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唐山境內的古長城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景色壯美(8月29日拍攝)。新華社發
金秋時節,江西南昌安義縣的新民鄉新民村,山水與民居相映成畫。本報記者 郭俊鋒攝/光明圖片
海南海口五源河國家濕地公園內的栗喉蜂虎 新華社發
12月6日,在聯合國氣候變遷杜拜大會(COP28)中國角,參會者戴上有熊貓裝飾的帽子拍照。 新華社發
2023年,中國加快推進經濟社會全面綠色低碳轉型,以綠色發展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台階。
這一年,中國生態環境領域迎來一個又一個重要裏程碑。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聯合本報,透過分析主串流媒體公開報道、生態環境部例行新聞釋出會等權威資訊,開展新聞媒體的詞頻和主題聚類分析,並根據詞頻熱度和公眾關註度,甄選出生態環境領域十大熱點。讓我們透過這十大熱點,回顧綠色發展的時代銘印,感受美麗中國建設的有力脈搏!
1.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
這一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為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指明方向。
7月17日至18日,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在北京隆重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出席大會並行表重要講話。大會全面總結了生態文明建設取得「四個重大轉變」的偉大成就,深入分析了當前生態文明建設面臨的形勢,深刻闡述了新征程上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需要處理好的「五個重大關系」,系統部署了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六項重大任務」,強調必須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這一項重大要求。相關講話內容與大會精神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實踐基礎上的創新發展,也是生態環境保護和美麗中國建設的行動綱領和科學指南。
2.美麗中國建設
這一年,美麗中國建設擘畫出更新畫卷。
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域的高度,對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加快實作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作出重大戰略部署,旨在推動美麗中國目標一步步變為現實。11月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審議透過【關於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錨定2035年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作,透過標本兼治的具體行動,推動生態環境根本好轉。8月5日,「美麗中國百人論壇2023年會」召開,總結梳理美麗中國建設的成效與經驗。各地積極開展美麗中國建設的探索與實踐,在建設美麗中國新征程上不斷展現新作為、譜寫新篇章。
3.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
這一年,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的利劍作用進一步彰顯。
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領導機制和工作體系更加健全。隨著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情況向社會全部公開,一大批重大生態環境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截至11月22日,第三輪第一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完成對福建、河南、海南、甘肅、青海5省的進駐工作。此後,透過深入一線、深入現場,督察組查實一批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並分四批公開曝光20個典型案例,聚焦生態破壞、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和執行等典型問題,督促被督察地方精準、科學、依法推進邊督邊改。
4.全國生態日
這一年,全國生態日設立並舉辦第一個主場活動。
6月28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決定將8月15日設立為全國生態日,國家透過多種形式開展生態文明宣傳教育活動,以提高全社會的生態文明意識,增強全民生態環境保護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推動形成人人、事事、時時、處處崇尚生態文明的良好社會氛圍。8月15日,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主題的第一個全國生態日主場活動在浙江省湖州市舉辦,生態環境部釋出與中國科學院聯合完成的【全國生態狀況變化(2015—2020年)調查評估】成果,自然資源部釋出【中國生態保護紅線藍皮書(2023年)】。與此同時,各地舉辦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迎接全國生態日。
5.生態環境分區管控
這一年,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制度體系更加健全。
11月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審議透過【關於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指導意見】,要求利用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成果,服務國家和地方重大發展戰略實施,科學指導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目前,中國已經基本建立覆蓋全國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全國劃定了4萬多個環境管控單元。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可有效提高生態環境治理效能,顯著提高生態環境精細化差異化管理水平;而把生態保護紅線等生態環境「硬約束」落實到生態環境管控單元,制定生態環境準入清單,為發展明底線、劃邊框,將有效遏制「兩高一低」計畫盲目發展,為綠色低碳高品質發展留出更多空間。
6.空氣品質持續改善行動
這一年,空氣品質持續改善行動進入治理新階段。
年底,國務院印發【空氣品質持續改善行動計劃】,以改善空氣品質為核心,以減少重汙染天氣和解決人民群眾身邊的突出大氣環境問題為重點,以降低細顆粒物濃度為主線,調整最佳化重點區域城市範圍,突出精準、科學、依法治汙,透過減煤、汰後、控車、治汙、抑塵五大路徑,大力推動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減排;同時,遠近結合研究謀劃大氣汙染防治路徑,紮實推進產業、能源、交通綠色低碳轉型,協同推進降碳、減汙、擴綠、增長。新版行動計劃統籌兼顧空氣品質改善與經濟高品質發展,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更加突出,釋放出從發展路徑上思考大氣汙染防治未來方向的強烈訊號。
7.長江流域水生態考核
這一年,長江流域水生態考核拉開水生態保護制度變革的序幕。
6月,生態環境部等部委聯合印發【長江流域水生態考核指標評分細則(試行)】,明確2022年至2024年在長江流域17省(區、市)開展水生態考核試點,將具有重要生態功能或社會關註度高的50個水體作為考核物件,根據各河流、湖泊、水庫的不同特征,設定共同但有區別的指標體系和權重,綜合考慮現狀值、期望值、變化振幅等因素進行評價,力求客觀反映水體水生態綜合狀況,構建以水生境保護、水環境保護、水資源保障為支撐的考核指標體系。細則的試行,既為2025年在長江流域正式開展水生態考核奠定堅實基礎,也為其他流域水生態保護修復提供經驗。
8.生態環境領域科技改革
這一年,生態環境領域科技改革邁出新步伐。
科技創新是國際戰略賽局的主戰場,也是全面建設美麗中國的關鍵支撐。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強調推進綠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強,實施生態環境科技創新重大行動,為做好新時期生態環境科技工作提供了方向指引和行動指南。在此背景下,中國生態環境科技體制改革深入推進。10月,生態環境科技工作會議召開,提出新征程要以支撐保障美麗中國建設為根本任務,以實作綠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強為核心目標,全面實施有組織科研,不斷提升科技創新效能,增強生態環境科技有效供給,讓生態環境科技支撐美麗中國建設不斷取得新成效。
9.溫室瓦斯自願減排交易管理
這一年,溫室瓦斯自願減排交易制度正式重新開機。
10月,生態環境部、市場監管總局聯合釋出【溫室瓦斯自願減排交易管理辦法(試行)】,對自願減排交易及其相關活動各環節作出規定,明確計畫業主、審定與核查機構、註冊登記機構、交易機構等各方權利、義務和法律責任以及管理部門責任。根據上述管理辦法,生態環境部釋出造林碳匯等4項溫室瓦斯自願減排計畫方法學,明確溫室瓦斯自願減排計畫的適用條件、減排量核算方法、監測方法等。相關管理辦法和方法學具有中國特色,符合管理實際,有助於產生國際公認的高品質碳信用的特點,為推動實作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規範全國溫室瓦斯自願減排交易及相關活動提供了基礎性制度保障。
10.聯合國氣候變遷杜拜大會(COP28)
這一年,COP28大會鞏固全球綠色低碳轉型大勢。
中國在承擔應對氣候變遷自身國際義務的同時,還努力為開發中國家提供幫助,紮實推進南南合作和綠色「一帶一路」建設。11月15日,中美兩國發表【關於加強合作應對氣候危機的陽光之鄉聲明】——中美氣候合作領域的第三份共識檔,為全球氣候治理開啟新局面。12月,中國全面深入參與聯合國氣候變遷杜拜大會(COP28)各項議題磋商,推動各方聚同化異,透過開發中國家高度關註的損失與損害基金以及全球適應目標框架、公正轉型工作方案等重要決定,完成【巴黎協定】生效以來首次全球盤點,達成向可再生能源轉型的共識,釋放出堅持多邊主義、以更加團結的精神、更加積極的行動攜手應對氣候變遷的有力訊號。
(本報記者張蕾 本報通訊員饒勝、儲成君、容冰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