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藝
1月11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就是一份未來5~25年,中國生態環境品質改善的路線圖,其中明確了不同節點的美麗中國建設目標、水氣土汙染防治攻堅戰怎麽打、監測督察機制怎麽護衛目標實作、示範區域怎麽建設等關鍵問題。
意見公布後的第二天,有33條措施的美麗中國「方案」帶動環保股集體高開。在業界專家看來,意見以黨中央國務院名義出台,釋放了黨中央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堅定決心,也承載了人民群眾對建成美麗中國的期待與熱望。
意見也首次做出判斷,明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已進入加快綠色化、低碳化的高品質發展階段,但也指出生態文明建設仍處於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美麗中國建設任務依然艱巨。新征程上,必須把美麗中國建設擺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突出位置,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堅定不移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好家園。
全面建成美麗中國目標「三步走」
全面建設美麗中國的號角早已吹響。在十四屆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王金南看來,黨的十八大以來,美麗中國建設戰略部署不斷深入,藍圖徐徐展開。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這是「美麗中國」首次作為執政理念和執政目標被提出。
黨的十九大報告則提出「兩步走」的戰略安排:到2035年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作;到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黨的二十大報告深刻闡述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
2023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指出,「今後5年是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時期」。此次出台的意見將2027年設為「美麗中國建設成效顯著」的新時間錨點,明確到2027年,綠色低碳發展深入推進,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生態環境品質持續提升,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得到最佳化,生態系服務功能不斷增強,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國家生態安全有效保障,生態環境治理體系更加健全,形成一批實踐樣板。
到2035年「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作」的目標也更加細化: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碳排放達峰後穩中有降,生態環境根本好轉,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全面形成,生態系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顯著提升,國家生態安全更加穩固,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作。
意見還勾勒出本世紀中葉「美麗中國全面建成」的面貌:生態文明全面提升,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形成,重點領域實作深度脫碳,生態環境健康優美,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面實作。
目前,中國生態環境品質改善拐點還未到,真正推動量變到質變,需要全領域轉型、全方位提升、全地域建設、全社會行動。「三步走」的目標轉化為五年計劃即是:「十四五」深入攻堅,實作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十五五」鞏固拓展,實作生態環境全面改善;「十六五」整體提升,實作生態環境根本好轉。
多項定量目標細化美麗中國建設路線圖
意見提出33條舉措,明確了多項定量目標要求。例如,到2027年,新增汽車中新能源汽車占比力爭達到45%,全國細顆粒物平均濃度下降到28微克/立方米以下,美麗鄉村整縣建成比例達到40%;到2035年,全國森林覆蓋率提高至26%,水土保持率提高至75%,生態系基本實作良性迴圈等。
在多位業界專家看來,設立美麗中國建設的定量目標有助於建立系統的管理和執行機制,引導資源的合理配置,為監管提供明確標準和依據,推動各方責任的落實,推動實作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有機統一。
工作有沒有下真功夫、做得好不好?意見還明確提出成效考核要求,「研究建立美麗中國建設成效考核指標體系,制定美麗中國建設成效考核辦法,適時將汙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過渡到美麗中國建設成效考核,考核工作由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領導小組牽頭組織,考核結果作為各級領導班子和有關領導幹部綜合考核評價、獎懲任免的重要參考。」
也有專家認為,美麗中國指標體系應協同推進應對氣候變遷、環境品質與健康、生態保護與修復三個重要維度的建設,根據社會、經濟、環境、科技條件定期進行階段性調整,提升指標的科學性、時效性和公正性。
此次意見還與2023年12月公布的【空氣品質持續改善行動計劃】互為補充,明確了中國到2035年的階段性空氣品質改善量化目標。
有專家觀察到,結合該意見和行動計劃,中國2025、2027和2035年三個時間節點的全國PM2.5年均濃度目標均已明確,即分別為30微克/每立方米、28微克/每立方米、25微克/每立方米。這三個目標都是在現行國家標準(35微克/每立方米)基礎上的進一步提升。
王金南在受訪中表示,目標的制定,主要考慮全面建成美麗中國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主要目標。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到2035年,中國人均國內生產毛額達到中等已開發國家水平。以此為參照,生態環境品質水平也要總體與之相適應,達到或超過中等已開發國家水平,這是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作的重要參照。
中等已開發國家或者已開發國家的歷史同期,PM2.5濃度大多在20~25微克/立方米,而目前世界主要已開發國家的PM2.5濃度已接近或達到世界衛生組織空氣品質準則的第四階段目標值10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碳排放已經達峰,部份已進入下降區間,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已從大氣、水、土壤等常規汙染治理轉向應對氣候變遷、海洋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等領域,更加註重保障人體與生態系健康。
意見回應多個社會關切
新汙染物作為持續深入推進汙染防治攻堅中的重要一項,「強化固體廢物和新汙染物治理」「要使新汙染物環境風險得到有效管控」被寫入意見中。
事實上,新汙染物是指排放到環境中的具有生物毒性、環境永續性、生物累積性等特征,對生態環境或者人體健康存在較大風險,但尚未納入管理或現有管理措施不足的有毒有害化學物質。其種類繁多,正逐步成為當前制約大氣、水、土壤環境品質持續深入改善的新難點,也是繼霧霾、黑臭水體之後,生態環境保護必須啃的「硬骨頭」。
王金南此前就表示,加強新汙染物治理是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延伸深度、拓寬廣度的重要任務,也是持續改善生態環境品質、有效防控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的環境風險、切實保障生態環境安全、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安全和高品質生活的重要抓手。
藍天、碧水、凈土汙染防治攻堅戰依然在此次意見中占據重要篇幅,且每一項都有清晰的量化目標。
在王金南看來,汙染防治攻堅戰是當前建設美麗中國的重中之重,也是抓手機制;美麗中國是汙染防治攻堅戰的目標願景,也是形象表達。兩者一脈相承、相互銜接。
面對社會對風電光伏廢棄物的關註,意見明確,「推動各類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實施全面節約戰略,推進節能、節水、節地、節材、節礦。」其中就包括,加快構建廢棄物迴圈利用體系,促進廢舊風機葉片、光伏元件、動力電池、快遞包裝等廢棄物迴圈利用。
此外,意見中所提到的關於「研究制定下一階段機動車排放標準,開展新階段油品品質標準研究」「適時修訂環境空氣品質等標準」等問題,均是業內人士所呼籲的前沿關鍵問題。
多機制保障全面建成美麗中國
生態環境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意見從不同角度提出一攬子激勵性政策舉措,調動各方面共建共享美麗中國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例如,在改革創新方面,推行重點行業企業汙水治理與排放水平績效分級;加快構建環保信用監管體系;完善以農業綠色發展為導向的經濟激勵政策,支持化肥農藥減量增效和整縣推進畜禽糞汙收集處理利用。
在市場機制方面,把碳排放權、用能權、用水權、排汙權等納入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總盤子;綜合考慮企業能耗、環保績效水平,完善高耗能行業階梯電價制度;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作機制。
與公眾密切相關的綠色生活方式也將擁抱新變化。意見指出,將構建綠色低碳產品標準、認證、標識體系,探索建立「碳普惠」等公眾參與機制。
為確保責任落實,意見明確要求,「充分發揮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和指導督促作用,健全工作機制,加強組織實施。各地區各有關部門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年度工作情況,書面送生態環境部,由其匯總後向黨中央、國務院報告。」
根據意見,推進生態文明教育也被納入幹部教育、黨員教育、國民教育體系,要透過多種形式加強生態文明宣傳,釋出美麗中國建設白皮書。
美麗中國建設將融入基層治理創新的實踐中,人民群眾身邊大大小小的環境單元為美麗中國增光添彩。京津冀、長三角、大灣區、長江經濟帶、黃河流域等地區將成為美麗中國先行區;一座座城市朝著綠色低碳、環境優美、生態宜居、安全健康、智慧高效為方向建設;到2027年,美麗鄉村整縣建成比例達到40%,到2035年,美麗鄉村基本建成;更多的美麗河湖、美麗海灣將不斷湧現。
一幅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美麗中國新畫卷正在繪就。
本報北京1月12日電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