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元宇宙「退潮」下的冷思考

2024-02-06新聞

李 崢

過去一年多來,伴隨生成式人工智慧的橫空出世,另一個前沿科技概念元宇宙似乎「被拍在了沙灘上」,該領域不斷傳出大幅裁員、產品下線、投資銳減、創業企業關門等壞訊息。從科技產業的發展規律看,一個新生概念或領域在大熱後遇冷不算稀奇,其後也不一定就此淡出歷史舞台。元宇宙現在處境已然如此,我們更需要做的是從中尋找一些經驗或教訓。

當前元宇宙所面臨的低潮期具有普遍性。無論已開發國家還是開發中國家,無論大型科技巨頭還是小型科創企業,無論研發端還是套用端,都無法找到元宇宙的盈利點和興奮點。這種困局與以下因素有關:

其一,元宇宙依托的關鍵技術遲遲未發生革命性進展。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技術是元宇宙走入大規模套用的基礎。但過去幾年間,相關套用和裝置發展緩慢。從當前相關裝置看,虛擬現實研發者還無法實作高沈浸效果、避免眩暈感和便攜易用三方面的平衡,這還需要等待顯示材料、新能源技術等的突破。

其二,元宇宙的開發成本居高不下。雖然人工智慧技術已開始套用於建模,但搭建大規模數位場景、建立真正意義上的「元宇宙城市」仍然困難。生成式人工智慧的出現也產生了分流效應,讓研發人員和使用者對元宇宙的參與度下降,間接提升了研發成本。

其三,一些商業模式被證偽。例如,元宇宙概念早期的NFT(非同質化貨幣)市場變成一地雞毛,高達95%的NFT價值已經歸零。與NFT同期紅火的虛擬地產等也走出類似行情。

其四,與之相關的社會甚至國安風險徒增。近年來,世界各國愈發關註數位空間裏的國家安全問題,元宇宙也成為被重點審視的物件。元宇宙追求的高沈浸體驗、高密度人機互聯程度等可能帶來數位沈迷、數位私密泄露、認知安全等問題。一些不法分子濫用元宇宙概念實施詐騙也損害了該概念的聲譽。

從以往類似前沿技術概念的發展規律看,元宇宙的經歷並不算特別,這也不意味著該概念沒有翻身的機會。

首先,技術和套用革命終將到來。元宇宙概念雖然冷了,但全球科技公司並未放棄相關研發方向,仍在尋求高沈浸的數位體驗和高品質的人機互動。馬斯克旗下公司近日就實施了植入式腦機介面的首次人體試驗,正在探索元宇宙人機互動的新渠道。蘋果公司也在醞釀推出第二代增強現實眼鏡,將進一步壓低裝置成本。生成式人工智慧也可廣泛套用於元宇宙數位場景的搭建,這種結合或在不久之後帶來革命性進展。

其次,研發成本可能突然大幅下降。互聯網、資料庫、視訊編輯等早期都曾出現過研發成本過高的情況,但一旦出現某種革命性開發平台,相關問題即迎刃而解。元宇宙概念的早期設計者希望透過分布式的多人協作平台降低搭建成本,這類平台迄今仍未出現,但其過程並無真正難以克服的技術難題。

最後,元宇宙的宏大設想和敘事使其經歷比其他具體技術和套用更長的試錯周期。元宇宙最初就不是一個明確、成熟的概念,而更像是一種基於現有數位技術發展趨勢對未來數位生態的暢想。這意味著元宇宙擁有眾多技術路線和商業模式可供探索,少數路線失敗不會徹底澆滅技術人員的希望。在這一層面上,元宇宙不同於量子計算、區塊鏈等具體技術,更類似於人工智慧,可能出現多個周期起伏。

雖然元宇宙可能在蟄伏後重生,但未來該概念在各國的發展可能大相徑庭。一些國家或從退潮中撈取機遇,隨後在新一輪成長中占得先機,另一些國家則可能就此被遠遠落在後面。有鑒於此,對於元宇宙及類似前沿產業,國家在治理層面尤需處理好兩對關系。

一是輿論關註和產業引導之間的關系。前沿產業容易產生輿論熱度,熱度又放大市場預期。輿論的放大器作用對於技術發展來說是一把雙刃劍,尤其是可能改變前沿產業的競爭環境,讓投資者具有更急功近利的預期。這種狂熱難以避免,但不應影響政府對產業的專業性、科學性評估。政府需要排除外部幹擾,對前沿產業進行「凈評估」,根據客觀結論確定相關政策。

二是資本運作和技術研發之間的關系。前沿產業和技術通常很「燒錢」,但不一定燒夠了錢就必然有好結果。前沿技術上的資本浪費與其他領域的資本浪費並無二致。政府需要平衡看待前沿技術中的資本、研發、人才等各類生產要素,促進最高效率的結合方式,而非任其野蠻生長隨後又瞬間雕零。(作者是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美國研究所所長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