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
寧夏固原市西吉縣釋出了一則公開招募「野豬獵人」的公告,引起廣泛關註,有部份網民提出質疑稱「捕殺野豬是否破壞野豬族群」。
9月25日,據新京報我們視訊,固原市林草局辦公室工作人員表示,
該計畫叫野豬族群調控計畫,野豬數量超過固定區域承載量之後,林草部門就會下達一定的族群調控數量,不是盲目獵捕。
圖片來源:新京報我們視訊
此前,9月23日,西吉縣林草局釋出公告,遴選野豬綜合防控計畫捕獵隊伍。
公告顯示,
該計畫計劃獵捕西吉縣域內成年野豬300頭,每頭補償2400元,經費預算為72萬元。
九派新聞註意到,該公告中指出,獵捕物件為野豬,不得對獵捕區域其他野生動物進行獵捕;同時要求獵捕隊伍必須配備無人機、紅外相機、獵犬10只以上、獵夾、軍工刀數把、鐵網、防護服等工具。
固原市林草局辦公室工作人員解釋稱,由於這兩年野豬比較多,對周邊農戶農作物造成侵害的事件也常有發生。「每年政府都要拿一定資金去賠償,所以就申請了一個族群調控的計畫,野豬數量超過固定的區域的承載量之後,就給林草部門下達一定的族群調控的數量,對成年的野豬進行捕殺。」
該工作人員表示,捕殺野豬是有科學監測和評估依據的,不是盲目地捕獵。
圖片來源:西吉林草
事實上,近年來,隨著全國天然林保護、自然保育區及野生動植物保護等系列工程的實施,野生動物棲息地生態環境品質持續改善,野豬等野生動物族群不斷增長。
由於野豬繁殖力強、成活率高、適應力廣,天敵族群數量相對較少,使得部份地區野豬的族群數量激增,因此造成了大量的人獸沖突。
幾乎每年春種和秋收的過程中,都可以看到各地關於野豬下山禍害農田的新聞,被野豬禍害過的農戶輕則減產,重則顆粒無收。
據中國新聞周刊此前報道,寧夏固原的一些縣城裏,絕大部份當地人依靠種地為生。因為缺水,農作物都是靠天吃飯。「有時好不容易下了雨,雨停了,豬來了,一年都白幹了。」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2021年,國家林草局在
山西、四川、福建、江西、陜西、寧夏等14個省(區)啟動防控野豬危害綜合試點,試點各地開始組建狩獵野豬護農隊。
2023年6月30日,國家林草局公布了新調整的「三有」名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在部份地區致害嚴重的野豬已被調出「三有」名錄。
不能 自行捕殺
曾有網紅因此被判刑
該訊息一出,立即引發網友熱議。有部份網民提出質疑稱「捕殺野豬是否破壞野豬族群」。也有不網友開始線上上「組隊」。
圖片來源:網路截圖
那麽,野豬不再是保護動物,是否意味著野豬能夠自行捕殺?
據九派新聞報道,對此,西吉縣林業和草原局工作人員表示否定:「 野豬雖然不屬於二級保護動物,但是仍然屬於野生動物。根據國家政策規定,不可自行捕捉。 我們這次出台的獵捕野豬的計畫,也是根據國家政策才出台的。」
他強調,此次獵捕區域覆蓋了19個鄉鎮的集體林區和9個國有林場,但火石寨自然保育區不在此列。
該工作人員補充,參與活動需線下報名,目前活動報名咨詢人數較多,所以後續還需要進行遴選。「所有報名的隊伍,需要經過遴選,符合條件,合格的隊伍才能夠進行獵捕。」
另據檢察日報報道,今年4月,坐擁30余萬粉絲的網紅博主司某某的自媒體帳號上,沒有像以往一樣更新刺激的狩獵視訊,而是上傳了一則3分鐘的道歉視訊。
原來,
司某某為博取流量、吸引眼球,自2021年便在自媒體帳號上,上傳捕獵野豬、馴養獵狗的視訊。
2023年9月,司某某等人在北京市門頭溝區九龍山上用獵狗圍獵一頭野豬,並使用復合弓、紮槍等禁用工具將野豬獵殺,在運輸時被公安機關查獲。同時,辦案人員在司某某家中發現了大量狩獵工具。
「野豬雖然不再屬於國家‘三有’名錄中的保護動物,但仍然屬於北京市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而且,北京市全年、全域禁獵,使用禁用的工具獵殺野豬涉嫌刑事犯罪。獵殺野生動物不僅會造成野生動物資源本體損失,還會對生態環境造成損害,應當承擔生態損害賠償責任。」門頭溝區檢察院檢察官劉帥告訴記者。
3月4日,
法院以非法狩獵罪判處司某某等人有期徒刑六個月,承擔野生動物資源損失費1.08萬元,並在自媒體公眾號上播放道歉視訊。
專家提示
據成都商報此前報道,專家提示,野豬雖有危害,但並非「害獸」。有研究表明,野豬翻土拱地的習性,能夠有效促進森林的健康演替。同時,自然界中許多植物的種子也透過野豬的進食和活動來進行傳播。
業內人士認為,要堅持保護優先原則不動搖,找準獵捕與保護之間的平衡點,科學施策,實作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否則,難免陷入「濫捕濫殺—數量銳減—保護—泛濫成災—濫捕濫殺」的窠臼。
專家提醒,倘若路遇野豬,應保持冷靜,迅速尋找四周利於躲藏的地形和掩體。若野豬主動發起攻擊,應向兩邊躲閃,避開野豬正面沖撞;陷入僵局時盡量找較高且好攀爬的樹木向上爬兩三米,在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報警求救。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九派新聞、新京報、中國新聞周刊、檢察日報、成都商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