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經濟常態化監管備受關註。2025年,市場監管總局將從促進平台規則公平透明、降低平台內商戶成本負擔、凈化直播電商行業生態等方面著力規範市場競爭秩序。抓緊完善平台規則、直播電商等方面的監管制度。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月10日舉行「中國經濟高品質發展成效」系列新聞釋出會,市場監管總局副局長束為表示,促進平台經濟健康發展事關擴內需、穩就業、惠民生,也事關賦能實體經濟和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2024年,市場監管部門堅持監管規範和促進發展並重,不斷最佳化市場監管方式和手段,促進平台經濟健康發展。
在政策措施方面,市場監管總局出台了【關於引導網路交易平台發揮流量積極作用扶持中小微經營主體發展的意見】,透過多元化舉措,提升流量扶持實體經濟效果,幫助解決平台內商家面臨的實際困難,強化對農產品商家、特色商家、新入駐商家流量扶持,充分激發廣大中小微經營主體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
在督促整改方面,針對社會集中反映的「僅退款」問題,約談主要電商平台,就平台利用「僅退款」規則擠壓商家生存空間、助長低質低價競爭風氣等問題,提出具體整改要求,落實平台企業主體責任。約談以後,主要電商平台對「僅退款」規則進行了最佳化,為平台內商家提供了更大自主權。
在監管執法方面,聯合13個部門開展了2024網路市場監管促發展保安全專項行動,圍繞守好經營者資質稽核「準入關」、網路行銷和集中促銷行動「秩序關」、網售危害生命健康商品「安全關」、網售侵權假冒偽劣商品「品質關」、網路禁限售商品「風險關」,這「五關」推動解決網路市場突出問題,查處涉網案件3.6萬件。
束為表示,下一步,市場監管總局將從促進平台規則公平透明、降低平台內商戶成本負擔、凈化直播電商行業生態等方面著力規範市場競爭秩序。健全常態化監管制度,抓緊完善平台規則、直播電商等方面的監管制度。著力整治利用平台規則破壞公平競爭、侵害平台內商家和消費者合法權益的現象,打擊直播電商領域虛假行銷等行為。透過切實規範平台經濟市場秩序,促進企業有序競爭、互利共贏,讓平台經濟的賽道既有「參天大樹」又有「綠草如茵」,推動平台經濟領域「草木繁茂、生意盎然」。
近年來,中國平台經濟快速發展,在發展全域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顯。平台經濟吸納了超過2億靈活就業人員。截至2023年6月底,市場價值超過10億美元、超過100億美元的平台企業分別有148家、26家,總市值規模達到1.93萬億美元。平台經濟打造了前所未有的全新創新生態,集聚了大量的創新資源,成為前沿技術的策源地和試驗場,成為推動通用人工智慧等前沿技術變革的關鍵力量。
2020年以來,此前自由生長多年的平台經濟經歷了強監管、逐步整改、常態化監管,後再轉為支持的過程。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支持平台企業在促進創新、增加就業、國際競爭中大顯身手。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也提到,促進平台經濟創新發展,健全平台經濟常態化監管制度。
近段時間,政策層面對於平台經濟也是暖風頻吹。2024年11月22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發展平台經濟事關擴內需、穩就業、惠民生,事關賦能實體經濟、發展新質生產力。要進一步加強對平台經濟健康發展的統籌指導,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壯大工業互聯網平台體系,支持消費互聯網平台企業挖掘市場潛力,強化平台經濟領域數據要素供給,促進數據依法有序跨境流動,增強平台經濟領域政策與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吳琦對第一財經表示,發展平台經濟需要堅持鼓勵創新與審慎監管並重,實作平台經濟商業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一方面,引導、支持平台創新發展。推動平台經濟加大原創技術、核心技術投入力度,提升平台經濟整體創新能力,推動其在服務產業轉型、促進消費增長、保障就業民生等領域發揮更大作用;另一方面,完善平台經濟治理體系。健全常態化監管制度,完善數據治理規則;透過立法規制引導平台強化自身責任,促進政府監管和平台自治協調發展。
(本文來自第一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