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良法善治護航鄉村全面振興(法治頭條)

2024-09-27新聞

圖①:貴州省黔西市司法局工作人員(右三)到谷裏鎮香山社群農家小院開展法治宣傳活動。 周訓超攝(影像中國) 圖②: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譚家灣鎮黃畈村風光。 曹忠宏攝(人民視覺)

黨對法治鄉村建設的領導全面加強,鄉村矛盾糾紛化解和平安建設機制更加健全,鄉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深入推進……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印發【關於加強法治鄉村建設的意見】以來,各地區各部門加強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推進法治鄉村建設有力有序開展,持續走深走實。

近期,司法部聯合農業農村部組織開展了「2024年法治鄉村基層行」主題宣傳活動,記者前往山東、江西、甘肅等地,就法治鄉村建設情況進行調研采訪。

——編 者

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縣常路鎮茶溝村

化解矛盾的三把「鑰匙」

本報記者 李 蕊

「你們占地,還有理了?」地頭裏,於老漢鋤頭一扔,氣沖沖地掏出手機,電話打到了鎮信訪辦。

因為啥事?原來,在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縣常路鎮茶溝村,於老漢與鄰裏的承包地中間夾著一條排水溝,屬集體溝渠。為了多種地,雙方不同程度填埋占用了溝渠,如今要標清界線,又起了爭執。

「鄰裏相處,家長裏短,勺子哪能不碰鍋沿兒?」茶溝村黨支部書記伊永祥說,「事必有法,然後可成,找對鑰匙方開鎖。解矛盾,紓民困,咱有三把‘鑰匙’。」

哪三把「鑰匙」?「第一把是‘常規鑰匙’,把鎮村幹部、村調解員、村級網格員作為基層社會矛盾調處的最前沿常備力量。」伊永祥說,「鎮級包村幹部、村兩委成員組成專項化解小組,找出記錄原始數據的地畝冊子,領著於老漢等人實地測量,可雙方不滿意,非說原始數據不準確。」

「第二把是‘親情鑰匙’,用好鄉裏鄉親‘情感杠桿’。」伊永祥說,他們走訪了周邊鄰裏鄉親,請老黨員上門拉家常,但幾次溝通後,雙方「心結」仍未解開。

用「理」、用「情」疏矛盾未果,果斷啟用第三把「鑰匙」。對於涉法涉訴案件,常路鎮用法治力量聯合調解。「鎮綜治辦、信訪辦、法律服務所齊參與,召開聽證會。」伊永祥說,方案最終決定在保證雙方利益的前提下,待本季農作物收獲後,按照原界線重新恢復排水溝。

「有理有據,心服口服。」聽證會結束後,於老漢主動與對方握手言和,矛盾得到化解。

近年來,臨沂各地改進工作方法、多元化解涉農矛盾,整合人民調解、司法調解、行政調解、行業性專業性調解等糾紛解決方式,發展壯大村、社群專職人民調解員隊伍,透過「算親情賬」「門口辦案」等措施,將矛盾糾紛化解在田間地頭。

創新普法形式,法治深入人心。除了大喇叭、宣傳欄等傳統方式,臨沂各地著眼群眾需求,深度挖掘革命根據地紅色法治資源,多元化、多角度創新法治宣傳形式,創作排演了一幕幕沈浸式普法劇。

「以通俗易懂、喜聞樂見的方式推動法律進村入戶,讓普法更生動有趣、深入人心,才能拉近法律與群眾的距離。」山東省司法廳黨委書記、廳長楊增勝表示,「下一步,我們將引導各地凝聚眾力,推動鄉村法律服務提質增效,多措並舉創新普法形式,讓法治精神更好地在鄉村落地生根。」

江西省瑞金市沙洲壩鎮潔源村

「五老」解紛助平安

本報記者 王 丹

從江西省瑞金市市中心向西北驅車8公裏,便來到了沙洲壩鎮潔源村。走進村裏,只見民主法治廣場旁的一棵百年古樟下,村民正在聊天。

迎面走來的是歐陽釗。歐陽釗今年88歲了,有50多年黨齡,曾是潔源村村委會主任。如今,作為「五老」代表加入了村委會的矛盾糾紛調解隊,歐陽釗幹勁十足。

作為「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近年來,潔源村弘揚紅色法治文化,把法治融入基層鄉村治理,帶動鄉村發展。

從2022年起,以歐陽釗為代表的老黨員幹部、老軍人、老專家、老模範、老教師等「五老」人員,組成一支15人左右的矛盾糾紛調解隊伍。「作為村裏的老人,他們德高望重;作為‘法律明白人’,他們在普法宣傳上又有優勢。別看這支隊伍不大,發揮的作用可不小嘞!」在村裏的綜治中心,村治安調解主任廖誌明樂呵呵地說。

去年,村裏引入了一家越野車俱樂部。沒成想,在修建跑道時,施工方砍的樹涉及13戶村民。事後如何賠付?兩方難以談攏。

「硬要賠16000元,這幾棵樹到市場上買,我看也就幾百元!」承包商不配合;

「村幹部來和大家好好說,事先打了招呼咱一分不拿也同意!」村民不滿意;

「動土開工,砍樹得商量,在村裏,這就是規矩呀!」廖誌明也為難。

一籌莫展之際,廖誌明找到了歐陽釗,「老主任,請你上門說道說道?」

「沒問題,現在就去!」歐陽釗毫不猶豫,挨個去上門說理。

村民這邊,歐陽釗苦口婆心;到了計畫方,歐陽釗也是擺事實講道理。兩邊跑、兩邊勸,賠償總額協商至最後的2000元,大家最終和氣收場。今年,越野場地正式開門營業,不少遊客來到村裏體驗越野樂趣。

類似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從拆除空心房到環境衛生整治,從產業發展到普法宣傳教育……「五老」團隊還特別編寫了「三句半」等宣教歌謠,不定時到村裏的紅色文化大舞台、民主法治廣場「開演」。

從村裏到鎮上,織起平安網。沙洲壩司法所與本鎮12個行政村簽訂了法律顧問合約,相關費用由鎮政府承擔,在村民或者村委會有需求時提供法律服務。「村集體簽訂承包合約,村民涉及重大糾紛無法調解時,由專業的法律服務為村莊兜底。」沙洲壩司法所所長羅燕表示。

2022年起,瑞金市組建了由掛點市領導、鄉鎮幹部、公安幹警、司法行政幹部以及律師等成員構成的「平安服務隊」,村裏每家每戶都貼上了平安服務隊聯系卡。「自2022年7月以來,共化解矛盾糾紛1669件,協助解決群眾訴求1801件,開展結對幫扶1128次,開展法治宣傳731場次。」瑞金市司法局副局長劉誌鋒說。

甘肅省慶陽市華池縣南梁鎮荔園堡村

紅色法治文化融入鄉村治理

本報記者 銀 燕

清晨,一縷陽光灑落,荔園堡村從一片片綠意中逐漸醒來。

荔園堡村位於甘肅省慶陽市華池縣南梁鎮,地處陜甘邊區蘇維埃政府舊址、南梁革命紀念館所在地。

村裏,法治的元素隨處可見,法治大篷車、法治文藝演出,更是為群眾喜聞樂見。

「啊嗨,啊嗨,嗨嗨嗨,三弦三弦震天響,高原高來黃土黃,高舉紅旗跟定黨……」

抗戰時期,邊區法官馬錫五創造性地將群眾路線運用於司法審判中,形成了「馬錫五審判方式」。如今,這一寶貴經驗也隨著時代的發展,融入了當地的鄉村治理之中。

荔園堡村的張明(化名)平日以養牛為生。前不久,他聽說附近的風電計畫可能會對自家的牛產生不良影響,就跑去計畫建設地阻攔施工。很快,村裏調解員就收到施工方希望調處該糾紛的請求。

事實究竟如何?調解員首先來到實地細致調查。經調解員多方了解,在建風電設施的影響範圍為200公尺,而張明的住房及養殖區域距離風電設施擬安裝點300公尺以上,一般不會對住房、棚舍及牲畜產生危害。

在南梁司法所、村裏調解員的耐心勸解下,張明心中仍有疑慮,表示他想聽聽在村裏有威望的老黨員盧正旗的意見。調解組工作人員很快帶張明找到了盧正旗。

「有啥事咱規規矩矩說事,把施工方擋住沒道理。」

「你要相信黨和政府,他們說的都是經過科學測量的,不是糊弄咱們老百姓。」

盧正旗了解情況後,擺事實講道理、論實情講保障,打消了張明的顧慮。找到了問題的突破口,調解工作群組同時積極普法講政策,最終化解了矛盾。

「把紅色資源利用好、發揚好、傳承好,融入鄉村治理。」南梁司法所所長鐘瑞雲介紹,慶陽是革命老區,這裏的華池縣也是評劇【劉巧兒】原型封芝琴的家鄉。

據介紹,慶陽市司法局打造富有地方特色、賡續紅色法治精神的「巧兒說法」法治品牌,講解與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法律問題,被群眾親切地稱為「身邊的法律顧問」。依托「巧兒說法」品牌,當地組建「巧兒說法」演出隊,為群眾義務演出130多場(次);同時還組建慶陽市「巧兒說法」律師服務團隊32個,參與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將大量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階段。

版式設計:沈亦伶

【 人民日報 】( 2024年09月26日 1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