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這就像「無法理解中國股市指數這麽低,比印度還差,本應媲美美國」一樣抽象,
都是表面上看起來有道理但實際上真的了解國情的人都不會說出來的廢話。
越南足球目前來看確實進入了自己的高光時刻,逐漸成為了東南亞足球的霸主,也在上屆世界杯預選賽上歷史性地闖入12強。
越南足球做了什麽?
然後才有了越南的黃金一代。
對比越南,中國足球是不是真的什麽都沒做?
當然也不是。
體系建立上,有一個與越南首富段元德出資和阿森納建立的嘉萊黃英-阿森納JMG足球學院相仿的恒大足校,在幾年的耕耘之後,前兩天剛剛結束的第二屆中青賽冠軍獲得了亞軍;
獲得冠軍的,
則是一直以來本土模式的代表魯能U15。
而以兩支球隊為班底組成的U15,
則在剛剛結束的東亞U15錦標賽上點球戰勝了日本U15,獲得了冠軍。
這些都是為數不多的兩點。
值得關註的是:
這些亮點居然都沒有足協的摻和——比如U15那支隊伍,足協就根本不重視,從選拔到集訓, 只有10天的時間 。
足協該幹的是什麽呢?
從青少年這個層面:
第一點,理論上來說從2013年就開始做了。
十年了,教育部投入了200億的經費進入到校園足球當中,結果換來的是教育部體衛藝司原司長、足協原副主席王登峰的貪汙受賄和「足球不是用腳來踢的」世界名畫:
青訓大綱足協也有在寫,但當毛劍卿之流還能在中國幹青訓,我覺得基層建設還是任重而道遠;
至於青少年比賽麽...
省一級別的青少年比賽素來是假球的溫床,如廣東省第十六屆運動會男子足球乙A(U15)組決賽即被認定為為假球——諷刺的是,恒大足校同樣參與其中;
而全國級別的青少年聯賽,中國足協去年才連同了教育部搞了第一屆。
至於職業聯賽就更是個笑話。
搞了三十年,到底要不要中性名還沒弄明白,怎麽設定外援規則也一直在搖擺。
當然,這還不是最可笑的。
去年開始,明明在狠抓欠薪的問題,明確了欠薪不讓準入的規則,
結果還是讓所有人都知道欠薪的深圳隊留在中超,加上之前指令性復活的津門虎:
中超聯賽真的能有規矩嗎 ?
因而,
本身就沒有很強民眾基礎的中國足球實際上陷入了一個惡性迴圈:
普及工作沒有做好,足球的理念沒有縷清,
所以很多青少年家庭或是對足球有偏見,或是接觸不到足球;
因為青少年參與人數太少、青訓教練品質太差,
所以選出來好苗子的機率太低;
選出來的好苗子沒有辦法正常進入職業階段或者即便當了職業運動員也賺不到錢,
聯賽的強度和吸重力下降;
因為聯賽的強度和吸重力下降,所以到了中國人最重視的國家隊層面,球員們無法適應高強度的比賽節奏,
國家隊成績變差;
國家隊成績變差,輿論環境一塌糊塗,
更沒有家長願意讓孩子當「小海參」
...
所以,
回到問題的根本:
還是要做到足球在青少年中的普及。
只是,一旦提及足球和教育結合,
大機率又有大量人問「為什麽足球配進校園」或者「足球有那麽重要嗎」。
因而:
無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