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費者反映在京東商城搜尋「空調1.5匹一級能效」時,搜尋頁前半部驚現多家冒用格力空調標識的商家。比如類似久預電器專營店、納帥生活電器專營店和桑霓冰洗空專營店等,在搜尋頁面堂而皇之地展示出了「格力(GREE)空調」標識,標價1500元左右的1.5匹空調,點開詳情卻成了李鬼格力——是一款雜牌產品,「掛羊頭賣狗肉」的假冒行徑昭然若揭,而京東對此竟未加有效處置,任由違法者占據搜尋頁顯著位置。
問題是,這並非個例。本月初,有媒體報道稱,有消費者在京東平台購買的「小米塗樂液晶電視」並非小米品牌,而是白牌「三無產品」,使用一個月後,螢幕就出現了嚴重品質問題。
11月份,有消費者在京東平台購買了一雙「兒童回力」鞋,收到貨後發現是「三無」產品;7月份,一位張先生在京東花費4247.5元購買了一台TOTO馬桶,經過TOTO官方渠道證實,並非該公司生產。
類似的案例數不勝數。在黑貓投訴平台上,顯示包含「京東三無產品」的投訴共有8756條,涉及多種商品。另據中國電子商會旗下消費服務保障平台消費保數據顯示,在2024年「雙十一」期間,平台共收到14598件關於京東的投訴,在各大電商平台中位居榜首。
專家表示,此類假冒名牌產品的行為,已經嚴重損害了消費者權益,消費者可能花費高價卻購得低質產品,同時也會對被冒用品牌聲譽造成極大傷害,沖擊到正常的市場秩序。
有業內人士指出,電商平台在廣告投放和流量分配機制上的漏洞是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
為了追逐廣告上的商業利益,不少電商平台對於流量的流向疏於管理,只要商家肯砸錢買廣告區,就能獲取更好的推薦位和更多的流量曝光。不法商家就鉆了這個漏洞,借機將假冒產品推播到消費者眼前,以謀取不當利益。
此外,電商平台的商品稽核與監管環節也存在缺陷。盡管有稽核機制,但因人力和技術局限,難以全面細致稽核所有商品。
最重要的是,平台對於相關不法商家處罰力度嚴重不足,上述幾個案例中,平台均以「聯系不上商家」、「無法檢測/判斷」等理由,拒絕了消費者的「退一賠三」訴求,最終只能退貨退款。
更有甚者,有消費者在京東某大藥房旗艦店購買到三無醫療器械,在賣家承認商品無商標、無生產廠家、無藥監字證明的情況下,仍然判定假一賠三不能透過。京東專員的答復為:「賣家沒有按時提供產品不是三無產品的證明」,令人哭笑不得。
事實上,對於不法商家來說,即便被投訴、被判退貨退款,造成的實際損失也十分有限,難以起到警示作用,也讓販售仿冒假貨的行為始終有利可圖。可以說,正是因為平台售後維權處理的滯後與低效,直接助長了假貨的泛濫。
當然,在此類事件中,消費者自身的盲目性與唯價格論也難辭其咎。很多消費者選購商品時只看價格高低,卻忽視了品質與品牌的甄別,而不法商家便趁機以低價促銷誘使消費者上當。也有部份消費者表示,自己買低價沒錯,因為這是基於對電商平台的信任而購買,自己被騙,主要還是因為平台放任了假貨的出現。
電科技認為,京東作為電商行業的重要參與者,在面對頻發的假冒名牌產品事件時,應從根本上重塑廣告投放與流量分配邏輯,摒棄單純逐利導向,建立更為科學、公正且嚴格的商家篩選機制,讓真正有信譽、有品質保障的商家獲得應有的曝光與機會。
同時,在售後維權方面,京東需制定明確且具有強大威懾力的處罰細則,對於售假商家絕不姑息,無論其規模大小或背景如何,一律依法嚴懲,大幅提高其違法成本,使其不敢輕易涉足制假售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