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對中國的殲-20、運-20等軍機的編號不陌生。不難發現,這些軍機編號規則使用的是機型的「漢語拼音首字+序號」,比如「殲」代表殲擊機,「轟」是轟炸機,「運」是運輸機等。有些機型還會被網友起個昵稱,比如「胖妞」運-20。
除此之外,中國的戰鬥機、轟炸機、通用飛機和無人機等八大類軍民用機種,各自還有一個正式的名字。
在以前,尤其是冷戰時期,,蘇聯和中國的武器裝備都沒有綽號,只有正式型號,這給了北約國家可乘之機,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國家為蘇聯和中國的軍事裝備特地發明了一套命名規則,這是因為當時蘇聯和中國的很多武器型號名稱高度保密,或者同時擁有好幾個型號,如前蘇聯武器彈藥就同時有設計局代號,武器系統代號,武器型號,工程代號,工廠代號,對外型號等等,經常把北約的情報軍官搞的暈頭轉向,為了統一便捷,北約國家開始自己重新命名,由於掌握國際話語權,這些戰機和武器裝備的北約代號反而大行其道,被人們記住並廣泛傳播,以至於很多人認為這些綽號是蘇聯和中國自己命名的。
一直以來,北約方面對中國戰機的命名是惡意多多,不知所謂。
北約為中國和俄羅斯所有戰鬥機的代號都采用「F」首字母的單詞,按照北約傳統,給中俄飛機起代號,應該是貶義代號。經常是負責起名的軍官拿一本英文字典,在「F」開頭的單詞裏尋找一堆貶義的詞匯,最後確定一個帶有貶義、惡意、很無厘頭的詞。完全不能體現這架戰鬥機的特點和效能。
例如殲-10戰鬥機在我們空軍的命名為「暴龍」戰機,而北約代號則是「螢火蟲」(Firefly)。
此外,機頭進氣的殲-8殲擊機,北約代號為"Finback"(長須鯨)。兩側進氣道的殲-8B系列戰機的北約名稱是Finback-B。殲轟-7戰機的代號為"Flounder"(比目魚)。殲-20隱身戰鬥機,北約代號為「Fire Tooth」(火焰牙)。
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後,中國生產的武器裝備開始走出國門,進入國際市場,這時中國軍隊在對外宣傳時,也學習西方國家為自己的戰機取名,但都很古板,缺乏靈性。例如殲-7M出口型殲擊機被命名為「空中哨兵」,殲-8II型戰機被命名為「空中美男子」。這些命名都不能令國內軍迷滿意,以至於民間開始自行取名,殲-8B型戰機被取名為「空中蔡國慶」。
殲-10面世的時候,因為進氣道與機身連線處有6根導流片,就像6根鐵棍一樣明顯,於是被國內網友親切的稱呼為「棍子」,後來引申為「惡棍」。殲-20首飛以後,因其是第四代戰機,而且全機塗裝為黑色,被網友稱之為「黑四代」,進而又親切的引申為「黑絲帶」或「黑絲」。海軍艦艇方面,則把052D驅逐艦稱為「板磚」,把054A護衛艦稱為「新青年」
進入新世紀以後,我們再也不能讓北約西方肆意把持中國戰機的命名,於是我們中國自己也形成了一套軍用飛機的命名規則。
例如新研制戰鬥機全都是各種龍和猛禽來命名,「龍」系列代表的是陸基戰鬥機,殲-10戰鬥機名稱是「暴龍」,JF-17名稱是「梟龍」,殲-20戰機是「威龍」,FC-31是「鶻鷹」。殲-11和殲-16分別得名「應龍」、「潛龍」,它們源自【周易】和【山海經】。
「鯊」系列代表的是艦載戰鬥機,比如大名鼎鼎的殲-15「飛鯊」。
轟炸機以「神」命名,如「戰神」 轟-6K,轟-6N則得名「雷神」。
軍用運輸機使用「鵬」字輩,運-20「胖妞」的大名其實叫「鯤鵬」。
而「千裏眼」系列,用於預警/偵察類飛機,例如「千裏眼-500」。
還有從「雛鷹」到「獵鷹」 級別不等的「鷹」系列教練機。
國產直升機則以水滸傳一百單八將來命名,例如直-10武裝直升機是「霹靂火」,直-19武裝偵察直升機是「黑旋風」,直-20通用直升機是「入雲龍」。
以水滸傳一百單八將來命名直升機,估計用到本世紀末都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