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公務員有這麽好嗎?

2019-02-08新聞

有一個同學前年上岸公務員,今年爺爺住院,沒有床位,求爺爺告奶奶都說要等,他單位領導知道這件事後,表示自己跟醫院院長有點交情,可以試試幫他問問。
結果不到1小時,同學收到通知,醫院給他爺爺安排了VIP床位……

這就是公務員這碗飯在「看不見」的層面的好處。


由於工作關系,我跟很多公務員有接觸。

雖然網上對公務員待遇這一塊遍地哀嚎,但是並不影響公務員的福利體系仍然是最完善的。除了上面這種「看不見」的好處,還有很多「看得見」的好處,比如 基本薪資、車補貼、物業補貼、精神文明獎、年終獎、公積金、取暖費等 工會福利等等。

私營企業公積金一般都是按照最低標準繳納,比如私企某總監薪資3萬,但是公積金是按照當地最低薪資標準2250元的12%繳納的,雖然繳納比例高,但是基數只有2250元。

而公務員的公積金就是實打實繳納,1萬薪資就繳納1萬元的公積金基數,而且是按照最高檔位交。說公積金沒用的純粹就是張口就來,稍微有點常識的朋友都知道:

公積金=現金,對於沒有房子的朋友來講,公積金>現金。



此外,公務員的退休金福利待遇也是非常高的。
中部欠發達地區的普通科員,都能拿到3000多退休金,沿海地區的只要稍微能幹一點的,基本都會提一級退休,退休金直逼1w。


說的就不說了,大家可以自行體會。

所以2023年公考國考報名人數260萬,省考更是超過500萬,這麽多人都不是傻子,背後都是很清楚公務員真正的優勢的,包括但不限於我上面列舉出來的這幾點。



一、那麽怎麽考公容易上岸呢?



幾乎所有的考公人在下定決定要考公的那一刻,都會面臨一個問題:

考公資料去哪裏找?

其實很多人都會忽略,考公資料好不好,直接決定了你考公上岸容不容易。

好的資料一般都是具有以下來源:

● 官方釋出的教材
● 大型電腦構用來引流的資料,會聘用非常優秀的教授博士來編寫
● 歷年公考群圈內流傳的學霸筆記

昨天有不少朋友問我近幾年公考上岸的師兄用得都是什麽資料,有沒有免費的。這個直播間就可以免費領:



此外,很多人在網上搜尋的某文庫、某社交平台發的那些資料,真心不建議去用,那些資料很多都是一些小作坊自己瞎編的,沒有結合考點分值去做,往往南轅北轍,最後努力了卻沒有結果。

所以找資料這個真的很重要,如果有大機構發資料,大家一定要去拿到,然後一對比,正常人一眼就能看出來正不正規了。


當然,考公想要上岸,資料是第一步,選崗則是第二步,而且是非常重要的第二步。

選崗一般涉及到幾個非常重要的細節,你都要去梳理好:
● 第一,你是想要參加國考還是省考
● 第二,這個崗位要求的專業是什麽,跟你的專業是否匹配
● 第三,根據往年崗位熱度情況,盡量選一些中等熱度的,太熱門或者太冷門的,今年都會有更多人報……

我們以國考為例,還會存在一些額外的情況:
● 有些崗位只有研究生以上才能考,有些崗位則是僅限本科,不要問為什麽
● 大部份國考崗位都要求有工作經驗,但公考應屆生上岸率又很高,這種崗位才是天坑
● 很多崗位都有一些額外的要求,一定要看清楚,不然條件不符合被刷是很冤的……


如果你不確定選崗怎麽做,剛好我們剛剛說的大機構的直播間,就可以問選崗問題。
因為直播嘛,是可以直接提問的,很方便。

這就是那個直播間預約地址,運氣好的話能搶到位置,好像過兩天就開播了,一定要先預約,不然進不去。


選崗之後,必然就是復習計劃了。


·二、公考復習計劃怎麽制定



我過去寫過不少的非常具體的公考復習計劃,也對一些朋友產生了不小的幫助。

但是前幾天我跟幾位近幾年上岸的公務員閑聊的時候,發現了幾個盲點:

● 有些人天生智商高,人家復習幾天裸考就上岸的,這種不具備參考性,因為學不來
● 我的評論區也經常有講自己什麽表妹表哥一次上岸的,其實就是道聽途說,人家背後付出的努力遠超過你所看見的
● 復習計劃真的要制定,那些說不需要制定計劃的,往往都是自己沒考過,甚至沒資格考的

去年就有一位憨憨朋友,自己是碩士,還要聽自己那連初中都沒讀完的表哥的「意見」,結果不出意外地出了意外,最後連100名內都排不上。



因為很多上岸的師兄都說,復習計劃一定一定要註意幾個點:
第一,行測的做題順序一定要註意,不然大機率連120題都做不完
第二,申論復習一定要做思維導圖,而且是自己做,不是看別人的
第三,一定不要盲目刷題,不要盲目做套題,先專項訓練

按照他們的原話就是:

公考計劃每個人制定的都不一樣,但上岸的基本都是遵循這三個原則的
其實應屆生上岸率很高的原因,也主要是他們還在用學生時代的學習計劃



都說公考行測其實就是測智商的,這句話也不無道理。
當然,我理解這裏的「智商」,更多的是指「懂得跟別人商量」,而不是「對自己的智力盲目自信」。

所以計劃怎麽制定,可以多看看別人的,而不要一味地閉門造車。

我給個參考吧,一般上岸率比較高的計劃都是5個月:


一般備考5個月節奏是:

● 第一階段:7月做資料準備,看一些行測和申論的基礎視訊
● 第二階段:8月做行測專項
● 第三階段:9月,申論滿分大神級操作
● 第四階段:10月模擬訓練
● 第五階段:11月最後沖刺

這個計劃中,最核心的體現就是:

做專項訓練!
做完專項之後,確保你對每個板塊都有一定的把握,再去開始刷套題,比如這種歷年真題,就不是隨便做的。


除此之外,還要做一些押題,蒙題

你可以說是投機取巧,但不能否認關鍵時刻他真的有一定的用處。

這些其實也有一定的科學道理,因為她是根據具體題目總結出來,再根據這個總結的公式,專門找這種問題來做,加深印象。

我們以行測的數量關系為例,這是總結出來的公式:


這是根據這些公式找的真題,這只是一個範例,大家看看知道就行:


有真題不可能沒有答案,這個也很重要,沒有答案你做出來都不知道問誰。


這就又回到了我們前面說的領取正確資料的重要性了。

如果你的資料來源渠道不正規,很多答案可能都是錯的。無良的資料販子真的是誤人子弟。

所以我一般都建議去大機構領取免費的資料,因為為了引流直播間,好的資料往往是免費的,而且品質是真的不錯,畢竟考公人群最起碼都是本科了現在,文化水平都不低。



很多資料好不好,一般也一眼能看出來。

還有朋友私信我不知道資料哪裏免費領取,就是我發的那個大機構的直播間地址,直接進去報名直播,然後就可以掃碼加他們助教,發送「領取資料」就可以。

這是直播領資料的地址:


最後我要說的是,公考講什麽「放平心態」之類的,都是正確的廢話,真正有用的,還是你要做好前期準備。

2024年考公人多,但是很多崗位也擴招了,而且很多人都不懂得「不打無準備之仗」這個道理,這註定了他們的失敗。

而你,我的朋友,看到我這篇文章並且按照我給你的思路,相信你會距離上岸不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