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CCER市場重新開機只欠東風,中國碳交易市場最後一只靴子即將落地|2023中國經濟年報

2023-12-30新聞

文/劉詩萌

自從2021年7月全國碳市場上線交易以來,除了碳排放配額以外的另一個交易標的核證自願減排量(CCER)交易市場何時能夠重新開機,在過去的兩年半時間裏一直備受期待。

2023年,是CCER市場重新開機進展加快、「四梁八柱」迅速搭建的一年。2023年10月底,生態環境部相繼釋出了【溫室瓦斯自願減排交易管理辦法(試行)】以及首批造林碳匯、並網光熱發電、並網海上風力發電、紅樹林營造等4項計畫方法學。11月,CCER交易機構北京綠色交易所、註冊登記機構國家氣候戰略中心也公布了配套註冊登記規則和交易結算規則。

這意味著,CCER市場的制度框架已經建立,全國統一的註冊登記和交易系統也已搭建完成,並明確了市場優先支持的領域。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11月初在公開演講中表示,目前啟動全國溫室瓦斯自願減排交易市場的各項準備工作已經基本就緒。

2024年,CCER這個碳交易市場的最後一只「靴子」落地已經為時不遠。未來,它將與全國碳配額交易市場一道,成為中國落實氣候承諾、推動綠色低碳轉型最重要的政策工具。

頂層設計已經完成

自從2022年底生態環境部等多部委釋放出重新開機加速的訊號後,2023年全年,CCER市場的動向始終備受關註。

2月初,北京綠色交易所舉行啟動儀式,宣布已開發完成全國統一的註冊登記系統和交易系統;3月,生態環境部公開向全社會公開征集溫室瓦斯自願減排計畫方法學建議;6月底,在生態環境部例行新聞釋出會上,生態環境部發言人劉友賓表示,力爭今年年內盡早啟動全國溫室瓦斯自願減排交易市場。

10月20日,生態環境部、市場監管總局聯合釋出【溫室瓦斯自願減排交易管理辦法(試行)】(下稱【辦法】)。作為全國溫室瓦斯自願減排交易市場有序執行的基礎性制度,【辦法】對自願減排交易及其相關活動的各環節作出了規定。

10月24日,生態環境部釋出了造林碳匯、並網光熱發電、並網海上風力發電、紅樹林營造等首批4項溫室瓦斯自願減排計畫方法學。其中,造林碳匯方法學適用於喬木、竹子和灌木荒地造林,並網光熱發電方法學適用於獨立的並網光熱發電計畫以及「光熱+」一體化計畫中的並網光熱發電部份,並網海上風力發電方法學適用於離岸30公裏以外或者水深大於30公尺的並網海上風力發電計畫,紅樹林營造方法學適用於在無植被潮灘和退養的養殖塘等適宜紅樹林生長的區域人工種植紅樹林計畫。

美國環保協會北京代表處碳市場主任劉洪銘告訴【華夏時報】記者,按照【辦法】的具體規定,2017年3月14日前獲得國家應對氣候變遷主管部門備案的減排計畫都需要按照新管理辦法重新申請計畫登記。也就是說除了方法學,還需要在新管理辦法要求的各個環節都滿足要求,比如計畫滿足真實性、唯一性和額外性的要求,且開工建設於2012年11月8日之後;減排量滿足可測量、可追溯、可核查的要求,且產生於2020年9月22日之後,同時在減排量可登記的時間期限內,即計畫減排量的產生時間應當在其當期申請登記之日前五年以內。

CCER重新開機「只欠東風」

劉洪銘指出,在【辦法】的基礎上,全面啟動新CCER交易必須有一些配套制度、基礎設施、系統和機構建設等基本要素。包括釋出計畫設計與實施指南、審定與核查實施規則等配套管理制度;釋出計畫方法學;批準審定與核查機構;上線執行全國統一的註登和交易系統。

在基礎性制度和第一批方法學出台後,在隨後的一個月裏,CCER市場的基礎設施系統也基本搭建完成。11月16日,北京綠色交易所釋出了【溫室瓦斯自願減排交易和結算規則(試行)】。21日,註冊登記機構國家氣候戰略中心也釋出了【溫室瓦斯自願減排註冊登記規則(試行)】和【溫室瓦斯自願減排計畫設計與實施指南】。12月27日,市場監管總局也釋出了【溫室瓦斯自願減排計畫審定與減排量核查實施規則】,自釋出之日起施行。

而此前10月底,【華夏時報】記者也從生態環境部獲悉,搭建完成全國統一的註冊登記和交易系統,將於近期上線執行。這意味著,CCER市場的重新開機,已經「只欠東風」。

路孚特碳組分析師宋雨彤表示,CCER是碳市場重要的補充機制,其產生的減排量是中國碳市場重要的交易標的產品。在目前全國碳市場僅覆蓋電力部門的當下,重新開機CCER機制無疑可以鼓勵更廣泛的行業、企業參與到溫室瓦斯減排行動當中,提高企業和全社會的碳減排意識,並服務國家整體的碳達峰碳中和戰略。

不過她也指出,碳市場機制下使用減排量進行履約是一個復雜的課題。目前中國全國碳市場配額的換手率僅為4%,CCER減排量的換手率稍高於配額。未來CCER重新開機後,減排量持續穩定簽發並輸入進碳市場後,減排量與配額的供需如何精妙地平衡,在此基礎上市場如何繼續提高交易活躍度並形成有效的碳定價機制,還需要政策制定者細細思考研究。

責任編輯:徐蕓茜 主編: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