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有哪些東西,已經貴到不值得再買了

2025-01-13新聞

說到:有哪些東西,已經貴到不值得再買了?

之前的很久,我一直認為是:好就值,不好就不值,沒有什麽貴到不值。

然而,當我環顧四周時卻發現:其實不然!

很多東西都超過了它所能提供的價值,甚至一些很常見、常用的東西也在悄悄地漲價,曾幾何時,變得讓我們消費不起。

1、麵包、蛋糕

以前的省心早餐,一個兩三塊錢,配個牛奶也不超過5塊,不知從何時起,它變了...

巴掌大的麵包敢賣十多塊、基礎吐司都能漲到幾十塊、小朋友最愛的蛋塔,原來十元四個,吃倆還能打包帶走兩個的,現在也偷偷的變成了按個賣,還是十幾塊的單價。

還有一些裝修好點的店面,進去之後的價簽貴到不敢直視,一張毛爺爺出去,一個小手提袋怕是都裝不滿。

小蛋糕也一樣,稍微普通點的,得二三十,盡管有鮮奶油水果,但確實也感覺不少溢價;

更離譜的是那些做的稍微好看點的,我承認拍照出來確實好看,但是花上百塊卻買了一個只夠下午茶量的,也會真心心痛。

而且,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整個烘焙兩級分化特別嚴重?

同樣的東西,要麽是5塊的,要麽是二三十的,但要論成本,面粉一袋也就二三十,你說諷刺不諷刺!

別說我沒出息,像夏天,我就喜歡饅頭夾冰淇淋,不僅是饅頭比麵包更能填飽肚子,更重要的是口感,軟糯香甜,太美味了。

2、超市的杯子

每次去超市我都懷疑,超市的杯子真的有人買嗎?

網上隨處可見、絕對不超過三十的杯子,怎麽擺到超市裏,就得七八十一百塊了?

這也難怪,有人說超市是懲罰性消費(人家刷購物卡不在意)。

好吧,對於咱普通人,我只想說,網購更有價效比。

3、口紅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口紅經濟效應?是指因經濟蕭條而導致口紅熱賣的一種有趣的經濟現象。

說的就是那些即使經濟下行,人們還是會買廉價且非必要的口紅,作為情緒物資,達到安慰自己的目的,然而現在的口紅,卻並非廉價,一個大幾百甚至都比得上一件像樣衣服的錢了。

其實仔細對比對比,貴價和便宜的口紅,塗在嘴上差別真的不大,反而在用過無數大牌之後,會覺得國貨唇釉的調色奇妙,恰到好處的棕色調,就很適合上班,也很適合黃皮,最主要的還擁有價效比。

當然也不建議買太便宜的,因為不光顏色好還得防氧化,百十塊錢的口紅足夠了。

4、文具店的文具

說到文具店的筆,好一個隱藏款刺客,偶然一瞥,三五十一支筆....

emm,這是咋地?可以字保工整、題保正確?要真是這樣,我就願意買單!可惜它不啊,就是普通的筆。

說來慚愧,那些被誇很好寫、限定款的筆,我也買過幾只,但實際用下來,一是感覺也一般,二是,該丟是一點也躲不過。

再說了,大學之前都用一兩塊的筆,也沒耽誤考大學啊。

其它型別的文具也一樣,幾十塊錢的橡皮、膠帶、幾百塊的文具盒,恕我直言,智商稅的成份居多。

搞笑的是,我竟然看到有家長求助,如何告訴孩子家裏買不起這麽貴的文具,要是我,我估計會說:給你一個你想要的筆,你是能給我每天不打絆子的把作業寫了,還是能給我考個雙百回來?

5、商場裏的衣服

很多銷售的情緒文案裏都說:廉價的衣服配不上高貴的你!

聽著還挺打動人,但問題是,一個簡單T恤,隨隨便便就大幾百,連衣裙更是少見千元以下的,這種高貴,承蒙我說句對不起,可能我不配。

偶爾,還會碰到銷售說上一兩句,這已經是最低價格了,我們一直都是這個價位等等的話。

別人聽了不知道是什麽感想,我是覺得,要是你真覺得自家商品好,就應該告訴好在哪,而不是用諷刺的言語提醒我,覺得它貴就是我的錯。

更可笑的是,轉身一搜,同品牌,網上半價,還是官旗,真想找回去問問導購說話時哪來的底氣。

罷了罷了,作為i人,我現在更願意在網上買,而且還會挑選那些統一模特,pose不擰巴、就為展示衣服,還有運費險的店鋪,出錯率會低一些。

或者,回來試完不好看了退掉,也沒什麽損失。

6、關東煮

有次來不及吃早餐,走到樓下的便利商店,我尋思著買幾串關東煮,一來是味道好吃,二來是沒有碳水,吃著沒壓力。

但是,誰能想到,就這麽一碗居然要25塊。

轉身再看看價目表,一片蘿蔔3塊,一串魔芋絲都得2塊,這也太貴了。

還有網友表示遇到了按個賣的關東煮,就是一串上有三個丸子,它標的丸子是2元,實際一串要6元,簡直巨坑無比。

反正便利商店也是預制菜,真要喜歡吃關東煮的,還是自己做吧,買包關東煮調料,煮它個一大鍋,分裝好,吃的時候解凍,比店裏的吃的便宜還放心。

7、麻辣燙

我是屬於比較喜歡吃麻辣燙的,也是眼瞅著一頓從十幾吃到五六十,吃到現在,我表示真的吃不起了。

某些衛生問題都被曝光過好幾次的品牌,一斤也都能賣到二十多,雖然說的是葷素同價,但裏面的肉品質又不好,自己吃也會大多以素菜為主。

咱就是說,最缺菜的時候,也沒見過哪個菜能賣到二十幾一斤的,這也太暴利了。

而且,每個菜,不是泡水就是噴水,要是夾的時候各個都甩一下會顯的咱較真,可倘若不甩的話,極有可能,咱就是那個為商家自來水買單的人。

8、雞爪、鴨貨、鹵味

說到雞爪、鴨貨、鹵味,我也是真心感覺不值....

本來都是邊角料利用,現在倒好,比正肉還貴,隨便一夾都是大幾十。

上圖,是我前天花13塊錢買的,拼拼湊湊頂多也就兩只雞爪吧?但它要要13塊。

經常去早市的朋友,麻煩告訴我,這個價格是不是夠買一只雞了?這對我很重要(哭死)。

9、大城市的水果

小縣城可能還能好點,但大城市的水果是真的貴,車厘子、草莓那些不必多說,是大家統一認可的水果貴族。

桃子、火龍果這種印象中也就幾塊錢一斤的水果,在精品水果店裏,竟然一個能賣到十幾塊。

付完錢的那一刻,我承認我人傻了,也終於理解了那句:真酸啊,是看了價格,又確認了好幾家都是這樣,才說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