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印發通知,部署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認真做好寒假期間校外培訓治理工作,其中明確要嚴厲打擊以「家政服務」「眾籌私教」「遊學研學」「冬令營」等名義進行變相違規培訓等。
寒假將至,當前正處於實作中央部署的「雙減」工作三年目標任務的關鍵階段,各地校外培訓治理工作已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但學科類培訓隱形變異的情況仍然存在。2021年末,也是在寒假前夕,教育部召開的視訊會議就強調,要嚴厲打擊以「家政服務」「眾籌私教」「研學」等名義進行變相違規培訓。去年暑期「研學」市場的亂象也曾引發網友吐槽:「還不如旅遊團,沒玩好也沒學好,錢還花了不少」。
可見,此番教育部印發的通知傳遞了整治力度不降、落實舉措不松、整治教培亂象沒有灰色空間的明確訊號,也向廣大家長和中小學生傳遞了穩定的預期,幫助他們一起度過一個平安祥和、豐富充實、輕松愉快的假期。
不管是「眾籌私教」還是「遊學研學」,背後反映出的都是教育焦慮心理。寒假時間並不長,在一部份家長看來,這卻是不容揮霍、浪費的學習機會。然而,把假期設計成精確到每周每天每小時的「課程表」,表面上看是為了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實質上卻未必有利於孩子健康成長。
對大多數孩子來說,寒暑假應該是成長過程中最快樂最放松的時光。和暑假相比,寒假更有特殊之處:它與春節重合,將會帶來闔家團圓的喜悅、走親訪友的溫情、呼朋引伴的暢快,這些珍貴的生命體驗或許會影響人的一生。因此,別讓被變相違規培訓填滿寒假,別讓「卷」令假期的快樂變味。
當然,推動「雙減」政策落地見效,讓孩子們好好過個寒假,需要社會方方面面的共同參與。在當前的教育評價體系下,無論家長還是學生,都有提高分數、名次的現實需求。如果孩子們在學校能「吃飽吃好」,就沒有必要在假期裏向外尋求「加餐」。因此,著力提高課堂教學品質、健全作業管理機制,才能進一步消解假期校外培訓的需求,鏟除變相違規學科類校外培訓生存的土壤。
另一方面,沒有了培訓,孩子們會不會沈迷於遊戲、短視訊,把假期的時間都耗在網路空間裏?這也是許多家長共同關心的問題。對此,教育部印發的通知要求,充分利用春節這一傳統佳節,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鍛煉、社會實踐、文化傳承活動。積極統籌動員一批科技館、博物館、研學基地、科技型企業等,面向廣大家庭開展科教活動,為加強親子互動交流和中小學生提升科學素養提供平台。
總而言之,讓孩子們遠離變相違規培訓,也要給他們更多親近美好自然、體悟親情溫暖的機會。參觀一座博物館、參與一項年俗活動、學習一項家務勞動等,都可能成為讓孩子們印象深刻又樂此不疲的「寒假作業」。
孩子的成長,不是「百米賽」而是「馬拉松」,在假期裏歇一歇腳,看一看身邊的風景,也很重要。所以,學校、家庭和社會不妨一起拿出耐心和信心,把寒假還給孩子們,讓假期名副其實。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