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通脹問題讓美國頭疼

2021-12-14新聞

美國月度消費者價格指數(CPI)漲幅上周觸碰39年來新高,卻並未引起太大震蕩。這反映出持續擡升的美國通脹數據越來越像一頭「灰犀牛」——風險巨大但市場習以為常。而如何解決美國通脹倒有些令人「牽腸掛肚」。通脹和解決通脹,都讓美國頭疼。

12月10日,美國勞工部公布數據顯示,11月美國CPI同比上漲6.8%,為1982年6月以來最大同比漲幅。當月數據大幅攀升主要受食品和能源價格上漲影響,剔除食品和能源價格後,核心CPI環比上漲0.5%,同比上漲4.9%,同比漲幅達到1991年8月以來最高水平。

創下新高的通脹數據短期影響並不大。雖然數據公布當天美元指數和美債收益率盤中跳水,然而上周收盤時美股依然迎來表現強勁的一周,標普500指數上周五上漲1%,周漲幅為3.8%,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上漲0.7%,周漲幅3.6%。有分析指出,由於高企的通脹數據並未超過預期,相關風險已被市場消化並體現在定價之中,因而並未對當前市場走勢產生太大沖擊。

美聯準主席鮑威爾11月底有關「通脹不是暫時性的」「提早幾個月結束資產購買計劃是合適的」等鷹派表態,多少給美國市場打了預防針。美國當局也借機完成話題切換,淡化了「貨幣政策由超寬松轉向收縮」這一關鍵轉折,把市場的註意力吸引到了加息時點和節奏問題上。就在美國最新CPI數據出爐後,高盛、瑞銀、摩根士丹利等機構圍繞加息問題的討論和猜測受到密切關註。

話題雖然切換,問題依然待解,更從一個問題衍生成兩個問題。一方面,持續多時的通脹在美國愈演愈烈。正如美聯準所說,繼續使用「暫時性」這個詞描述美國通脹情形已不合時宜。12月6日,美國全國商業經濟協會釋出的經濟學家調查顯示,受需求強勁、薪資上漲、供應鏈瓶頸等諸多因素影響,美國高通脹將至少持續到2023年。另一方面,美國當局在解決通脹這件事上卻投鼠忌器。通脹管理原本是經濟管理部門的職責所在,然而真正令美國當局頭疼的是政策縮緊的代價。由於美國疫情失控,加息問題一旦處理不好,不僅會打斷美國透過「大水漫灌」催動的經濟復蘇行程,美股市場同樣面臨大幅下行的壓力。

美國當局頭疼的問題,為觀察美聯準政策收縮尤其是加息節奏提供了視角。

美國經濟狀況是加息的關鍵因素。從美聯準12月初釋出的全國經濟形勢調查報告(褐皮書)來看,現階段美國經濟活動普遍溫和增長,但部份地區增長受到供應鏈中斷和勞動力短缺限制,何時能緩解尚不明確。同時,失控的疫情持續阻礙經濟增長,近期暴發的Omicron變異毒株疫情更是雪上加霜。在制約美國經濟增長的有關因素顯著轉變之前,美國當局的加息意願其實並不強烈。

市場反應是美國當局的重要考量。無論是美聯準關於通脹的各種預期引導,還是收縮行動的一拖再拖,根本上反映出美國當局對資本市場的反應十分謹慎。似乎也是看到這一「軟肋」,美國市場愈加肆無忌憚地推升資產泡沫。因此,美國當局既要盡快收縮超寬松政策以免通脹失控,又要盡可能地拖延收縮超寬松政策,以避免股市崩盤經濟下滑。溫吞吞的政策收縮步調,不過是因為左右為難罷了。

需要看到的是,通脹話題在美國並不是單純的經濟話題,與其國內政局高度關聯。盡管市場在美聯準預期引導下對通脹走勢反應平淡,但通脹擡升帶給民眾的感受要更加真切痛苦。一旦通脹問題久拖不決,並影響到美國明年中期選舉選情,那麽拜登政府恐怕會在加息問題上給美聯準提供更多建議。如果由此引起加息節奏的變換,那麽其中的風險不可小覷。(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連 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