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jasve.com/2024-1/262865a0b6cd9d5652b6da3946a15e2a.webp)
浦東新區獲得超重量級中央政策大禮包。【浦東新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3-2027年)】近日印發,這是浦東開發開放34年來,又一具有標誌意義的改革措施。
2024年上海兩會正在火熱進行。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及,2024年上海要全面推進浦東引領區建設。1月23日下午,上海市委書記陳吉寧參加市人代會浦東新區代表團聯組會議,與代表們一起審議政府工作報告。
陳吉寧在參加審議時指出,要全力落實【浦東新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3—2027年)】,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奮力拿出更多首創性改革、引領性開放重大舉措,努力成為更高水平改革開放的開路先鋒。
會場氣氛熱烈,代表爭先恐後發言。接近兩個半小時的審議中,16位元代表「搶」到話筒,自我加壓、科創、發展等成高頻詞。陳吉寧認真傾聽記錄,與大家深入交流討論。
![](https://img.jasve.com/2024-1/a9715011e7251fe1574a4e22fc8c619f.webp)
自我加壓
審議中,吳金城、田向陽、嚴偉、韓璐、袁振宇、呂琰、許堅、徐平、程武、周美琴、趙子正、潘晶、徐燕、孫曄、吳傑、宦勇等16位元代表圍繞政府工作報告,直奔主題,飽含闖勁。
市人大代表,市政府副秘書長,浦東新區區委副書記、區長吳金城稱,浦東新區跳高一步定目標,2024年GDP目標增長目標為6%左右。同時,浦東深入落實國家戰略任務,努力當好全市高水平改革開放的試驗田。完成浦東新區綜合改革、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建設五個中心三大任務。
「上期所自身的發展,本來就是高水平改革開放的有機組成部份。」市人大代表,上海期貨交易所黨委書記、理事長,上海國際能源交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田向陽認為,浦東要打造國內大迴圈的中心節點和國內國際雙迴圈的戰略連結,加快形成全球生產要素的重力場,需要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上海價格」為牽引。目前,「上海油」在亞太地區已初具影響力,鑒於國內現貨市場發展不充分,油氣期貨產品體系不夠健全,產業參與數量不足,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功能的發揮。
他建議,支持上期所以自然資源部、財政部使用「上海油」價格為契機,推動更多國產原油銷售企業參與期貨市場,采用「上海油」計價。
建設國際航運中心,浦東同樣有優勢。
市人大代表,上海海事大學副校長、民盟上海市委兼職副主委嚴偉在發言中指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已經連續四年位列全球第三,逐步接近全球排名第二的倫敦。但是,上海高端航運服務仍存在短板。其建議充分利用浦東航運產業集聚的優勢,搶占細分領域,強化航運碳交易布局,將航運業納入碳交易體系,在上海率先建立航運碳交易市場。
接軌國際
堅持制度型開放,透過深化改革擴大開放,與國際通行的規則接軌,【浦東新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3-2027年)】也受到代表們的關註。其中,接軌國際、立法保障成為代表發言中的高頻熱詞。
![](https://img.jasve.com/2024-1/63400b341e847e21b8e396082d531b16.webp)
如何擴大中國在國際商事規則舞台上的話語權?市人大代表、上海律師行業協會副會長韓璐透露,目前上海在爭端解決的涉外性上與國際存在一定差距。比如雙方企業都是外國國籍,他們選擇在上海解決的很少。「話語權的建立當然需要時間的積累,但我覺得更適合彎道超車。」韓璐建議,可以在人工智慧電子競技、細胞治療、基因治療等細分領域,強力打造這一爭端解決品牌,邀請更多國際專家承辦更多案件。
市人大代表,上海市人民調解協會會長、浦東新區物業管理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主任孫曄稱,調解是一項具有中國特色的基層民主法律制度,被國際社會譽為「東方經驗」。 「但目前,人民調解是有法律支撐的,商事調解法律地位尚不夠明確。」孫曄建議上海在全國率先出台促進商事調解的框架型立法,讓人民調解與商事調解並駕齊驅,形成雙引擎驅動,打造商事調解的「上海品牌」。
在市人大代表、上海融孚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呂琰看來,浦東新區法規在保障高品質發展上已取得了很好的示範效應。比如,【上海市浦東新區促進無駕駛人智慧網聯汽車創新套用規定】出台後不到半年,去年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百度智行、autox安途、小馬智行三家企業15輛車獲得了浦東新區首批發放的無駕駛人智慧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牌照,標誌著浦東新區自動駕駛汽車真正迎來無人化階段。
接下來,要用足用好這片「立法試驗田」。 呂琰建議在科技金融等領域繼續推動法治創新,為高品質發展提供保障。
賦能科創
今日的浦東,如何更好地支持創新?
會議現場,市人大代表,永誠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許堅提到一個現象:越來越多的創新藥面世,但昂貴的價格讓其很難全部進入醫保目錄,「這種現象既不利於化解老百姓買藥貴的難題,也不利於創新藥的推廣運用,更不利於藥企的健康持續發展。」
他表示,從國際經驗看,商業保險是實行創新藥推廣使用的重要方式。在美國,創新藥有50%是由商業保險公司來支付,在中國,商業保險支付的創新藥品僅占了4%—5%。
許堅建議,政府主導深入開展金融創新制度研究,推出更符合市場需求的商業保險產品,盤活國內大市場。
「對於已經在市場中驗證成熟的新技術,能否增加財政預算給予更有力的支持?」市人大代表、上海鈦米機器人董事長潘晶建議,加快推進醫療服務、醫保和監管合規體系建設,為構建創新大場景孕育新的產業發展機遇。在他看來,剛公布的浦東新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已在制度層面為產業創新鋪路搭橋。比如,建立生物醫藥協同創新機制等。
呂琰則在調研中發現,高校的科研轉化依然面臨不少難題,還有大量的科技成果潛在資源永續開發。不少科研人員認為,其中一大重要因素就是缺乏有效的金融創新支持和成果轉化平台。因此,建議在上海創設成立科技成果轉化的資訊對接和公共交易平台以及對接國際化標準的科技孵化器。
大展望和小期待
去年,上海發展新動能穩步壯大。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43.9%,積體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慧三大先導產業規模達到1.6萬億元。
市人大代表,上海積塔半導體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副總經理徐燕留意到,【政府工作報告】提及,2024年要全力落實新一輪的積體電路的「上海方案」,培育提升高端裝備、先進材料,打造未來產業先導區。
「這對我們整個產業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訊息。」徐燕說,人才是第一資源,積體電路產業發展必然依靠人才引領。目前積體電路各層次人才存在規模不足、人才梯隊建設機制不完善的問題。其建議上海進一步支持重視本地高校的積體電路專業重點學科建設,重點支持特色專業學校建設。
市人大代表、浦東新區特殊教育學校校長周美琴從事特殊教育37年。「我有一個小小的期待。」發言中,她坦言,特殊教育專業學科老師目前不缺,但一些專業的治療訓練師,比如言語治療師、物理治療師、心理治療師等,在國內的培訓教學考證並不成體系。
「作為國際大都市,上海能不能在這方面有所突破,由政府主導、聯合高校和有關部門,推出包括課程培訓、考證持證,以及持證以後專業發展的通道。」周美琴說。
(本文圖片均為 陳正寶 攝)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