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下血本攔截胡塞飛彈,解放軍現場觀摩,先讓胡塞試試美軍成色
美國中央司令部公布了一項振奮人心的訊息:在亞丁灣海域,艾森豪號航空母艦與DDG 58拉布恩號驅逐艦並肩作戰,於12月26日成功在紅海南部空域攔截了胡塞武裝的12架無人機、3枚彈道飛彈和2枚對地巡航飛彈。這一戰果彰顯了美軍強大的防禦能力,同時也凸顯了其對於國際安全的堅定承諾
據悉,艾森豪號航母此次動用艦載機執行防空攔截任務,猶如雄鷹展翅,彰顯了其強大的作戰能力。這也是F/A-18E/F戰鬥機在實戰中第二次成功擊落空中目標,如同猛虎下山,威猛無比。值得註意的是,該型號戰機上一次的空戰記錄可追溯至2017年,當時成功擊落了一架敘利亞空軍的蘇-22戰鬥轟炸機,仿佛在時間的沙海中刻下一座不朽的豐碑。此次事件的發生還意味著在亞丁灣附近航行的052D型烏魯木齊艦有機會近距離觀察美軍航母打擊群的防空作戰,這對於中國海軍而言,是一次難得的學習和借鑒的機會。
中國海軍一直在積極探索對外戰略,以和平發展、對話解決問題為主導。然而,隨著國際經濟形勢的停滯,各國尤其是美國國內社會問題因經濟下滑而顯現,中美之間在南海、台海以及東海方向爆發武裝摩擦甚至軍事沖突的可能性也在逐漸增大。面對這樣的挑戰和機遇,中國海軍需要保持警惕,加強自身實力建設,以確保國家的安全和發展利益。
美國,作為一個長達70多年一直以軍事霸權維護地位的國家,在面對國內一系列社會問題時,華盛頓領導層並未能夠專心致誌地解決這些問題。每四年一次的大選制度使得他們更傾向於透過各種手段來轉移國內矛盾,而沖突或戰爭成為他們尋找釋放壓力通道的理想選擇。
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是明顯的例子,而在俄烏沖突中,雖然美國沒有直接介入軍事行動,但透過在意識形態領域高舉「反俄」旗幟,成功制造了一些社會共識,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兩黨分裂的問題。
在某種程度上,當前的美國已經陷入了一種飲鴆止渴的狀態。這也暗示著當美國再次面臨類似問題時,路徑依賴的領導層可能會將下一個目標釘選在台海或南海,大大提高中美之間爆發武裝摩擦或軍事沖突的可能性。
到那時,解放軍顯然需要做好在西太平洋與美軍交鋒的準備。盡管中國海軍的海軍航空兵和水下力量仍與美國存在一定差距,但圍繞反艦飛彈構建的區域拒止反介入體系已成為解放軍核心作戰能力。
然而,美國海軍在冷戰與蘇聯海軍的高強度對抗中成長起來,對防空反導能力有著極高的重視。
盡管如今的解放軍擁有包括反艦彈道飛彈、超音速反艦飛彈等先進反艦武器,理論上能夠將美軍航母打擊群拒之千裏之外。但在實際戰鬥中,航母打擊群的艦隊防空網必然不會被動應對,這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解放軍區域拒止反介入體系的作戰效果。
因此,解放軍有必要深入了解美軍防空網路的運作模式,尋找可能存在的問題和漏洞,最好能夠利用它們,即使找不到,也可以增進解放軍對美軍作戰體系的了解,為制定相關作戰計劃提供參考。
這也解釋了為什麽在艾森豪號航空母艦在紅海組織大規模護航行動後,第45批護航艦隊的烏魯木齊艦會在距離航母不到60公裏的位置「貼著」美軍艦隊航行。
畢竟,這種近距離觀察美軍防空體系運作的機會並不多見,如果烏魯木齊艦不靠近一些,就有點辜負了自己這個「特等席」。
然而,話說回來,盡管美國海軍非常註重防空反導能力,但從美軍目前披露的行動細節來看,截至目前,美軍在攔截胡塞武裝無人機與飛彈的行動中,並未展現出超出外界預期的反導能力。
F/A-18E/F艦載戰鬥機與E-2D預警機的組合仍然是美軍在對付低空掠海飛行的巡航飛彈與無人機時的首選,而在應對彈道飛彈時,伯克級驅逐艦仍然需要獨挑大梁。
當然,美軍可能面臨各種情況並不足為奇。首先,胡塞武裝並沒有配備超音速反艦飛彈,因此,F/A-18E/F與E-2D的組合可以有效對抗各類亞音速巡航飛彈和無人機威脅。其次,胡塞武裝的攻擊強度相對較低,整個戰鬥過程中僅發射了12架無人機、3枚彈道飛彈和2枚對地巡航飛彈,遠遠不足以引發美軍艦隊全面反擊。
這導致僅憑借胡塞武裝難以激發美軍艦隊的全部實力,同時也影響了烏魯木齊艦在搜集相關情報數據方面的效率。
從戰略層面來看,解放軍雖然有機會近距離觀察美軍防空體系的運作,但不能過於樂觀地期望觀察之後解放軍立即建立起對美軍的優勢。中美兩軍的較量終究是基於整體體系的競爭,未來的勝利者將是誰能夠依靠更為完善的作戰體系。因此,這一觀察事件僅是整體軍事較量的一部份,而解放軍需要在未來不斷完善自身體系,才有機會成為最終的勝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