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瞭望|多維發力解急需緊缺人才之「渴」

2024-01-22新聞

各地釋出的急需緊缺人才目錄,既是科技革命引發產業變革在人才就業領域的具體投射,也是各地區根據自身發展實際吹響的人才「集結號」,更是未來人力資源塑造趨勢的風向標

「各地透過落實引才政策,為人才和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在短期內能有效緩解產業發展的人才急需,同時促成地方引才、用才、留才的良性迴圈。」

從中長期看,應建立快速銜接供需的區域人才開發制度,推動產業鏈與人才鏈協同布局,開展「聯合一體化」人才培養,完善急需緊缺人才長效育才機制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劉淏煜

冬日塞外,寒風撲面。當【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在內蒙古包頭市中天宏遠稀土新材料股份公司見到28歲的王子軒時,他正在車間裏與同事交流技術問題。

2023年8月,畢業於內蒙古工業大學冶金工程專業的王子軒,透過「事業編制企業用」新模式應聘到此工作。目前,這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已經用這種方式引進了3名急需緊缺技術人才。

近年來,包頭重點發展風電裝備、先進金屬材料、新能源重卡等新產業集群。為幫助企業招聘到急需緊缺人才,當地探索將市級單位編制統籌用於重點企業引才,為產業升級解人才之「渴」。

冶金工程技術人員、汽車工程技術人員、網路工程技術人員、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數位化解決方案設計師、網約配送員、育嬰員、養老護理員……近期,全國多個省市相繼釋出急需緊缺人才目錄,從制造業技術工種,到新興數位人才,再到現代服務業人員,覆蓋多行業各領域的專業技術和技能崗位急需人才「解渴」,折射出國家戰略指引下產業轉型升級的新動向。

短期來看,加快培養急需緊缺人才可以防止正在快速推進的產業升級被缺人才卡住「脖子」。中長期來看,建立起急需緊缺人才的培養長效機制,對於以產業鏈與人才鏈協同適配、一體發展,助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三類人才緊缺

分析各地釋出的急需緊缺人才目錄可以發現,當前就業市場存在三類迫切需求。

制造業邁向中高端急需人才支撐。目前,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持續提速。2023年前三季度,全國制造業技改投資占全部制造業投資的比重近四成,推動傳統產業加速向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轉型升級,釋放出更多增長動能的同時也產生大量人才需求。

比如,傳統老工業基地遼寧,瞄準高端裝備制造和高技術產業發力。在【2023年度沈陽市8條重點產業鏈急需緊缺人才需求目錄】中,服務高端裝備產業鏈的人才需求量最大,覆蓋了負責研發的機械設計工程師、演算法工程師、軟體開發工程師等多個專業技術崗位,以及負責高標準操作的裝配鉗工、數控機床操作調整工、焊工、車工及光纖光纜制造工等多個職業技能崗位。

數位產業快速發展急需數位人才支撐。由人瑞人才聯合德勤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釋出的【產業數位人才研究與發展報告(2023)】指出,當前中國數位人才總缺口在2500萬至3000萬人左右。

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童天表示,市場對於數位人才的需求分為兩方面,一是數位產業化需求,二是產業數位化需求。

在數位產業化方面,各地對演算法研發與數據開發人才緊缺度最高,機器學習、電腦視覺技術方向需求持續旺盛。

比如,上海市嘉定區的急需緊缺人才目錄中,智慧制造AI工程師、芯片驗證工程師、演算法開發工程師、人機互動工程師、仿真工程師等數位人才需求亟待滿足。再如,雄安新區急需緊缺人才目錄涉及的3163個崗位需求中,有523個是人工智慧演算法工程師、雲平台架構師、智慧城市顧問、自動駕駛研發崗等數位人才,占比超16%。

產業數位化方面,市場對擁有數位化能力的復合型人才需求較高,對專業技術操作、企業管理等層次維度的人才需求量較大。

目前,現代農業產業數位化發展趨勢迅猛,重慶、四川、河南、雲南等地的急需緊缺人才目錄中,均體現出較大的現代農業產業人才缺口。比如,【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緊缺人才目錄】中,現代高效特色農業位於緊缺需求前列,產業集群急需緊缺251個崗位,集中在農業科技支撐、糧油、竹及特色農產品精深加工等領域。

現代服務業快速興起急需服務人才支撐。近年來,大眾對服務業的需求更加細化多元,品質要求更高,養老護理員、育嬰師、整理收納師、互聯網行銷員等現代服務業崗位均在急需緊缺人才行列。比如,在雲南省公布的84個急需緊缺職業中,包含17個康養服務類、新職業類和其他民生服務類職業,占比達20%。

「各地釋出的急需緊缺人才目錄,既是科技革命引發產業變革在人才就業領域的具體投射,也是各地區根據自身發展實際吹響的人才‘集結號’,更是未來人力資源塑造趨勢的風向標。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有的放矢探索合理可行的人才供給方式,可以為產業轉型升級持續增添動力。」童天說。

在山東省青島西海岸新區黃島街道雷沃重工生產車間,工人在大型挖掘機生產線作業(2023年10月7日攝) 王培珂攝/本刊

政策協同盤活現有存量

為在短期內滿足產業升級和市場急需的人才需求,各地紛紛出台引進人才新規,簡化引才流程、提高人才待遇、保障人才服務等措施,強化政策協同,將存量人才適配到相應崗位。

——流程最佳化促人才集聚。北京、河南、雲南等地建立起引才綠色通道,實行「一人一策」個人化客製引才方案,簡化程式推行「一件事」辦理,大幅縮短人事手續辦理時限,提升引才效率。

——強化激勵助創業創新。寧夏釋出「柔性引進人才」實施辦法,明確對柔性引進的區外高水平科技創新團隊給予最高200萬元的經費補助,對企業柔性引進的急需緊缺人才給予最高50萬元薪酬補助,新增柔性引才支持資金1900余萬元,增加對人才的吸重力。

——服務保障解後顧之憂。上海奉賢區為人才搭建政策「大超市」,一站式推進租房補貼、物業免租、人才公寓等安居舉措,搭建人才安居資訊服務平台,輕松實作「一鍵定居」「拎包入住」;貼心推出政策「小算盤」,實作政策「一鍵查詢」……讓人才生活成本更低、獲得感更強的同時,滿足各類人才對美好生活多元化需求。

「各地透過落實引才政策,為人才和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在短期內能有效緩解產業發展的人才急需,同時促成地方引才、用才、留才的良性迴圈。」重慶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李誌表示,從長期看,還應探索長效化的人才培養機制,從根本上解決人才緊缺問題。

完善機制長效育才

「急需緊缺人才是一個動態概念。這提示我們,各地可以根據產業發展規律來預判未來的人才缺口型別,提前培養儲備人才。」童天表示,從中長期看,應建立快速銜接供需的區域人才開發制度,推動產業鏈與人才鏈協同布局,開展「聯合一體化」人才培養,完善急需緊缺人才長效育才機制。

動態匹配快速銜接供需。專家建議,各地應將急需緊缺人才需求快速傳導至人力資源培養供給端,貫通人才規劃、招生、教育、培訓、就業等環節,實作人才供需快速銜接、動態匹配。

比如,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聚焦兩地「協同建設現代產業體系」所涉及的重點產業和領域,透過行政區域協同、行業部門合作等,建立常態化溝通交流平台,為區域內人才需求和供給搭建「橋梁」。圍繞產業發展人才需求,推動重慶西永微電園與成都電子科技大學合作,共建微電子產業技術研究院,開展積體電路、智慧硬體、汽車電子等領域高端創新人才培養。

「雙鏈」協同支撐產業升級。人才因產業而聚,產業因創新而強。專家建議,各地規劃布局重點產業鏈時,同步匹配相應的人才鏈,推動產業鏈和人才鏈協同融合,形成科技創新、教育發展、人才培養的良性迴圈,支撐產業升級發展。

比如,山東省東營市緊扣石化、橡膠輪胎、有色金屬、功能材料等重點產業領域需求,實施頂尖領軍人才領航計劃,引進院士(團隊)30余人(個),高層次人才團隊575名(個);同時,全周期高水平培育工程師,實施「金藍領」聚才提升計劃,年新增工程師、高級工程師3000人,讓產業鏈與人才鏈協同發力。

預判趨勢做好人才儲備。政府在產業發展規劃時,透過與企業深度合作,綜合研判產業發展趨勢,提前預判相關產業在技術革新、套用場景更新、大規模產業化背景下的人才需求,將潛在人才需求反饋至人力資源供給端,提前培養儲備人才。

受訪專家表示,透過整合多元主體,形成政府出政策、企業出標準、院校出課程的「聯合一體化」人才培養機制,有利於更好預判產業發展過程中的階段性人才需求,提前儲備人才。

童天表示,「聯合一體化」人才培養機制更具系統性和「柔性」,能夠在更高水平、更高層次實作人才供需平衡。建立完善這一機制,政府需充分發揮統籌引導作用,最佳化政策供給作用,提高人才培養品質和效率;行業企業在準確研判技術變革和產業升級的基礎上,更多預判未來開發中的人才需求,提前培養人才、用好用活人才;職業院校發揮主陣地作用,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結合產業發展趨勢,更加靈活高效地對接市場需求,持續提高人才供給能力。

(參與采寫:任會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