛盾的變化來進行的,也就是說我們現在主要矛盾是總需求不足,是整個國民經濟迴圈不暢,這是一個主要矛盾,
這就決定了我們要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面擴大內需成為首要任務和首要工作。
這裏面的提振,很重要地體現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消費專項行動,我們以往在擴消費上面沒有專門這樣的行動方案,特別是全國統一層面的消費行動方案。那麽這一次提出來,意味著我們在消費擴張上面要有更大的力度,更大的範圍,和更多的政策工具來進行,這是我們關註的一個核心焦點。
「穩住樓市股市」意味著什麽?短期和中期有哪些部署?
宏觀經濟學家、上海財經大學校長劉元春:
從到中央政治局會議再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都將樓市股市的穩定作為我們穩增長的一個很基本的前提,也作為提振信心、提升預期的一個很重要的工作手段。在這段時間裏,我們看到中央政策的力度在持續加碼,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於樓市股市穩定的要求,進一步加力,這個是很重要的,要使它產生持續的效益。因為我們看到,過去兩年,圍繞著資本市場和房地產市場,進行了一系列的政策,但是都沒有產生持續性的反彈,都沒有使整個市場出現觸底回穩的變化。這一次這種表述,就意味著我們政策目標十分明確,這就要求我們的政策工具和政策力度要有一個新的台階。
因此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我們就會看到:
一些短期政策將會進一步地延續,進一步地加力;
對於一些中期的布局也開始加入,尤其是對於新型城鎮化的建設進行加碼,對於房地產新發展模式的構建也進行加碼。
短期政策和中期布局,兩方面進行加力,一定會使我們明年整個市場預期發生逆轉,整個市場的供求狀況發生變化。
如何看待會議強調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
劉元春介紹,整治內卷式競爭,在今年來講是一個熱詞。第一次提到是在三中全會裏面談到,它所針對的實際上是要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因此,我們目前所看到很多地方大上快上,不根據具體的情況來進行科技計畫的上馬,從而導致重復建設,導致部份高新技術行業、戰略新興行業出現產能過剩的問題,
從而影響我們的市場秩序,這對我們科技創新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是不利的。
我們需要從政府職能和企業功能這兩個方面,進行市場秩序整頓,對內卷式競爭和招商引資進行全面整頓,這實際上已經觸及我們一些基礎性改革,特別是在經濟工作會議提到的標誌性改革計畫的提升,其中也涉及我們地方政府規範的執法,以及相應的內卷式招商引資上。
免責聲明:華聲線上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文章僅是作者個人觀點,不應作為投資依據。讀者應詳細了解所有相關投資風險,並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部份文章是網路作者投稿釋出,版權歸投稿作者所有。作者應對文章及圖片的真實性及版權負責。一旦因此引發版權糾紛,權利人提出異議,華聲線上將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刪除相應內容。侵權責任由投稿者自行承擔,如由此造成華聲線上損失,投稿者應承擔賠償責任。如對本文有任何異議,請聯系我們38160107#(#改成@)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