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養老服務改革如何滿足多樣化養老需求?一文了解

2025-01-10新聞
7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深化養老服務改革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釋出,這是中國首次以黨中央、國務院名義印發關於養老服務工作的意見。
9日下午,國新辦舉行了新聞釋出會,來自民政部、發改委、財政部、人社部、農業農村部五個部門的新聞發言人,介紹了深化養老服務改革發展有關舉措並答記者問。
此次釋出的【意見】亮點很多,從規劃上看,對養老機構是如何分類改革的?什麽叫三級養老服務網路?什麽叫嵌入式社群養老服務?有哪些高科技手段可以套用到養老服務中?
養老機構如何根據服務物件分類改革?
過去中國通常將養老機構劃分為民辦、公辦,或者劃分為大中小型,服務定位、服務物件不明確。此次出台的【關於深化養老服務改革發展意見】,如何根據服務物件,對養老機構分類改革?
【關於深化養老服務改革發展意見】提出,根據服務物件和設施條件,中國將因地制宜推進養老機構分類改革,將養老機構分為兜底保障型、普惠支持型、完全市場型 三類。
兜底保障型 養老機構主要收住特困老年人和經濟困難失能老年人等;
普惠支持型 養老機構面向全體老年人開放,由設區的市級政府制定支持辦法,加強收費引導管理;
完全市場型 養老機構實行充分競爭、優質優價,滿足老年人多樣化需求。
民政部副部長 唐承沛: 健全分級分類、普惠可及、覆蓋城鄉、持續發展的養老服務體系,為廣大老年人提供預期更加穩定、服務更加多元、品質更有保障的養老服務,更好滿足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的養老服務需求。
社群居民如何共享養老服務資源?
此次釋出的【意見】提出,要推動養老機構專業化服務向居家和社群延伸,社群居民如何透過養老改革共享養老服務資源?近年來,四川成都的一些養老機構敞開門做養老,他們是如何方便周邊居民,打造沒有圍墻的養老院的?
每天中午12點,成都市溫江區一家社群服務中心準時開飯,來自周邊小區的老年人都可以來這裏吃飯。12塊錢兩素一葷,15塊錢兩葷一素,而老人們的飯菜則來自附近的一個養老院。
從上個月開始,成都市溫江區第一社會福利院開啟了為周邊居民的送餐服務,平均每天有近50位老年人前來就餐。此外,院裏還對周邊小區內的60歲以上老人免費開放。
成都市溫江區第一社會福利院院長 李迅: 敞開門做養老,打造15分鐘服務圈,以3到5公裏為服務半徑,放射線周邊的60歲以上的老年人。
什麽叫嵌入式社群養老服務?
在中國,絕大多數老年人還是習慣在家養老,在熟悉的社群生活,社群也有老年人養老所需的各類資源。此次【意見】提出,要發展嵌入式社群養老服務 。什麽叫嵌入式社群養老服務?
【意見】提出,要發展嵌入式社群養老服務,大力培育專業化、連鎖化、品牌化營運的社群養老服務機構。整合周邊場地設施等資源,推行「社群+物業+養老服務」,增強專業照護、日間照料、康復護理、上門服務等能力。探索開展「養老顧問」服務,提供專業咨詢、委托代辦等助老計畫。村(社群)「兩委」要把服務老年人作為重要職責,掌握轄區內老年人情況和服務需求,協助開展養老服務。
如何貫通三級養老服務網路?
【關於深化養老服務改革發展意見】首次提出,要加快健全覆蓋城鄉的三級養老服務網路 ,讓整個縣(區)範圍養老設施連點成網,服務更加便捷可及,供需更加銜接。什麽叫三級養老服務網路?如何貫通三級養老服務網路?
【意見】明確了三級養老服務網路的功能定位,部署建設以縣級平台為龍頭 ,鄉鎮(街道) 級 區域養老服務中心為樞紐,村(社群)級服務設施站點為觸角 ,構建三級上下貫通、銜接互動、分工科學的養老服務網路,讓老年人能夠就近就便獲得有品質的養老服務。
在山東省陽谷縣,70歲的趙傳玉老人平時一個人居住,鎮上的「服務管家」會定期背著「服務包」來到老人家中。「服務包」內除了家政用品,還配備了應急藥品、血壓計等護理裝置,可以滿足老人各方面的養老服務需求。
依托資訊系統,陽谷縣打通了縣、鄉、村養老服務網路,將專業養老服務直接送到村裏。老人們有養老需求,可以一鍵呼叫到養老資訊系統,資訊系統精準對接縣、鄉、村三級養老服務資源。
另外,利用資訊系統,還可以對空巢、獨居等老人的基本身體指標進行即時監測,也能即時傳輸到家人的手機。
欄目主編:周春晟
文字編輯:盧曉川
本文作者: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