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中國故事|當這首「春節專屬BGM」再次響起……

2024-02-05新聞

「前奏一響,年味兒登場。」每當春節臨近,總會有一首樂曲縈繞耳邊——電視裏,它是「春晚」的標準配樂;春運列車上,它是撫慰人心的歸家集結號。

當這首「春節專屬BGM」響起,它明快而溫馨的旋律,既奏出春滿神州、龍騰虎躍的盛世圖景,也勾勒出燈籠高掛、餃子出鍋的萬家安寧。

這便是被網友稱為「連線著年、家與遊子之心」的「神麴」——【春節序曲】。

盡管已烙刻於無數國人的潛意識裏,【春節序曲】背後的故事卻鮮為人知。早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這首經典旋律就已問世,而作曲家李煥之的創作源泉,更可追溯至艱苦卓絕又妍妍向榮的延安時期……

【春節序曲】誕生記

「1944年春節……橋兒溝鄉的秧歌隊在大年初一的早晨就到魯藝院內拜年來了。」「我很喜歡那位老傘頭領唱的秧歌調……唱出了解放了的人民的親密無間的情誼。」這段文字出自李煥之的【音樂創作散論】。回憶中,那段火紅的歲月仍熠熠生輝。

「那位老傘頭演唱的秧歌調,是陜北民歌【二月裏來打過春】。」李煥之之子李大康至今收藏著父親1962年哼唱這段曲調的錄音。修復後的錄音中,李煥之中氣十足,聲線飽滿:「緊打鑼來慢打鼓,唱一陣歌來跳一陣舞……」這正是【春節序曲】中間那段令人印象深刻的慢板。

1954年6月,李煥之構思創作【春節組曲】。李大康供圖

1954年,舞蹈家戴愛蓮邀請李煥之創作舞蹈【春節】,要表現陜北人民歡度春節的氛圍。「這也是父親一直以來的夢想。」李大康說,從1938年到1945年,父親在延安生活了7年,最後3年的春節讓他印象尤為深刻。「靠著多年積累的音樂素材,他一邊回憶,一邊創作【春節組曲】。」

「陜北大秧歌的健壯,豪放的舞姿,鏗鏘的秧歌鑼鼓點」,一切「那麽新鮮、那麽生動,而又那麽親切近人。」李煥之曾這樣寫道。他將【春節組曲】的構思過程比喻為重新生活了一次,他想起觀看魯藝秧歌隊首次演出後,發覺民間音樂如此迷人,自己也成了秧歌隊一員,有時敲鑼鼓,有時拉手風琴。

1955年李煥之【春節組曲】手稿第一頁。李大康供圖

「1945年的春節,父親到隴東鎮原縣組織群眾鬧社火,聽秦腔、曲子戲,看踩高蹺、跑旱船;他還在社火隊中提燈或打火把,對隴東高原上壯麗的節日夜景印象深刻。」李大康說,「父親曾在回憶文章中寫道:‘佇列浩浩蕩蕩,鑼鼓聲在塬上夜空中回響……高原上四處都沸騰著人聲的喧嚷,火光和燈光閃爍,歌聲與樂聲交融。’」

以革命歲月裏這些熱情似火的「年味」為底料,將陜北民歌、陜北秧歌調旋律融入其中,李煥之於1956年完成了【春節組曲】的創作。其中,第一樂章【序曲——大秧歌】因情感質樸、旋律動人常被單獨演奏,於當年首演後成為傳世經典。

成就民族經典

延安文藝紀念館收藏的一張老照片中,李煥之和魯藝秧歌隊一起,正在溝峁交錯的延安城中演出,這是李煥之延安時期音樂生涯的縮影。作為冼星海的學生,李煥之【春節組曲】的成功,正踐行了冼星海之言「有了民歌的基礎,才能有可能根據時代要求創作出新的東西來」。

1943年春節期間延安新秧歌運動中魯藝的秧歌隊,左一為李煥之。延安文藝紀念館供圖

李煥之祖籍福建晉江,生於香港,青年時期到上海師從蕭友梅學習西洋和聲。1938年,面對日軍鐵蹄下滿目瘡痍的河山,懷揣理想的李煥之不遠千裏奔赴延安,在魯藝師從冼星海學習作曲和指揮。

當時的延安,正如美國記者艾德加·斯諾所言,是中國最貧困的地區之一。藝術家們住的是山間的土窯洞,吃的是小米稀飯,連蠟燭都是奢侈品,天黑了只能點著菜油燈搞創作。「因為條件艱苦,父親用梳子沾著墨水畫五線譜,缺乏紙張,他和音樂家鄭律成共用一張紙,父親用一面,鄭律成用另一面。」李大康說。

抗戰時的延安,是無數愛國青年的理想熱土。延安文藝座談會之後,文藝工作者「以人民的立場,為人民而創作」,李煥之深入田間采風,搜集民間音樂。「1943年春節,父親在延安城南一間土窯洞中聽盲藝人說書,發現藝人唱腔中竟然有‘八六拍子’的節奏,他意識到民間唱腔‘曲調異常富於變化’。」李大康說。

魯藝舊址新貌。新華社記者 孫正好 攝

從秧歌調到嗩吶曲牌,從郿鄠戲到陜北民歌,黃土地的鄉野采風,對李煥之產生了重要影響,讓他在群眾化、民族化道路上走得更深、更遠。「【春節序曲】經久不衰,恰恰說明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藝術家只有植根人民,才能創作出長留於時代的作品。」延安革命紀念館館長劉妮說。

遠隨「嫦娥」奔月

「當加演曲目【藍色的多瑙河】在疾風驟雨式的狂歡中結束後,舞台上響起了熱烈歡快的大秧歌,這是中國著名作曲家李煥之的【春節序曲】。和著那悠揚的陜北民歌,觀眾們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來。」1996年世界著名指揮大師馬澤爾在華首演,新華社記者寫下的這個瞬間,只是【春節序曲】享譽世界的現場之一。

1985年2月,李煥之在指揮合唱節目。李大康供圖

1960年春節,北京人民大會堂;1988年,芬蘭;1994年,法國;1996年,聯合國總部;1998年,維也納金色大廳……隨著中國對外文化交流越來越繁榮,【春節序曲】常作為精選曲目、加演曲目,演出足跡遍布海內外,與【梁祝】一起成為亮相國際舞台最多的中國管弦樂作品,1983年「標配」央視「春晚」後,更是家喻戶曉。

「李煥之先生創作的樂曲【春節序曲】入選嫦娥一號月球探測衛星播放曲目,將在衛星繞月期間擇機播放,特發此證。」李大康珍藏的這本榮譽證書,見證著【春節序曲】火到太空的光榮之旅。「嫦娥奔月,無限浪漫。每次想到父親的作品能在浩瀚的宇宙中響起,我都無限感動。」他說。

【春節序曲】入選嫦娥一號月球探測衛星播放曲目榮譽證書。李大康供圖

農歷新年臨近,【春節序曲】也將再次響起。如今,春節已成為聯合國假日,全世界都在過中國年。李大康說:「希望父親創作的這部作品,把‘年味’與美好帶給越來越多的人。」

監制:衛鐵民、劉暢

記者:陳晨、孫正好、李浩

編輯:歐東衢、朱昊晨

新華社對外部、新華社陜西分社聯合制作

中國故事工作坊出品

鳴謝:

延安文藝紀念館

延安革命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