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鄉村行 看振興|隆冬閑不住,年關有收入——山東鄄城鄉村振興見聞

2024-01-12新聞

位於魯西南的山東鄄城,以魯錦和磚塑等非遺技藝被人們所知。近年來,當地在農耕領域不斷學習探索,讓「蔬菜」成了當地鄉村振興的「新名片」。隆冬時節,漫步在彭樓鎮鄉間小路,只見路旁白色大棚排排林立,車輛進進出出,一派繁忙景象。

走進菜農劉義民的大棚,棚內小油菜蒼翠欲滴,長勢喜人。他隨手拔出幾棵即將成熟的小油菜向記者展示:「你瞅這小油菜,葉面鮮亮、手感厚實,按以往經驗,春節前後一斤保準能賣到兩元五。」

劉義民檢視小油菜生長情況。新華社記者 張鐘仁 攝

劉義民說:「以前家裏靠種植小麥玉米等作物為主。」農閑時節在家門口致富曾是他家幾代人的「奢望」。

為了豐富村民的致富「賽道」,讓作物擺脫溫度和時節的束縛,當地政府將目光投向生長周期短,管理技術相對簡單的小油菜——148座高標準鋼結構大棚拔地而起,機井、蔬菜交易中心等基礎設施加速落成,種植基地不斷完善,蔬菜生產規模化初具雛形。

「目前我包了17個大棚,倆月就能收一茬,算下來一冬天掙個20多萬元不成問題。」劉義民拍拍袖上塵土,從容說道。

「茶罷一手糖,酥醇兩袖香」,這句糖牛樓村裏口口相傳的順口溜,說的正是這裏年關時節的特產——芝麻糖。

記者步入村內小巷發現,這裏的「糖香」可不怕巷子深——一股清幽的麥芽糖香穿過街頭巷尾,在村中彌漫開來。循「香」而至,村民劉同才的家中小院別有洞天:竈台前「糖」霧繚繞,竈台裏火燒正旺,幾名村民身穿圍裙手戴套袖圍坐在大鍋旁,一邊嘮著家常,一邊用鍋裏的蒸汽幫麥芽糖卷裹上芝麻。剛做好的芝麻糖泛著淡黃色的光澤被靜置一旁,一股酥香之氣撲面而來。

糖牛樓村村民制作芝麻糖。新華社記者 張鐘仁 攝

「披上‘芝麻衣’是芝麻糖制作的最後一道工序。」劉同才告訴記者,芝麻糖制作要先將蒸熟的大米與攪碎的麥芽混合,待其發酵出糖後上鍋,蒸幹水分後手工塑形成卷狀,裹上芝麻才算完成。

「以前都是村民做了自己吃,需求量不大,近些年十裏八鄉的鄉親們一到年關時節紛紛開車進村購買。我們得抓緊多做點,不然自家都不夠吃。」談起村裏的芝麻糖近年來銷量陡增,村黨支部書記劉同金又驚又喜。

周邊村民上門購買芝麻糖。新華社記者 張鐘仁 攝

好的味道口口相傳,村民的腰包也日益鼓脹。劉同金介紹,糖牛樓村有7個這樣的農家作坊,每個作坊都有約10名村民保障純手工流水線正常運作,「單個作坊單日產量達300斤,冬季每人收入能達1萬元左右。」一名村民告訴記者。

據了解,2017年以來,在當地政府的幫扶下,糖牛樓村芝麻糖被評為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並逐步形成集生產加工和包裝銷售為一體的傳統芝麻糖特色產業。(記者張鐘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