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網/大江新聞客戶端訊劉文琴 全媒體記者沈冠楠、謝夢麗、蔔玉瑩報道:聚焦高品質發展,回應民生關切。1月24日中午,江西省十四屆人大二次會議第二場「廳長通道」集中采訪活動在省會議中心南一樓大廳舉行。4位元廳局長相繼走上通道,圍繞教育、生態、農業、文旅等方面,接受媒體記者集中采訪。
受邀采訪的四位廳長是省教育廳廳長吳永明、省生態環境廳廳長李軍、省農業農村廳廳長孫朝輝、省文旅廳廳長梅亦。
省教育廳廳長吳永明(圖片均由王祺攝影)
吳永明: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省教育廳廳長吳永明圍繞建設高品質教育體系,回應社會關切。他表示,2023年,江西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新進步、新成效。
「2023年是職業教育技工教育改革的破題之年。」吳永明提到,江西實施了「10+10+10」專項行動,大力推動「雙高」建設,11個設區市實作市域產教聯合體的全覆蓋。高等教育方面,「雙一流」建設取得新成效,高校新增院士4人,牽頭和參與重組全國重點實驗室達到5個,ESI前1%學科由19個增加到45個。此外,去年江西新增學位27.4萬個、公辦園位9.18萬個,並實施了縣域義務教育資源最佳化配置試點。「雙減」、防溺水、平安高考等工作,也取得了明顯成效。
建設高品質教育體系任重道遠。對於今年的工作部署,吳永明方向明確、思路清晰。他提到,將在全省範圍推進縣域義務教育資源最佳化配置改革,按照全覆蓋、有例外的原則,全面最佳化10人以下小規模學校,基本最佳化30人以下小規模學校。職業教育方面則聚焦「1269」行動計劃,深化職業教育改革,提升市域產教聯合體、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建設成效,不斷增強職業教育的適應力和吸重力。
「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是2024年全省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吳永明指出,江西今年將啟動實施立德樹人工程,建設一批示範性套用型高校,深化高校管理改革,全面增強高等教育對高品質發展的支撐力、貢獻力。
省生態環境廳廳長李軍
李軍:讓贛鄱大地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土更凈、環境更優美
「2023年,全省生態環境品質持續穩中向好、主要指標有穩有進,繼續保持全國前列、中部領先。江西建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和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數量,穩居全國第一方陣。」在「廳長通道」上,江西省生態環境廳廳長李軍向媒體記者分享了這一好訊息。
據李軍介紹,去年,江西空氣優良天數比率96.5%,再創歷史新高,PM2.5平均濃度29微克/立方米,兩項指標繼續保持中部第一,11個設區市空氣品質連續2年全部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地表水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97%,創歷史最好水平,長江幹流江西斷面連續6年、贛江幹流斷面連續3年保持Ⅱ類水質。土壤環境方面,圓滿完成國家考核任務,土壤汙染風險得到有效管控。江西省汙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連續3年獲全國優秀。
成績屬於過去,奮鬥正當其時。李軍表示,接下來,將全面推進美麗江西建設,持續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重點推進藍天、碧水、凈土提升攻堅戰。深入開展鄱陽湖總磷汙染控制與削減專項行動,加強長江保護修復。全力推進生態示範建立提檔升級,讓贛鄱大地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土更凈、環境更優美。
「把好環評審批準入關,絕不給粗放式增長讓路。」李軍強調,將圍繞「1269」行動計劃,出台服務發展若幹舉措,在重點產業鏈建立「服務鏈」,對重大計畫環評審批,提前介入、提前指導,全力為高品質發展開路。同時,大力開展減汙降碳協同創新試點和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模式(EOD)試點,全面推行清潔生產,助力綠色低碳發展。
此外,健全完善生態環境法規、標準和制度。組織實施全省生態環境監管能力提升三年行動,不斷增強監測、執法、應急和放射線監管能力,強化科技賦能、數位賦能。
省農業農村廳廳長孫朝輝
孫朝輝:去年全省農業農村各項工作穩中有進、穩中向好
江西省農業農村廳廳長孫朝輝介紹,過去一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省農業農村各項工作穩中有進、穩中向好,又取得了新的成效。
全省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增長4%;糧食生產實作「十一年豐」,產量達到439.7億斤;農業產業化步入了快車道,去年的招商引資總金額突破了1200億元,網路銷售突破了200億元,是2022年的2.63倍;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2萬元,達到2.13萬元;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了進一步改善。
「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建設農業強省,是我們農業農村部門的主責主業,我們責無旁貸。」孫朝輝表示,下一步,江西省農業農村廳將按照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錨定建設農業強省目標,學習運用好「千萬工程」的發展理念、工作方法、推進機制。
談到具體工作部署,孫朝輝指出,江西省農業農村廳將守牢「保障糧食安全」和「防止發生規模性返貧」兩條底線。全力以赴穩面積、攻單產、調結構、增效益,整合推廣良田良種良機良法,實施好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讓種糧農民願種糧、種好糧、有效益。大力實施好脫貧地區幫扶產業發展三年行動,增強脫貧地區內生發展動力,讓脫貧群眾穩得住、能致富。
與此同時,繼續堅持「糧頭食尾」「農頭工尾」「外引內培」,全力推進農業產業化,從生產、加工、銷售、流通、供應「五端」發力,做好「土特產」文章,努力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把農業建設成為大產業。全力打造景村融合、產村融合、三治融合、城鄉融合、共同富裕「四融一共」和美鄉村,聯動提升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的水平。
此外,探索農業科技體制機制創新,推進種業振興、機械強農、智慧強農、設施強農,努力提高農業科研成果轉化率和科技進步貢獻率。持續推進鄉村振興改革攻堅行動,啟用農村各類資源要素,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幫助農民增收致富。透過持續努力,最終走出一條具有江西特色的農業強省之路。
省文化和旅遊廳廳長梅亦
梅亦:「風景獨好」的江西正努力成為人們向往的「詩和遠方」
江西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有「物華天寶、人傑地靈」之美譽,「古色、紅色、綠色」文化資源豐富。第二場「廳長通道」上,省文化和旅遊廳廳長梅亦表示,2023年全省文旅市場「高開穩走、逐季回暖、持續向好」,主要指標全面恢復至2019年水平。「風景獨好」的江西,正在努力成為人們向往的「詩和遠方」。
據梅亦介紹,2023年,江西文化事業「百花齊放」,遺產保護「守正創新」,文旅融合「踏歌而行」,新增31個國家級品牌,滕王閣下誦詩詞、武功山特種兵高山漫步、篁嶺崖山曬秋、景德鎮「進貨式」旅遊等新業態「圈粉無數」,「寶藏」江西成為「網紅」江西。
邁入2024年,江西如何開創文旅高品質發展新局面?對此,梅亦成竹在胸、字字鏗鏘,其指出,今年將聚焦「樂遊江西」和「如畫江西風景獨好」兩大主題推廣活動,持續擦亮「江西風景獨好」品牌;深入推進「贛鄱好戲」惠民工程、文化服務效能提升工程、文博場館「百館晉級」工程,打造江西特色文化惠民品牌。
與此同時,梅亦透露,今年將加快推動景德鎮窯址申遺行動、全國紅色基因傳承示範區建立行動、贛鄱文化標識打造行動、「非遺點亮生活」江西行動,在固本興新中傳承弘揚贛鄱文化。此外,大力實施旅遊業態換新、龍頭文旅企業培育、旅遊品質提升、旅遊產業倍增、文旅消費擴容「五大計劃」,持續壯大市場主體,激發消費潛力,全力助推江西經濟社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