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永續專欄|數據要素×氣候議題:十七部委的三年布局

2024-01-10新聞

氣象服務和綠色低碳,在新年伊始進入了十七個部委制定「數據要素×」行動的決策視野。

據悉,在國家數據局會同中央網信辦、科技部、工業和資訊化部、交通運輸部、農業農村部、商務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衛生健康委、應急管理部、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國家醫保局、中國科學院、中國氣象局、國家文物局、國家中醫藥局等部門聯合印發的【「數據要素×」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中,以上兩個領域位列十二個重點行業。

什麽是數據要素?

一位研究數位經濟理論體系的學者告訴華爾街見聞,所謂數據要素是指數據成為了數位經濟時代的核心生產要素,相對於勞動力、資本等傳統生產要素,數據不斷滲透、替代原有的生產要素,可以從整體上對傳統要素和價值鏈進行最佳化整合,在重構生產關系的過程中建立新規則和新業態。

「然而目前在發展過程中也存在數據供給品質不高、流通機制不暢和套用潛力釋放不夠的問題,制定【行動計劃】就是要針對性地解決這些問題。」國家數據局副局長沈竹林在媒體吹風會上表示。

這也被總結為「發揮數據要素的乘數效應」,氣候議題相關的上述兩個領域同屬關鍵領域。

數據助力氣象服務

華爾街見聞註意到,數據要素×氣象服務力求降低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影響,支持氣象數據與城市規劃、重大工程等建設數據深度融合,從源頭防範和減輕極端天氣和不利氣象條件對規劃和工程的影響。

因為極端天氣已經成為懸於國計民生的達摩凱瑞斯之劍。

國際上,IPCC AR6評估報告指出四類常見的復合極端事件:前期影響型,如前期熱浪會誘發後期的強降雨;多要素共生型,如極端暖幹、暖濕事件;接連發生型,如持續的日間和夜間熱浪;空間復合型,如單一因子關聯影響了空間上多型別的極端事件。由於復合極端事件造成的影響遠大於單個事件單獨發生時的影響,相關研究也越來越受到重視。IPCC AR6評估報告指出,1950年以來,復合極端事件在全球多個地區變的更加頻繁,包括多個流域內的復合型洪水事件,以及酷熱幹旱復合事件提供了誘發野火的綜合天氣條件等。

而在國內,國家消防救援局2019—2022年相關資料統計也顯示,國內典型災害突發事件多發,主要表現為強對流天氣、降雨、暴雨和天氣炎熱等,強降雨數量居多,區域極端天氣自然災害預警呈 「七下八上」。4月份和 12月份災害穩定,東北、江西、中東部區域受災數量較多,災發區域季節南北明顯,5-8月份處於台風、強降雨和炎熱、極端高溫災害事故發生期, 2020年災量較多,對群眾造成生產生活危害或安全健康影響,給社會帶來了直接經濟損失或深刻影響。

僅以農業為例,農業氣象災害約占全部農業自然災害的70%之多,且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造成的農業損失也越來越大。根據應急管理部的數據,2022年全年各種自然災害共造成1.12億人次受災,因災死亡失蹤554人,緊急轉移安置242.8萬人次;倒塌房屋4.7萬間,不同程度損壞79.6萬間;農作物受災面積12071.6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2386.5億元。

「氣象服務的一個痛點就是在於氣象數據不能完全開放,因為存在數據安全的問題,另一方面氣象領域的某些計算量過大,也導致了現有資源難以匹配,其中尤其以涉及多種因素的極端天氣的數據服務為甚。」一位氣象工作者告訴華爾街見聞,【行動計劃】的根本邏輯在於關註一些數據要素可以發揮巨大作用的領域,所以頂層設計者們第一批就將氣象服務這個場景納入了決策重點。

據了解,數據要素×氣象服務還包括創新氣象數據產品服務,支持金融企業融合套用氣象數據,發展天氣指數保險、天氣衍生品和氣候投融資新產品,為保險、期貨等提供支撐。支持新能源企業降本增效,支持風能、太陽能企業融合套用氣象數據,最佳化選址布局、裝置運維、能源排程等。

綠色低碳數據管理

除了氣象服務,根據【行動計劃】的部署,數據要素價值還將釋放在「綠色低碳」氣候議題上。

據了解,【行動計劃】主要包括五部份二十三條措施。沈竹林將其概括為:把握一條主線、做好三方面保障、實施五大舉措,推動十二項行動。其中,十二項行動就是指包括氣象服務、綠色低碳在內的十二個聚焦的典型場景,而一條主線是指以推動數據要素高水平套用為主線。

三方面保障是指提升數據供給水平、最佳化數據流通環境、加強數據安全保障。五大舉措主要包括加強組織領導、開展試點示範、推動以賽促用、加強資金支持和加大宣傳推廣等。

據悉,在綠色低碳方面,該份檔要求提升生態環境治理精細化水平,包括加強生態環境公共數據融合創新,支持企業融合套用自有數據、生態環境公共數據等,最佳化環境風險評估,支撐環境汙染責任保險設計和綠色信貸服務。

隨著國家對數位經濟發展戰略部署的不斷完善,政府建立起公共數據開放平台,可以形成連線公共數據釋出端與獲取端的中介和載體。這從根本上促進了公共數據的有效流通,實作公共數據作為創新要素向企業聚集。 隨著這種生產要素進入市場和企業,產業結構和企業經營隨之發生深刻變化。從宏觀視角看,公共數據作為高效率生產要素進入市場能夠促進原有的生產要素配置結構升級,使之匹配技術進步方向。

同時【行動計劃】還要求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促進制造與能源數據融合創新,推動能源企業與高耗能企業打通訂單、排產、用電等數據,支持能耗預測、多能互補、梯度定價等套用。

值得一提的是,【行動計劃】還要求提升碳排放管理水平,支持打通關鍵產品全生產周期的物料、輔料、能源等碳排放數據以及行業碳足跡數據,開展產品碳足跡測算與評價,引導企業節能降碳。

本文來自華爾街見聞,歡迎下載APP檢視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