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先說一個誤區,如果對現狀不滿意、特別想改變命運的,就別太迷信成功學這種東西,真能給你帶來多大的改變。
成功學的誕生,就是迎合人們的投機心理:你一直苦惱,為什麽我就不能過得更好?現在有個人跳出來,告訴你,你過得不好,不賴你,是因為有些東西你不知道;我現在告訴你這些東西,你就可以過得跟我一樣好了。
這種說法當然特別吸引人,但是大多數人看完也就還那樣;其實想一想就知道不可能,靠幾本書,就能逆天改命,實作階級躍升,這世界也就亂套了,地球還能待麽。
這裏面最大的BUG在於:書上講的那些東西,對與不對姑且不論,它一定需要一些更底層的東西去支撐;而對每個人,這些最底層的東西都是不一樣的,所以就用不上。
就跟東海龍王給孫悟空的那根定海神針鐵一樣,同樣給你,能舞得動麽。
所以我一向認為,【窮爸爸富爸爸】、卡耐基成功學,這類經典著作,內容不能說沒有,但作用也就僅限於開闊下思路(用時下的話說,叫作提升認知能力);至於國內那些所謂成功人士帶有自我吹噓性質的書,什麽【我的成功可以復制】之類,看書名就可以扔掉了。
今天我說的,哪本書上都沒有,都是我自己體會的;看進去的,能不能殺出底層不好說,但是活得通透點兒是能保證的。
殺出底層,這個「殺」字用得好,說明這是個很難的事情。
底層的是什麽?底層就是你往下看,沒有你能使喚的人;擡起頭,誰都能使喚你,這就是底層。
所以從社會角度,農民、無業者、小商小販、快遞員、滴滴司機、工廠打工仔這些最卑微的個體,都屬於社會的底層;單位裏級別最低,誰都能呼來喝去的,屬於單位裏的底層。
從社會誕生那天起,底層的人往上爬,企圖超過在自己上面的人,就是人類孜孜以求的本能;
相應地,上面的人把往上爬的往下踹,以維持自己的位置,也是本能。
要是底下的人爬不上去,社會就會凝固,失去活力;要是底下的人全爬上去了,這就是革命。
革命是要流血的。所以任何社會,一定既要保證讓少部份人爬上去,同時確保大多數底層爬不上去,這麽著社會才穩定。
那麽怎麽才能爬上去,先談第一個必備條件:欲望。
作為底層,你首先要有比其他人都強的折騰欲,這是「殺出底層」的最基本條件。
要多強才算強?就是你必須對現狀,惡心到了極點,讓改變它的想法占據你的全部心智;不改變,你就吃不下,睡不著才行。
但現實的情況是,大多數底層的情況並沒有惡心到那個程度。確切地說,除了讓人呼來換去的感覺不好,大多數底層的日子還是過得去的;像快遞員、滴滴司機這種零散經濟的從業者,只要肯賣力氣,賺的也並不比辦公室裏的白領少。
而且這個時代叼奶頭的成本極低。不用出門,躺床上就能拿手機就能刷某音,多巴胺一分泌,現實就忘了,這一天就過去了。
所以絕大多數的人,不滿意歸不滿意,都只是停留在嘴上抱怨一下而已,刷刷知乎,罵兩句,然後該幹嘛幹嘛。
中國人麽,幾千年帝王統治下的生存智慧,講的是順天知命;大多數人都是只要眼下勉強過得去,就不願意折騰。
而殺出底層這件事,光聽起來刺激,但成功沒一點保證,苦的是眼下的日子立刻就過不下去了,所以有勇氣折騰的是少數。
去年的「廠妹」孫玲的故事刷屏,講的是一個農村姑娘用了10年的時間實作了從高中生廠妹→本科高自考→自學編程→自學英語→留學美國→谷歌外包程式設計師,這一嘆為觀止的跨越。
說實話,看完這篇文章,我一點兒沒覺得勵誌;我覺得最大的收獲的就是認命——因為我沒有人家那個折騰欲。
文章裏有句話說的很好:比起外在的困境,人們自己的意願更是造成局面的主因。
咱們大多數人的問題是都沒她那個意願,所以就只能接受這個困境。
從高中生廠妹→辦公室白領→留學美國→谷歌外包程式設計師,這世界上絕大多數人,包括我自己,都隨時可能止步於其中任何一個階段,覺得這樣已經很好了。
像文章中提到的那種「白天學習,晚上6點到11點去肯德基打工,而她掙的錢只夠吃飯」以及「兩個月近60場面試」那種非人類的經歷,大多數人是斷然無法堅持下來的,因為很可能覺得能夠養活自己已經很好了,不用再折騰。
欲望這種東西是天生的。一個天生的不安定分子,你讓他/她認命,比讓他/她死還難受;相反,一個生來安於現狀的人,刀架脖子上,也不會造反。
如果天生缺乏改變現狀的欲望,這世上並沒有像「偉哥」那樣吃了就可以兩眼放光的藥。
所以我老覺得,總喜歡談變現能力、認知能力的那些人,都別扯淡了;沒欲望什麽都白搭,天天研究上床姿勢,見了姑娘手都不敢拉一下,就活該打一輩子光棍。
孫玲做廠妹時的日記
假如你確實欲望夠強,恭喜你,殺出底層這事兒就有可能,然後下一個問題就是:往哪兒殺。
封建社會如果不算造反,這樣的通道只有一個:科舉;誰都可以考,考上了就可以當官,吃皇糧。
所以古人說: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讀書向來被認為是逆天改命的第一選擇。
公考就是現代科舉,考上了衣食無憂,殺出底層的第一選擇。
公考門檻不高(大專以上學歷、35歲以下,碩士、博士可以放寬到40歲以下),公平性有保證;雖然報考人數每年都創新高,只要是一個具有普通大學文化水平的人,下上些苦功,不選太熱門的崗位,還是非常有可能考上的。
現代社會的特點就是條條大路通羅馬,不參加公考,上班也可以,邊上班邊提升,然後再跳槽再提升,像孫玲一樣,走職業發展道路。
或者自己做生意,從小本生意做起,慢慢做成大買賣;
做新媒體,誰都可以做,成本也很低,說不定哪天對著鏡頭笑一下,就跟丁真一樣,也火了;
甚至還有炒股、倒騰房子、買彩票等各種投資投機行為,踩上點兒瞬間鹹魚翻身。
論起來,你發現最大問題的是,這個社會脫離底層的途徑不是少,而是太多了。
哪一條道路都有可能走通,但任何一條都只有少數人能走通。
好多人都是:今天聽說別人幹什麽什麽牛逼了,就也想跟著幹那個;然後幹兩天發現倒在沙灘上的前浪不計其數,於是又打了退堂鼓。
好多人就是這山望著那山高,糾結一輩子,啥也沒折騰出來。
所以這裏要說一下:怎麽選?
可以用下面這三個問題來問問自己:
第一個是,我的目標是什麽?
一條路對應一個目標,比如就求踏實躺平,非考公莫屬;
想追求職業快感,實作自我價值,適合走職業發展道路;
想大富大貴的,自己幹;
從副業開始,慢慢摸索,新媒體合適。
第二個就是,我幹什麽不會煩?
這取決於一個人的脾氣秉性,比如說我,打小兒就知道自己不能幹公務員,因為我受不了機關的沈悶,討厭各種官場習氣。
而我更喜歡與人打交道、接受各種挑戰,追求職業帶來的快感,所以我適合上班。
今年開始,我在工作以外寫知乎,大半年寫了170多篇回答,基本上2-3天一篇,攢了三萬多的粉絲,在一起開始寫的人裏面,算多的。
好多跟我一起寫的人,都比較驚訝我的輸出能力,其實沒別的原因,就是因為我就是喜歡寫東西,怎麽寫都不煩;而對於很多人來講,持續這麽寫就很痛苦。
包括我給人做職場咨詢,很有成就感,喜歡做。
因為我不煩,所以我可以長期幹這些。
脫離底層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煩」是能堅持下去的保證。
第三個就是,我適不適合做這個?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質,而每條路都有每條路的要求,要是基本素質不符合,就別幹了。
比如前兩天有個朋友咨詢我,想進國企,我跟她聊完,覺得她不適合。
因為她太負責、太直來直去,排斥人際關系,妥妥地外企風;到國企裏面,分分鐘掉坑裏。
再比如嘴不嚴、管不住下半身的,或者著急發財的,千萬別去幹公務員;
要是身邊的人都不好意思安利,朋友圈都不願意發廣告的,就別幹微商了。
像我,膽子不夠大、對資本市場不夠敏銳、決斷力不夠強,所以一炒股就賠錢,我就知道這事兒我幹不了。
以上三個維度:①我的目標是什麽?②我幹什麽不會煩?③我適不適合做這個?求個交集,答案基本上就有了。
能看到這裏,既有欲望、又找出了方向的,恭喜你,離殺出底層只有一步之遙了。
那就要說最後一個問題了:怎麽殺?
首先是要搞清楚玩法。
不管幹什麽,幹哪行,既然是想往上爬,把怎麽玩搞清楚最重要。
就像做新媒體,一個平台一個演算法,同樣的一個內容,知乎火了抖音就火不了,為什麽?就是演算法不一樣。
好多剛開始寫知乎的人,都有這種困惑,很努力地寫回答,總是沒幾個贊,粉絲也不漲,為啥?就是不懂規則。
我剛寫的時候也有這種困惑,花了些錢學,怎麽找問題怎麽贊數高,管用;我得承認,我要不花這錢學,悶著頭瞎寫,到現在還是小白一個。
職場也是一樣。國企有國企的規則,私企有私企的規則,升的快的,都是玩的好的,而不一定是活兒幹的好的。所以不能光悶頭幹活兒,要學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