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加拿大反擊川普關稅:經濟學家擔憂「傷敵一千,自損八百」

2025-01-11新聞

在美國候任總統唐納·川普揚言要對加拿大商品征收25%關稅的情況下,加拿大政府正醞釀反擊。然而,經濟學家們紛紛警告,加拿大的報復措施可能會像雙刃劍,不僅難以打擊美國,還可能對本國經濟造成不小的傷害。

報復計劃的風險

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CIBC)資本市場首席經濟學家艾佛瑞·申菲爾德指出,加拿大的報復性關稅可能讓本國消費者和企業首當其沖。他表示:「加拿大的反擊可能透過對消費者或依賴美國投入品的企業造成傷害來打擊美國出口商。」換句話說,加拿大不僅可能未能有效反制美國,還可能讓本國經濟陷入困境。

蒙特婁銀行(BMO)資本市場首席經濟學家道格·波特也表達了類似的擔憂。他認為,加拿大的報復措施雖有助於維護國際貿易規則和國家尊嚴,但代價可能過於高昂。「這是不得已而為之,但從經濟角度看,它可能加劇由關稅引發的經濟下滑。」波特說。

加拿大的挑戰:如何應對關稅威脅?

川普政府對加拿大征收關稅的理由五花八門,從鋼鋁到軟木,再到乳制品。這些關稅不僅影響到加拿大出口商,還威脅到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框架下的供應鏈一體化。加拿大政府的困境在於,必須展示對美國強硬的一面,但也不能忽視對國內經濟的負面影響。

經濟學家們建議,加拿大在制定報復措施時需要謹慎,避免「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局面。一種可行的策略是,透過針對性強、影響面窄的關稅措施,精確打擊川普政府的「票倉」地區,例如農業州或制造業州。這不僅能夠減少對加拿大經濟的沖擊,還可能讓美國內部產生反對聲音。

川普關稅政策的更廣泛影響

川普的關稅威脅並非針對加拿大一家。近年來,他的「美國優先」政策已讓多個貿易夥伴感到頭疼。加拿大經濟高度依賴對美出口,尤其是能源、汽車和農產品領域。任何形式的關稅都會像地震波一樣,對相關行業產生連鎖反應。

與此同時,加拿大的地緣政治選擇也變得更加復雜。申菲爾德指出,在川普政府加大對中國和歐洲的貿易施壓時,加拿大需要小心翼翼地在全球供應鏈中重新定位自己,確保不被擠出市場。

貿易戰贏家有嗎?

從歷史經驗來看,貿易戰往往是「雙輸」局面。川普政府對中國發動的關稅戰表明,即便強大的經濟體也無法從中全身而退。美國消費者為進口商品支付了更多費用,農民也因出口受阻而陷入困境。

對於加拿大來說,這場可能爆發的關稅戰顯然不是「好選擇」,但似乎也是不可避免的一步棋。加拿大政府或許只能希望,透過談判找到一條更為和平胡永續的解決方案。然而,眼下的貿易緊張局勢提醒我們,在全球經濟日益一體化的背景下,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只會讓世界經濟更加脆弱。

加拿大是否會選擇強硬反擊?還是會尋找其他外交途徑?目前仍是未知數。但可以確定的是,在川普掀起的這場關稅風暴中,沒有人能全身而退。對於普通加拿大人來說,這場「關稅大戰」可能會從超市的商品價格和就業市場的波動中真實地體現出來——無論這場賽局的贏家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