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江西通報「鼠頭鴨脖」事件調查情況,判定異物為老鼠類嚙齒動物頭部,有哪些資訊值得關註?食品安全如何保障?

2023-06-17新聞

指鼠為鴨的荒唐事件

「我們知道他們在說謊, 他們也知道他們在說謊, 他們知道我們知道他們在說謊, 我們也知道他們知道我們知道他們在說謊, 但是他們依然在說謊。」

事件概述

2023年6月1日下午,一則「江西一高校飯菜中疑吃出老鼠頭」的視訊在網路傳播,引起廣泛關註。

6月3日晚, 江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官方微博釋出情況通報,證實視訊拍攝地點為該校食堂,並稱「當時學生本人在事發當時即邀請同學共同對‘異物’進行了比對,確認‘異物’為「鴨脖」。通報還提到, 南昌市高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 接到情況報告後,第一時間派出執法人員到江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開展調查。市場監管局相關人員透過檢視當事人拍攝的圖片進行比對,初步判定系鴨脖。同時,並對該校 菜品的留樣進行檢測 ,將於3—5天專業比對後並公布結果。然而公眾的質疑並未平息,事件在網路上持續發酵。據調查,這已經不是江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第一次出現「老鼠事件」。早在2021年,南昌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就曝光過一次該校後廚進老鼠的問題。有記者聯系聯系到了某高校一位從事嚙齒類動物研究30多年的專家,專家認為如果圖片沒有作假,那麽80%(機率)可以確定是小鼠頭部。

針對江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6·1」食品安全事件,江西省已成立由省教育廳、省公安廳、省國資委、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等部門組成的聯合調查組,進行調查。

6月17日, 江西省聯合調查組 公布調查結果,判定異物為 老鼠類 嚙齒動物的頭部。

事件關註點

  1. 異物是不是老鼠頭 ,這也是社會公眾質疑此事件的最大熱點。有網友說:"上了這麽多年大學,居然連鴨脖和老鼠頭分不清了。真是可悲呀。"
  2. 市級監管局的官方通報異物為「鴨脖」時,並沒有看到「物證」(物證被銷毀),而是檢視的菜品留樣,這不能作為判別依據。監管局這樣的辦事方式有沒有科學依據,還有沒有專業鑒別能力? 如果不是輿論持續升溫,可能就被「壓」下來了。
  3. 事件持續17天塵埃落定,省級調查組 確認為 「老鼠類」頭部。否定了市級監管局結論。三方受罰: 學院負主體責任,涉事企業(鴨肉供貨企業)負直接責任,市場監管局負監督責任。

雖然事件似乎得到結果了,但這個事情不應該就這樣結束了。 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言行負責。要不然 「鴨脖」 冤案永遠無法沈冤得雪,十二生肖就要以「鴨」為首了。

幾點疑問:

  • 鴨脖事件物證去哪裏了?誰銷毀的?
  • 如何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還給學生一個幹凈的食堂?這可不是罰款換人就能解決的。
  • 當事人學生承認自己看錯了是否存在權力威脅?有沒有一個記者可以還原這樣的事實(期待南方周刊給整個事件一個還原)。
  • 接下來,咱們探討一下整個事件的關聯方都應該負什麽責任吧。

    校方食堂:

  • 失職,按理說校方應該站在保護學生利益角度出發,第一時間保留證物並且「引導學生合理訴求」。這樣學生也不會在「無法維權」情況下,到網上發短視訊求助。
  • 可能存在瞞報事實情況,「學生出面澄清是「鴨脖」,自我否定」的原因相信跟「導員」脫離不了幹系。
  • 衛生安全問題,量大就會有人偷懶,不進行原材料清洗、篩選等處理,順便監管一下學生吃的蔬菜是否清洗,餐盤的消毒過程是否合理。
  • 相信很多人都有這種體驗,上個大學不容易,很多時候,能忍就忍了。

    供貨企業(背鍋俠):

  • 食品衛生問題, 供貨商還有等級之分,根源大機率應該是鴨肉生產的工廠問題, 可能就是在切割鴨肉時混進來的。
  • 官方通報的「吊銷執照的企業」不知道是否是鴨肉處理的工廠,「一個工廠的關閉意味著一大批人的失業」,工廠老板賣廠換人換產品商標又可繼續幹。

    罰款、吊銷對我們意義不大, 而是加強食品衛生監督能力,比如「廠房內禁止老鼠進入」之類的舉措更有意義。也更利民。

    市級監管局(監督):

  • 監管失職,瀆職。學生的視訊不作為證據依據,反而以食堂備用菜品留樣作為參考而發表結論,嚴重的與事實違背。
  • 懲罰是手段,但不是目的,思考一下如何杜絕如此滑稽的事件不再發生才是目的。 監督機關應該站在公平的立場進行調查,如果只是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能壓就壓。那麽問題只會越來越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