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上汽:今年海外銷量目標135萬輛,海外建廠需要有銷量基礎

2024-01-18新聞

「2023年上汽的海外板塊為集團盈利作出了很大的貢獻。」1月17日,上汽國際黨委書記、副總經理趙愛民在接受澎湃新聞等媒體采訪時表示,2023年上汽集團實作了120.8萬輛的海外市場銷量,今年上汽集團海外銷量目標為135萬輛,2025年目標則為150萬輛。

趙愛民透露,目前上汽集團在歐洲設立本土工廠的規劃已取得新進展,去年MG品牌和大通MAXUS在歐洲銷量超過30萬輛,已經為建廠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未來兩年,上汽集團還將在全球市場投放多達14款新能源汽車,旗下的高端品牌智己、飛凡也將出海。

上汽今後三年將投入百億元、14艘遠洋運輸船

1月17日,上汽集團委托中國船舶集團建造的首艘遠洋汽車運輸船(滾裝船),正式定名為「上汽安吉申誠號」,並開啟首航。

「上汽安吉申誠號」是全球現役裝載量最大、國產化程度最高的清潔能源滾裝船,將搭載超過5000輛出口車首航歐洲。 上海市經信委 供圖

上汽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上汽旗下安吉物流已建成中國最大的汽車企業自營船隊,擁有各類汽車船31艘,並開通東南亞、墨西哥、南美西、歐洲等7條國際自營航線。

據悉,今後三年內,共14艘遠洋運輸船將陸續加入上汽安吉物流遠洋船隊,積極支持中國自主品牌加速跨海出洋。

上汽安吉物流總經理金麒向澎湃新聞記者介紹說,造船需要長周期,出口的快速增長讓造船難以跟上。此外,海外碼頭的承載力也限制著中國汽車出口,例如船只抵達墨西哥港口後面臨著貨物無處可卸的窘境,滯港時間最多曾達到65天。

他強調,中國汽車出口到了一定的規模,供應鏈的安全性、穩定性顯得尤為重要,「兩年前我們就開始制造,並前後投了100億元,1艘船造價接近1億美元,14艘船大約100億元。」

金麒表示,上汽的船舶投資主要考慮到幾個方面,一方面是服務未來出口戰略,「國輪、國造、國車、國運」;另一方面是服務中國車企抱團出海,無論是堆場、碼頭,抱團更具有成本優勢。例如上汽安吉申誠號就將首批搭載上汽、東風和宇通的自主品牌新車駛向歐洲。

上汽遠洋船隊全力擴容的背後,是公司海外業務的快速增長。2023年上汽海外銷量達120.8萬輛,同比增長18.8%。其中,自主品牌銷量占比近92%,新能源車銷量占比近24%。2023年上汽MG品牌全球銷量超過84萬輛,並將沖刺全球年銷百萬輛目標。

本土化生產是未來,但目前貿易出口仍是主力

投資遠洋貨運的不只是上汽集團。近日,比亞迪的第一艘汽車滾裝運輸船也舉行了交船儀式,比亞迪還表示,未來兩年還有7艘滾裝船陸續投入營運。

中汽協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出口汽車達到491萬輛,同比增長57.9%。中汽協指出,出口已經成為拉動汽車產銷量增長的重要力量,2023年出口對汽車總銷量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5.7%。

「走出去」已經成為中國車企的共識。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也在近日提出,中國汽車品牌在國內做到第一、第二不代表成功,只有進入全球前十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日前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車企的國際化有兩條路徑,一個是貿易出口,一個就是在當地投資、在當地生產、在當地銷售,而後者是主要模式,正如大眾、本田在中國建廠、生產、銷售。

他強調說,貿易不是主要的方式,但是國際化的早期需要靠貿易。他預期,目前中國車企國際化還會保持貿易+海外生產均快速增長的趨勢,並慢慢由貿易為主變成本土化發展為主,「這是國際化的基本規律」。

中汽協會副總工程師許海東也認為,貿易出口只是汽車出口的一個小分支,真正的出口應該是在海外進行本土化生產、制造、銷售,中國車企還需在這方面努力。

對於本土化生產,趙愛民強調說,在上汽海外的銷售結構當中,一定會把本土化生產的部份提高。目前上汽共有印度、印尼、泰國、巴基史坦四個海外基地,提升基地的能力,尤其是用銷售端的能力拉動生產,是核心的工作。

不過他也坦言,在2026年之前,基地的建設確實需要時間。例如歐洲基地的建設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順利的話,今年將能夠完成對歐洲建廠的選址、決定合作方式,可能要到2025年和2026年才最終形成原生的生產和原生的輸出。

他表示,目前很多車企在海外建設工廠,其實很多都還停留在CKD(將汽車零部件經過分解後運輸到目標市場,在該市場進行再組裝)的階段,真正的建廠還需要過程,這一定要基於足夠銷量的支持。他以上汽歐洲工廠為例說,上汽集團2023年在歐洲的銷量已經超過30萬輛,這已經可以支撐上汽在歐洲的建廠,「擁有銷量作為基礎,建廠才有更多的價值和意義。」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