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認識了一個日本小哥,說過去5年沒漲過薪資。
我問他那最近通脹了,咋辦。
他算了算賬。
⭕交通費沒咋變,看樣子JR和阪神阪急之類也沒準備漲價。
⭕租房沒漲價,日本極少極少有「每年漲價條款」,所以6年前多少房租現在還是多少。這制度有好有壞,我是知道有人90年91年租房,每月房租比現在還高。
房租的話只要不搬家,應該是還可以維持的。
⭕吃飯之類的有明顯感覺,前段時間吉野家麥當勞不也漲價了麽,從他的角度說少出去吃,出去吃少點東西也將就了。
通貨膨脹的意義在於讓人們提前消費,因為不消費錢就貶值了,變「毛」了。
不過看日本的新聞,和旁邊的人聊,不少人是選擇——通脹是吧?
那我少花。
通縮和通脹不太一樣,人的預期影響特別嚴重,日本人可沒那麽自信。
日股新高,幾個大的報紙歸因都是:資本外溢到日本、日元便宜、半導體股票被美股帶起來。
沒見到哪個報紙說日本經濟氣勢如虹的。。。。
不太清楚只看了部份數據,旅個遊就說日本走出來了的那些人,是怎麽做出的判斷。
當然咱們不能否認,人有時候對自己,對自己公司太熟悉了,反而容易看不清楚。
要不怎麽有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這說法呢對吧。
我看了看美國那邊對日本經濟的看法,對印度樂觀的人數比對日本樂觀的人數,能差出對咱們這邊悲觀的人數。
美國投資者對日本主要關註點主要還是:日本央行啥時候加息,這決定了日元什麽時候結束目前的「便宜」,日本能不能承接半導體市場。
如果日本加息,美國降息這個組合出現,GDP說不定還能回升一下子,如果日本央行慫了,那GDP第四也沒辦法。
美國人對日本態度算不錯了,找了半天除了半導體也沒找到什麽讓經濟徹底走出來的驅動因素。
回頭看國內不少人對日本經濟的這份樂觀,應該也不是「旁觀者清」。
是「外國的月亮比較園」,或者「鄰居家的孩子比較好」。
我和國內一兩個做金融的朋友深入探討過日本經濟的問題。
⭕有一個人觀點很明確,日元貶值,資產價格就是便宜。日本經濟好不好他不管,但不會拒絕便宜貨。
⭕另一個人觀點比較模糊,就是我開始說的那類人,旅個遊回來就覺得日本經濟回來了。問了半天,我算明白他的核心觀點了:
日本趴在地板上30年了。。。。。。不能總一直趴著吧。。。。
嗯,「跌多了會漲」,也算是個邏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