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如何看待2023年精神內耗等成為流行「病」?這類現象消解了嚴肅性?還是推進了大眾對心理健康的重視?

2023-12-04新聞

「內耗」這個問題還挺重要的,不管流行的意思有多奇怪,至少讓人們開始重視「為什麽自己什麽都沒做就累的不行?」「為什麽好多事情要做,卻沒辦法行動?」之類的問題,也為人表達自己的需求提供了一些媒介。

「內耗」一詞本身也沒什麽嚴謹的含義,只是大家認識心理學過程中接觸到的一個流行概念而已。能給人多一種觀察和了解自己的可能性,找到點適合自己的東西,任務就算完成了。

人的內耗是由現實或心理的沖突引起的:

現實沖突和人身心必需又得不到的事情有關,這些東西沒得到會讓人持續焦慮——這種焦慮一部份是因為安全感問題,一部份也是人無意識裏在準備怎麽應對問題引起的。

心理上的沖突也分層級:

簡單的像人只是既想這個,又想那個;

有些事情是意識裏很重要,但潛意識裏沒那麽想做,或者有困難的——比如快考試了要看書,人可能會覺得這個考試過了對自己也沒什麽好處,或者要學的太多、太難,給人挫敗感太強。

有些是人獲取快樂或者釋放攻擊性的一面被抑制了。比如有些人不允許自己享受,或者即使取得了成就,也總覺得自己還不夠好。又比如一些人覺得自己太脆弱,不敢面對和別人的沖突,但又不知道怎麽維護自己的感受和利益。這些也會產生持久的內耗。

有些是真正的問題被置換了,導致看似二選一的問題,其實人真實的感覺是哪個都不好,或者哪個都白搭——比如有些人的容貌、體型焦慮其實是人內在自我認同的體系出了問題,有些還和一些心理創傷有關。

解決辦法:

需要人對自己的狀態有足夠的理解和體驗,並整合自己各種內耗的意義,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

可以多接觸一些大自然和運動,或者能放松做自己的關系。這些雖然不一定能直接解決問題,但也能為解決問題創造一些條件。

增強自己的確定感:比如發揮和培養一些自己的特長,讓自己在難過的時候有一個能感到安全的地方或者心理空間。人越是感覺安全,才越有精力去觀察和理解自己和別人。

發展和自己或者別人有深度的聯系:在體驗自己的感覺,以及和別人相處的過程中,發現一些有深度的東西。比如學著理解別人深度的情感,或者從不同的角度看待、整合自己的一些感受。就像精讀一本書一樣,人和人之間的事情總是常看常新,也能給人面對問題的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