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古代過年,都會準備些什麽食材?和我們現在有什麽不同?

2024-01-05新聞

就普通民眾而言。

現在過年的食材更豐富,葷素瓜果,口味多樣。

而古代的過年食材更受天氣和地方、階層限制。

當代的柿餅之一,圖片來自網路,供參考

同樣是慶祝新年新春,圍著皇帝打轉的宮眷內臣,他們的飲食規格跟普通老百姓不大一樣。

像是明朝的內臣吧,他們賀新年的時候,有種食物名為「百事大吉盒兒」,涉及多種果子,柿子餅、荔枝(幹)、圓眼(幹)、栗子、熟棗。

部份柿子餅、棗子可能還好點,成熟期較晚,明朝北方大冬天的,普通人家要吃到荔枝幹、龍眼幹(即前面的圓眼,也叫桂圓),談何容易。

是日亦互相拜祝,名曰"賀新年"也。所食之物,如曰"百事大吉盒兒"者,柿餅、荔枝、圓眼、栗子、熟棗共裝盛之。
明朝,劉若愚,【酌中誌】,卷二十 飲食好尚紀略

他們嚼的肉類零食,有一種名為「嚼鬼」,其實是拿小盒盛好的驢頭肉,當時的風俗喜稱驢為鬼。所飲之酒,為椒柏酒。吃的食物之一,為扁食——明朝對餃子的稱呼。

年的氛圍就在那,隨著元宵節的臨近,內廷人員也開始吃元宵/湯圓。

做法的話,明朝知名內臣劉若愚也說的很詳細,用的是糯米細面,以核桃仁、白糖為餡料。可見材料方面是比較講究的。

吃元宵,其制法用糯米細面,內用核桃仁、白糖為果餡,灑水滾成,如核桃大,即江南所稱湯圓者。
明朝,劉若愚,【酌中誌】,卷二十 飲食好尚紀略
圖片來自網路,供參考

前面提到階層的飲食選擇和規格等事。

接下來是劉若愚觀察到的宮廷過年飲食另一部份,有「鳳尾橘、漳州橘、西山之蘋果、石榴」等多種水果,肉類有「銀魚、麻辣活兔、水下活蝦、燒鵝雞鴨、豬肉」等。

原文記錄的食物食材更多,這邊就不一一例舉了,感興趣的可自行翻看【酌中誌】「卷二十 飲食好尚紀略」這個章節。

斯時所尚珍味,則冬筍、銀魚、鴿蛋、麻辣活兔,塞外之黃鼠……江南之密羅柑、鳳尾橘、漳州橘、橄欖、小金橘、風菱、脆藕,西山之蘋果、軟子石榴之屬,水下活蝦之類,不可勝計。
本地則燒鵝雞鴨、豬肉、泠片羊尾、爆炒羊肚、豬灌腸、大小套腸……
明朝,劉若愚,【酌中誌】,卷二十 飲食好尚紀略

劉若愚生於明萬歷萬歷十二年(公元1584年),謝肇淛生於隆慶 元年(1567年)。

謝肇淛比劉若愚大17歲,謝肇淛是知名的博物學家,他的一些文字記錄可以跟著劉若愚的對照著看。

時令飲食這一塊,謝肇淛留意到明朝的年末歲初飲食較前朝有提升,像是大白菜的改良耐寒品種已在北方的冬天開始展露頭角。

與此同時,他也明確指出,京師隆冬時節的黃芽菜、韭黃,「蓋富室地窖火坑中所成,貧民不能辦也」,看到了普通民眾的不易。

圖片來自網路,供參考
京師隆冬有黃芽菜、韭黃,蓋富室地窖火坑中所成,貧民不能辦也。 今大內進禦每以非時之物為珍,元旦有牡丹花,有新瓜,古人所謂二月中旬進瓜,不足道也。
明代,謝肇淛,【五雜俎】,章節【物部三】

同樣是過年,新鮮的蔬菜一塊,有的朝代和地區,確實連奢侈強橫如皇室權貴的階層,也不容易獲得。

但在部份地方隆冬時節吃上一些新鮮蔬菜,卻不是稀奇的事,以至於有的地方還流行起「冬不藏菜」一類俗語。

按【廣東新語】所說,則明末清初的廣州一帶,地方流行吃新鮮的蔬菜,種類不下十數種。

這麽一來,專門去做鹹菹(酸菜)的人家減少,冬天歲末,家裏來客人了,主人家拿腌制的酸菜等去招待,甚至容易有怠慢不敬的誤會。

廣中隆冬時,常得鮮蔬十余種,故人家絕少鹹菹。諺曰:"冬不藏菜。"賓客至,以菹薦之,謂之不敬。
明末清初,屈大均,【廣東新語】·卷十四·食語·菹

從天氣而言,廣州的冬天大多數天氣也較暖和,適合一部份的蔬菜生長,如芥菜、大白菜。

同樣的食物風俗,也體現在吃水果一塊,當時的廣州推崇吃新鮮的水果,說是「諸果亦然,率以鮮者不以乾。」

平常時間,有些人家「荔支之脯,橄欖之豉,羊桃之蜜煎者,人面之醋漬者「,不登於器。

為啥說是平時呢?因為果幹果脯們另有個重要的使用環境/場合,用在嫁女一事。

其中,最受女方器重的腌制類果脯為糖梅,即其時廣東俗語所說的「男贄茶麻女贄梅」,這裏的梅即糖梅。沒有準備好足量的糖梅,「雖多遠方珍果,充溢筐筥,未為成禮也」。

講到豆類食物時,屈大均表示當時的廣東海豐有一種寒豆,晚於常豆,成熟於大小雪時,時令一塊,也接近歲末了。

局限性有沒有?也有,即這種寒豆食物,在當地才有。

海豐有雪豆,熟於大小雪時,名寒豆。
明末清初,屈大均,【廣東新語】·卷十四·食語·豆
當代的黃瓜之一,圖片來自網路,供參考

黃瓜,古代也叫胡瓜、王瓜。

冬天時節的黃瓜稀奇嗎?不說古代了,就是三十年前的當代冬天,在許多地方,新鮮黃瓜也不是能隨便買到的。

但在明末清初的台灣地區,當時的冬天,地方的時蔬之一即有王瓜/黃瓜。

冬月的水果,當時的台灣同胞能吃到西瓜,這麽吃瓜的人家還不算少,作者給的文字描述是,「臺人元旦多啖之」。

對應的局限性也一樣,只是部份地區才有,並不是古人多城多地的普遍現象。

王瓜,一名莿瓜。月令:四月王瓜生,臺地十二月即有之。
西瓜,盛於冬月,臺人元旦多啖之。
清朝,【褔建通誌台灣府】·物產·王瓜

那麽。

當時的台灣地區過年,其他的一些飲食風俗是什麽呢?

比如大年初一(即引文中的元旦),做喜慶的食物「紅白米糕」來祝神納福。

元旦制紅白米糕以祝神,於四五鼓時拜賀親友。四日,家家備牲醴,燒紙禮神,是謂「接神」。
清朝,【褔建通誌臺灣府】·風俗·歲時

除夕當天吃的一部份菜,被稱為「隔年菜」,這類食物要提前幾天準備,把對應的「各種生菜」用沸水浸泡在甕中,到除夕當天,有所發酵了再吃。

除夕前數日,以各種生菜沸水泡甕中,以供新歲祭祀之用,餘則待發變後食之,名曰「隔年菜」。殺黑鴨以祭神,謂壓一歲兇事。為紙虎,口內實以鴨血或豬血生肉,於門外燒之,以禳除不祥。
清朝,【褔建通誌臺灣府】·風俗·歲時


參考資料:

明代,謝肇淛,【五雜俎】,章節【物部三】
明朝,劉若愚,【酌中誌】,卷二十 飲食好尚紀略
明末清初,屈大均,【廣東新語】·卷十四·食語·豆、菹;
清朝,【褔建通誌臺灣府】·風俗·歲時;物產·王瓜;

(圖片來自網路,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