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很多,資訊很雜。
評論速覽,觀點速達,思想速遞。
這是1月30日 全國主串流媒體的優秀評論速覽,從這裏可以感知最深刻的思想,掌握最新鮮的觀點。
點選文章標題,即可閱讀全文。
人民日報 評論:必須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著力擴大有效需求協同發力
我們要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針對供需結合的斷點堵點卡點,堅持供給和需求雙向發力。既要推動供給側生產函式變革調整,培育增強「質的優勢」,也要推動需求側不斷擴容增量、最佳化升級,鞏固提升「量的優勢」,努力使國內大迴圈成為構建新發展格局和支撐高品質發展的強大主動力。
經濟日報金觀平 姓名標示評論:積極擴大有效益的投資
積極擴大有效益的投資,需要進一步拓展有效投資空間,透過持續最佳化營商環境,切實提高投資的綜合效益。在這一過程中,要充分發揮政府投資的帶動放大效應,引導更多資金流向固基礎、利長遠的重點計畫。同時,要進一步強化部門之間、央地之間的協同配合,加強對計畫資金、用地、用海、環評等要素保障,以加快形成實物工作量。
工人日報 評論:防患於未然不能流於口號
安全生產是大事,喚醒各方防範風險的警惕性不能靠一再發生的悲劇來倒逼。當前,各地正在開展安全生產除患整治行動,在強大壓力下,可能發現的隱患不少,數位也不太好看,希望有關方面不回避、不護短,將問題整改作為夯實安全生產堤壩的機會,切實清除對隱患「習以為常」的心態。一句話,防患於未然不能流於口號。
解放日報 評論:培養更多勇於創新的大國工匠
今天,當我們再談工匠精神,不能忘卻其中包含的創新內蘊。全球制造業正經歷深刻變革,中國對技術工人、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高、更迫切。在全國技能大賽的舞台上,除了傳統工藝技能,雲端運算、網站技術、3D數位遊戲藝術、人工智慧工程技術等也都成為比賽計畫,充分反映了創新能力培養之於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要性。
新華日報 評論:莫讓興趣成為束縛人生的「繭房」
社會需要的工種千千萬萬,總有一些工種可能不那麽「興趣友好」,總要有一些人去挑戰那些不感興趣的工作。事實上,於敏、王承書等老一輩科學家為了國家需要轉變研究方向,結出了豐沛的理論碩果,正是超越個人興趣後的「化繭成蝶」。年輕人要跳出小圈子、小確幸,不做「興趣偏食者」,對「興趣繭房」保持自我警惕,有意識地自找「苦」吃、為難自己,主動迎接更多更大的挑戰,才能在時代的宏大圖景中拼出自己的拼圖,贏得更加精彩的人生。
浙江日報 評論:「聽勸」背後是生意經
像「傘叔」雷鵬琳一樣「聽勸」的老板還有很多。不論是逆境還是順境,他們永遠不缺乏信心和勇氣,永遠在尋找機遇前行。國內訂單不夠那就出海尋找新訂單,產品滯銷賣不動那就叠代開發新產品,別人不屑一顧的小生意他們看準了就做……正是這種精準對接消費需求的市場意識和實幹做派,總能讓他們在「亂花漸欲迷人眼」的市場裏把握機遇,「無中生有」「點石成金」。
南方日報 評論:文旅不妨「卷」一下消費體驗
趁著爭搶消費者的機會,各地不妨想一想,歡迎人家來家裏玩,是否準備了周到貼心的服務?是否還存在反向抹零、收取茶位費、出租車不打表、禁止內建食品和飲料等「潛規則」?不要總指望消費者來「挑刺」,而是要更加徹底地審視自我,自己挑自己的刺,加快創造和完善放心消費環境,對市場上出現的不法行為,要盡快查處;對消費者的投訴和意見,要認真傾聽;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要堅決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