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雷軍」七天罵翻全網?誰之過?

2024-10-10新聞
「國慶上網被雷軍罵了整整7天」?據報道,這個國慶假期,短視訊平台上出現了大量「雷軍」的發言視訊,涉及堵車、調休、遊戲等熱門話題,不僅言辭犀利,還常爆粗口。但事實上,這些發言和雷軍本人並無幹系,而是AI配音所成。目前,相關短視訊已被平台逐步下架。
虛假資訊古已有之。如今,人人都有「麥克風」、人人皆是資訊源,資訊與新聞的界限日漸模糊,亦真亦假的訊息、洶湧澎湃的情緒,讓輿論場跌宕起伏,過山車般的反轉更是天天可見。
如果說,之前的人工造假只是1.0版本,那麽AI的發達則開啟了深度偽造與低價量產的2.0時代。換臉、換聲、換動作,移花接木;文生文、文生圖、文生視訊,無中生有……當幾千元即可客製整套虛擬形象,當尋常軟體分分鐘生成一批內容詳細、真假難辨的文章,當幾張圖片、幾個關鍵詞就能輕松炮製「新聞」,我們該如何應對?
假資訊激增是全球問題,國外政要官員、商企精英、歌手明星等,無不遭遇「碰瓷」。流水線式造假,不僅侵犯私密權益、混淆公眾認知,更帶來巨大的風險隱患。【2024人工智慧安全報告】顯示,2023年基於AI的深度偽造欺詐增長了3000%,僅今年上半年,AI詐騙案案值已超過1.85億元。
深度偽造猖獗,如何辨識與治理?有學者主張從假資訊生命周期和傳播鏈條的三個環節著力,即制造、傳播、接受。著眼生產端,中國相繼出台了【互聯網資訊服務深度合成管理規定】等法律法規,逐步厘清了各方權責,期待更為有力的治理舉措。再看平台端,盡管已采取措施加強辨識,但仍需要加強技術升級,用技術對抗技術、用魔法打敗魔法。
資訊最終都要作用於人,傳播媒介的代際更叠,總會對受眾產生深遠影響。技術進步帶來了「資訊的洪流」與「選擇的苦惱」,這也要求人們具備基本媒介素養,對於所謂的「網路熱點」及吸睛資訊,不可「聽風就是雨」,盲目相信、輕易轉發。更進一步,也有必要有意識地最佳化媒介使用策略,平衡信源、打破「繭房」,改善「資訊偏食」、拒絕「偏聽偏信」。AI本身就是「人為」創造的,也應該「為人」所用、「為人」服務,我們理當對攜手行動、以善治實作善「智」抱有足夠信心。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