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最近的農產品價格出現了暴漲。
一顆大白菜在普通的菜市場裏,價格已經高達 1.5萬韓元 (約合人民幣 79.35 元),而在一些社群超市,價格更是高達 2萬韓元 (約合人民幣 105.6 元)
眾所周知,泡菜在南韓,基本上和主食擁有同等地位。每一頓飯,都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然而,現在作為泡菜原材料的大白菜,菠菜,蘿蔔等蔬菜較去年同期普遍上漲了七到八成。這對南韓老百姓的影響,就等同於吃份蛋炒飯,卻連蛋都加不起了,只能大米飯炒白飯。
日子過得那是相當的沒有滋味。
為此 南韓連夜向中國緊急進口大白菜,用以補充國內的蔬菜短缺。
那為什麽南韓會突然出現這麽大的蔬菜短缺,是有什麽特殊的狀況發生嗎?
碼字不易,希望朋友們點贊,轉發,收藏三連,支持一下。
大白菜短缺的直接原因
說起來,南韓的這次大白菜短缺跟日本的米價上漲,有著極為相似的地方。
首先是天氣方面 ,今年夏天的高溫酷暑天氣大家都應該是感同身受,大白菜作為一種喜光但也要求較高濕度的植物,在烈日下會因為它葉片中的水份過度蒸發,導致生長不良。此外,入秋之後的幾場暴雨,也 讓約660公頃大白菜遭到水淹。
極端天氣的頻繁出現,讓今年大白菜的產量客觀上出現了銳減。
同時,這種氣候變遷,還使得 病蟲害出現了爆發 ,尤其是導致大白菜枯萎的根腐病等土傳真菌病不斷的蔓延,進一步加重了大白菜減產的情況。
天氣方面是今年產量銳減的直接主因,但是 種植面積的減少,卻是近年來大白菜產量不斷下滑的根源性因素。
根據南韓統計局的數據,2023年高寒地區大白菜種植面積,還不到20年前的一半。由8796公頃減少到3995公頃。這種減少除了氣候和環境因素以外,也和南韓近幾十年來飆升的人口城市化率(達到了82.5%),年輕人不再願意從事農業工作,人口老齡化以及農業種植成本上升有關。
當然,氣候和種植面積造成的大白菜減產,是可以當作冠冕堂皇的理由拿來說事的。
但物價的上漲,105元一顆的白菜價,難道真的可以簡單的推給產量供應不足嗎?
這些都是客觀原因,那主觀上就非得物價控制不住了,才開始行動嗎?
「身土不二」
像大白菜這樣,因產量不足而引發的物價上漲。最簡單的處理方式,不是追求風調雨順和增加種植面積,而是 直接和物價便宜的產地合作長期進口,以彌補產能不足 。
然而,怪就怪在, 南韓明知道自己每年的泡菜銷量巨大,大白菜等存在明顯缺口,但偏偏不到關鍵時刻絕不進口 。
從以往的數據來看,南韓過去只從中國進口過五次大白菜,2010年進口162噸,2011年進口1811噸,2012年是659噸,2022年進口1507噸。這些都不是長期穩定的進口, 更多是為了解燃眉之急。
就如同這一次16噸大白菜的進口計劃也一樣。
那南韓為什麽要這樣折騰呢?
這就要說到他們很奇怪的一種思想—— 「身土不二」 。
意思是他們生是南韓人,死是南韓魂,只吃本國的食物,只用本國的產品。即便本國的同類商品貴很多,也絕不使用外國貨。
而且不止是民間有這種思想,就是政府很多時候也是這樣的態度。
比如2015年和中國簽署的自由貿易協定,就將大米,白菜,牛肉等農產品排除在了協定之外,說是為了保護自己的農業,但實際上就是「身土不二」的思想在作怪。
所以,與其說大白菜價格破百元,是因為天氣等客觀原因減產造成的。不如說是由南韓人自身擰巴的價值觀造成的。
他們不僅給自己平添了很高的生活成本,而且也沒有給自己帶來什麽好處。
說是保護農業,那為什麽種植面積還減少了呢?
難道只是為了給自己增添一份可以口頭上自我誇耀的談資?
如果細數一下南韓的種種,大家可能會發現南韓人對面子這東西,有很擰巴的價值觀。
南韓奇怪的「矯情」
除了在大白菜,西瓜,牛肉,大米等食材上, 寧願忍著高昂的物價,也不願意向周邊進口外。
南韓眾所周知在文化方面,尤其是文化起源方面,也喜歡搞這種 費而不惠 的事情。
他們將很多原本在國際上普遍認為起源於其他國家的文化元素,硬說是自己發明創造的。比如像端午節,春節,中醫等。
結果不但沒有獲得他們期望的那種價值認可,反而惹來了很多嘲諷。
又比如說是體育競技方面, 取得比賽勝利,獲得名次上的第一,本身是一種非常榮耀的事情。 但他們為了取得這個榮耀,卻 公然用極不光彩的不道德行為 。比如在足球領域用黑哨,在速滑領域,下黑手拉拽傷人。
讓原本想要宣傳自己的場合,變成了展示自己失德的場面 。本末倒置之下,自己還自我感覺良好。
在和周邊國家的關系,也同樣如此。一方面希望和各國保持良好的經濟合作,但另一方面卻要主動挑起一些有爭議的敏感問題。你都不知道他到底是想關系好,還是不想關系好。
所以,你別看他大白菜價格飆升到了105元,但有時候真的是不知道該好氣,還是好笑。
寫在最後:
要說這人和國家有時候還真是有點像。
大家生活中,有沒有遇到過和南韓這樣性格有點類似的人呢?
如果你遇到了這樣的人。
你又是怎麽和他相處的呢?說出來讓大家也參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