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千元話費充錯號碼對方不還怎麽辦?律師:可透過三種方式解決

2024-02-01新聞

近日,來自河北的張女士向澎湃品質觀投訴平台(https://tousu.thepaper.cn)反映稱,1月21日,她透過微信的手機充值小程式給手機充值,共充值兩次,每次500元,總計1000元,然而這筆錢卻不慎沖到了錯誤的號碼上。意識到出錯後,張女士立即與對方溝通協商,不料對方卻堅稱這1000元是自己充的。由於對方號碼為電訊號碼,張女士向中國電信求助,然而工作人員卻告訴她,如果對方號主不同意退還,營運商是無權將錢退回的。

充值界面

充值記錄

對此,澎湃新聞致電中國電信。1月30日,電信工作人員回復稱,已協助聯系過下家,但下家仍表示這筆費用是他自行充值的。在下家不同意的情況下,電信無法直接退還這筆費用。

上海德禾翰通律師事務所律師李達向澎湃新聞表示,由輸錯數位導致的話費充到其他號碼上,這種情況在法律上叫不當得利。李達建議,消費者首先可以與對方溝通,溝通無果可以求助第三方調解,最後還可提起民事訴訟,「但維權成本大機率由過錯方張女士承擔」。

消費者投訴

1月21日上午,在家帶孩子的張女士透過微信的手機充值小程式,進行了兩筆話費充值,每次500元,共計1000元。「因為老在微信上沖,就沒看就充了。」

充值半小時後,因為沒有收到充值成功的簡訊提示,張女士便意識到不對——再次檢視後,她發現這1000元充值到了一個電信手機號上,而她本人的號碼則是移動號碼,兩個手機號的數位相差了不少。「孩子跟我搗亂,我也不知道是我自己按錯了還是什麽。」張女士回憶稱。

發現充錯號碼後,張女士立即聯系了號主,然而對方卻不承認,「說是他自己沖的」。

於是張女士趕緊撥打了電信客服熱線求助。當天下午,電信給張女士回電稱,對方不同意退還,在這種情況下,營運商無權給她退款。

張女士告訴澎湃新聞,這是她第一次進行大額話費充值,「以前我不怎麽充話費,現在開了個網店老是需要用手機,所以這次沖得多。」

「雖說是我的過錯,但是錢到對方帳戶了,就是對方的錢了嗎?」張女士表示不解,「銀行誤把錢轉給了我,到了我的帳戶那就是我的錢了嗎?不還得把錢還回去啊。」

企業回應

澎湃新聞致電中國電信反映該情況後,1月30日,電信工作人員回應稱,已協助聯系過下家,然而下家仍稱這筆費用是他自行充值的。工作人員表示,在下家不同意的情況下,電信無法直接退還這筆費用。「這筆費用是在下家的帳戶裏面的,營運商是沒有辦法隨意去動這筆錢的。」工作人員建議,張女士後續可以與下家做進一步溝通,如果雙方能夠達成一致,電信就可以協助將話費退還。

通話記錄

律師分析

對此,上海德禾翰通律師事務所律師李達表示,當事人自己輸錯號碼導致充錯話費,這種情況在法律上叫做不當得利。民法典第122條規定:「因他人沒有法律根據,取得不當利益,受損失的人有權請求其返還不當利益。」該條規定系不當得利的法律規定。根據該條法律規定,小張有權利請求小李返還話費。

然而,有權利不代表實作權利容易。李達告訴澎湃新聞,這裏涉及到法律實務問題,遇到這種情況建議首先是溝通,爭取讓對方返還現金或給予同等金額的話費充值,但消費者不可以強勢索要,畢竟消費者本身是有過錯的;其次是三方調解,透過消保委等第三方機構協調解決;最後還可以提起民事訴訟。

「如果電話費金額較高,經過上述兩個方式還不能解決,只能透過民事訴訟來解決。這種案件返還電話費一般會得到法院支持,但是維權成本、維權時間與電話費相對比會顯得比較高,維權成本大機率是由過錯方的消費者來承擔。」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