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現場|上博東館三星堆特展今午開幕,首位觀眾獲贈特展圖錄

2024-02-02新聞

2月2日,備受各界關註的上海博物館東館正式啟用開放。與此同時,籌備已久的東館第一個特展「星耀中國: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展」也於當日12時起正式與公眾見面。威嚴肅穆的金面具笄發青銅人頭像,金光熠熠的金面具、造型生動的「翹臀小立人」……與四面八方向博物館匯聚的人流一道,融入申城這一嶄新的文化地標。

上博表示,上博東館將立足藝術史高度,拓展展覽內涵,將原有藝術專題展做通、做全、做精,以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全景式大格局,打造中國古代藝術通史陳列,更好講述深厚的中華文脈。上博東館珍貴文物的展出比例將從人民廣場館的4%左右提高到10.5%。據介紹,上博東館總建築面積達11.32萬平方米,陳列展示面積約3.36萬平方米。

2月2日開館日,上博東館排隊入館觀眾。

展覽現場

上博東館今開放,迎來第一個觀眾

上午十時,「星耀中國: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展」在上博東館大廳正式開幕,標誌著歷時6年時間打造的上博東館正式對外試開放。中午12時,上博迎來首批參觀觀眾。

澎湃新聞在現場看到,中午11時許,已經有觀眾陸陸續續在上博東館北門入口處排隊,臨近12時,只見人流從四面八方向博物館方向匯聚,人們步履匆匆,不由自主地加快步伐。此時的東館北門入口處,排隊候場的隊伍已經蜿蜒幾個來回。

2月2日開館日,上博東館排隊入館觀眾。

12時整,隨著人流緩慢挪動,觀眾開始過安檢入館。相約一起逛博物館的好閨蜜諸曉蕾和陸雙懿是上博東館迎來的首兩位觀眾,她們幸運地獲得了館長親筆簽名贈予的「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展」特展圖錄。

上博東館迎來首位觀眾

「真的太幸運了,沒有想到自己會成為東館的首位觀眾,特展圖錄更是意外的驚喜。」 諸曉蕾女士說。諸女士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她和同伴都是文博愛好者,因為一直預約上博的展覽,所以熟門熟路很順利地就搶到了首日的預約門票。今天起了個大早,兩人10點三刻就到達東館館外,為的是提前看看東館的建築外景。「上博東館的建築非常簡約現代,應該符合未來的流行趨勢。」

11點20分開始,她們開始在北門入口排隊,在寒風中等待約40分鐘。「今天天氣還是挺冷的,但是能成為首位觀眾,我覺得還是非常值得。」諸女士和陸女士說。「我們對三星堆的展覽非常關註,此前看過上大舉辦的三星堆主題的展覽,也買過香港故宮博物館舉辦的三星堆特展圖錄,對上博的三星堆古蜀文明特展非常期待,來之前也細細做過功課。」諸女士說。

諸女士和陸女士表示,她們不在意博物館的新舊,也不考慮場館離自己的距離,更看重展覽的主題和內容,日後不論上博東館還是人民廣場館,都是她們時常要光顧的地方。

上博東館

上博東館體量巨大,第一期對公眾開放的空間約占東館展陳空間的25%,包括位於一樓的「青銅館」和舉辦「三星堆特展」的一樓、二樓、三樓的三個特展廳,其他區域還處於緊張的內部展陳布置階段。

上海博物館館長褚曉波此前曾說:「逛博物館是個體力活,等全面開放後,每個展廳細細參觀的話,需要逛上三天。」為此東館每個樓層都規劃有觀眾休憩區以及購物或餐飲區,咖啡、茶飲、中餐、西餐等,滿足觀眾多樣化的需求。

上博東館二樓休憩區域

上博東館休憩餐飲區

上博東館文創商店

澎湃新聞今天在現場發現,東館近兩周的變化可以說是一天一個樣。僅一周前探館,場館內還隨處可見圍欄、搭建的腳手架、施工人員,今天,位於一二樓的觀眾休憩區、餐飲區以及文創店都已經同步向公眾開放。從入館安檢、觀展、休憩,餐飲,總體體驗可謂便捷舒適。今天,觀眾可以在館內同時看到全新開放的中國古代青銅館常設展以及第一、第二特展廳的「星耀中國——三星堆古蜀文明特展」,也是一次難得的可對兩個青銅主題展覽進行對比互鑒的觀展契機。東館的具體觀展體驗如何,還有待觀眾親自去走一走,逛一逛。

三星堆文物豪華陣容亮相

威嚴肅穆的金面具笄發青銅人頭像,神秘詭譎的縱目青銅面具,金光熠熠的金面具、造型生動的「翹臀小立人」……展廳內,遠道而來的文物與四面八方匯聚的人流一道,融入申城這一嶄新的文化地標。

展覽現場 金面具笄發青銅人頭像

三星堆遺址和金沙遺址的考古發現震驚世界,逐漸揭開了古蜀文明遙遠而又神秘的面紗。其相繼考古出土的文物,具有鮮明的藝術特征和令人震撼的美。「星耀中國: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展」不僅是上博東館的開館大展,也是上博「何以中國」文物考古大展系列的第三個展覽,聚焦長江上遊的古代文明中心。

此次展覽利用全新啟用的東館一樓和二樓兩個特展廳約2000平方米的空間,共計展出363件文物,分「天行乾道」「地勢坤物」「人和明德」三大主題,向公眾全面揭示古蜀文明的面貌、內涵、特點以及來龍去脈。

展覽現場

「天行乾道」講述的是古蜀文明的神靈崇拜、精神信仰;「地勢坤物」講述的是反映上層建築的物質文化交流;「人和明德」講述的是古蜀文明的社會生活,它的祭祀模式等。上海博物館青銅研究部研究館員胡嘉麟介紹說,「此次策展我融入了中國古代的一些哲學思想,把天、地、人三才的觀念融入到這個展覽當中。從 天、地、人這三個維度來解析古蜀文明它的來龍去脈,以此闡釋古蜀文明不是西方外來的文明,而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份。」胡嘉麟說。

「天行乾道」從蜀王世系、蜀地傳說開始,聚焦古蜀王國的太陽崇拜、神樹崇拜等。該板塊展出如金面具笄發青銅人頭像,夔龍冠縱目青銅太陽形器、金蛙形飾、青銅神樹等文物,以闡釋古蜀文明獨特的古史傳承體系與信仰體系。

展覽現場 夔龍冠縱目青銅太陽形器

「地勢坤物」從權力、權杖、人像、面具、天地、山川、神靈等視角闡釋古蜀文明的權利表現形式及禮制觀念,展出三星堆遺址三號祭祀坑出土的金面具、金沙遺址祭祀區出土的十節玉琮和有領玉璧等文物。

展覽現場 金面具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良渚文化十節玉琮

展覽現場

「人和明德」展出三星堆遺址八號祭祀坑出土的青銅大神獸、三星堆遺址四號祭祀坑出土的青銅長發跪坐人像和金沙遺址祭祀區出土的青銅人頭像、石虎、玉劍鞘等文物,體現古蜀文明的社會體系、服飾習俗、祭祀禮儀文化及其與周邊地區的文化交流。

展覽現場 商代晚期 青銅長發跪坐人像

展覽現場 商代晚期 青銅大神獸

展覽現場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出的部份三星堆出土文物由上海博物館完成修復首次公開展出。據館方介紹,前期,28件三星堆遺址出土文物被運至上海博物館文物保護科技中心進行修復。在文物修復過程中,還清理出十多件其他小型文物或碎片,其中12件被選為展品一同展出,這也是本次展覽的意外之喜。

以物證史,呈現古蜀文明與中原文明之間的關系

此次「星耀中國」特展,上博向1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28家單位借展文物。四川省內有12家借展單位,四川省外有16家借展單位,算上上博館藏和知名工匠博主制作的仿三星堆的現代藝術品,共涉及30家參展單位。

展覽現場

「此次展覽我們突破了以往所做古蜀文明展的一個模式,在立足於自身研究的基礎之上,深度挖掘展品的文化內涵,將這些文化內涵有聯系的展品進行重新有機組合,來反映古蜀文明的本質。」胡嘉麟說,「從這次借展的地域範圍就可知,古蜀文明與中華文明的關系非常密切——它不是西方的、外來的文明,更不是外星文明,而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份。古蜀文明的興起和繁榮是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不同族群和文化長期交流、互動的結果。」

胡嘉麟舉例說,比如展出的黃金文物,很多人說黃金是西方的、外來的,但是在河南的鄭州商城,也最新發現了這種金覆面,在陜西的渭南也發現如金像飾、金耳飾等黃金制品,它們跟金面具的形成可以說是有一脈相承的關系。「三星堆金器的出現,它並不是從西方傳入,而是透過中國北方族群帶到四川地區的成都平原,跟當地的這種青銅面具進行結合,才產生類似這種風格顯著的金面具青銅人頭像。」

中原文化不崇尚人物雕塑,三星堆人物雕塑的傳統,則很可能來自長江中遊石家河文化的影響。「石家河文化很崇尚人物造型,出土了很多人像玉器。從石家河文化的人形玉器到三星堆的青銅人像,很可能是因為石家河有部份族群後來遷徙到成都平原,他們就把這種人像傳統帶到了成都平原,然後出現了這種青銅人像。」

展覽現場

「所以為什麽說三星堆文明它跟湖南、江西、陜西、甘肅都有聯系,這也反映了三星堆文明它的族群來自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不同地區的族群,不同地區文化在長期的交流融合互動碰撞中產生了這樣一個繁榮的三星堆文明,也體現三星堆文明的包容性。」胡嘉麟說。

此次展覽向公眾免費開放,展期持續至2024年5月20日。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