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態環境周觀察 】 是鈦媒體旗下的特色周報產品,旨在將每周全球生態環境領域最重要的政策、事件、討論、數據呈現在讀者面前,用最真實、前沿的資訊,捕捉我們身邊微小而重要的變化。環球同此涼熱,視野點亮未來。
政策
1月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數據局、工業和資訊化部釋出【國家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指引】,推動建設和營運國家數據基礎設施,促進數據共享的部署要求。在【指引】中有關「算力底座」的部署要求中,明確指出,要推進算力與綠色電力融合。推動實作「瓦特」產業向「位元」產業轉化,強化樞紐節點與非樞紐節點的協同聯動,支持綠電資源豐富的非樞紐節點融入全國一體化算力網建設。加強大型風光基地和算力樞紐節點協同聯動,把綠色電力轉換成綠色算力。積極推進風光綠電資源消納,助力實作碳達峰碳中和。支持利用「源網荷儲」等新型電力系統模式。加強數據中心智慧能源管理,開展數據中心用能監測分析與負荷預測,最佳化數據中心電力系統整體執行效率。探索綠電直供新模式,有序開展綠電、綠證交易。
1月6日,商務部外貿司就【光伏元件出口產品低碳評價要求(征求意見稿)】行業標準公開征求意見,相關檔規定了光伏元件碳足跡評價的功能單位、系統邊界、取舍準則、數據和數據品質、計算方法、數據品質評估、低碳評價要求、產品碳足跡研究報告的一般原則和方法。檔適用於光伏元件出口產品的低碳評價。根據通知,征求意見截至時間為2月6日。
據SOLARZOOM報道,當地時間1月7日,美國拜登政府釋出了一則指導意見,以幫助企業根據【通脹削減法案】(IRA)獲得清潔能源稅收抵免,其中敲定了一項將風能和太陽能補貼政策擴充套件到其他低碳能源的計劃。輿論認為,拜登在川普正式上任前密集出台清潔能源、IRA補貼支持、補充政策,旨在保留其在氣候變遷、綠色轉型方面的成果。此前,川普在競選時曾表示,上台後將廢除拜登政府推出的IRA法案,以節省政府預算開支。
事件
1月10日,生態環境部與國家統計局聯合牽頭建設的「國家溫室瓦斯排放因子資料庫」第一版現正式上線執行。據介紹,該資料庫作為中國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的重要組成部份,將為社會各界提供溫室瓦斯排放因子基礎數據支持,推動碳排放統計核算工作,使用者可透過官網查詢相關行業溫室瓦斯排放因子並參考使用。
1月6日,微軟宣布與愛爾蘭能源公用事業公司(ESB)達成協定,將使用綠氫為其位於都柏林的數據中心供電。據悉,這是該公司首次使用氫能為其歐洲數據中心供電。按照計劃,園區的氫燃料電池會將儲存的綠色氫轉化為電能,在八周的時間內提供高達250KW的清潔電力。這一技術不產生碳排放,唯一的副產品是純凈水。
據財新網報道,全球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於1月9日在致客戶的一封信中表示,已正式結束「凈零資產管理公司倡議」。據悉,該倡議是一個致力於支持到2050年實作溫室瓦斯凈零排放目標的國際資產管理公司團體。而該公司的舉措,被認為與川普即將開始的第二任期高度相關。川普曾表示,將在1月20日上任後推動美國結束【巴黎協定】,目前,已有如摩根大通、道富等華爾街公司逐漸結束氣候行動或氣候變遷組織。
據央視新聞報道,南韓原子能安全委員會於1月12日在官網釋出公告,稱南韓水力原子能公司負責營運的月城核電廠2號機組當日正常運轉時,儲藏罐內的核廢液未經樣本分析階段就被排放入海。據估計,排放量約為29噸。根據該公司的說法,相關工作人員發現泄漏後立即關閉閥門,切斷泄漏,經對罐內殘留樣本進行分析的結果顯示,放射性物質含量「為平時排放水平」。原子能安全委員會在公告中表示,目前已派遣原子能安全專家對準確的泄漏量、泄漏原因等展開調查,並采集核電廠附近的海水樣本,以確認對環境的影響。調查結果將在日後公布。
報告
1月10日,歐盟氣候監測機構哥白尼氣候變遷服務局釋出新版氣候監測報告,其中顯示,2024年全球平均氣溫為15.10℃,相較2023年高0.12℃,超越後者成為1850年有記錄以來人力歷史上最熱的一年。此外,報告還確認,2024年的平均氣溫比工業化前水平高出了1.6℃,是第一個超過【巴黎協定】此前設定的努力將(相較工業化前)溫升振幅控制在1.5℃以內目標的年份。
根據澎湃新聞1月6日的報道,全球水監測聯盟近日釋出了【2024年全球水資源監測報告】,其中顯示,受全球暖化影響,2024年全球的洪災、颶風、幹旱等與水迴圈相關的自然災害造成至少8700人死亡,4000萬人流離失所,造成的經濟損失超過55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03萬億元)。而依據環境現狀和季節性氣候預測,2025年可能將發生更多水旱災害,尤其南美洲北部、非洲南部和亞洲部份地區的幹旱可能會惡化,而非洲北部和歐洲等地可能面臨更高的洪水風險。 (本文先發 於 鈦媒體APP,作者| 胡珈萌 ,編輯| 劉洋雪 )
更多宏觀研究幹貨,請關註鈦媒體國際智庫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