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是什麽讓這個與世隔絕的部落不惜付出生命,也要與現代軍隊「宣戰」?

2024-01-25新聞

在2022年的3月,一場實力懸殊的沖突在亞馬孫雨林深處上演:一方是荷槍實彈的現代軍人,另一方是拿著弓箭長矛的部落戰士。而事件的起源,居然是因為一個 Wi-Fi密碼

亞諾馬米人(Yanomami)是一個生活在巴西和委內瑞拉邊境的原住民部落,人口大約有35 000人。由於靠近國界,所以亞諾馬米人經常會和委內瑞拉的士兵打交道。

靠近委內瑞拉邊境的亞馬孫雨林(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沖突發生前,雖然二者意識形態、生活方式大相徑庭,但卻能保持和平共處的關系,甚至還會共享無線網路。委內瑞拉軍方透過提供太陽能發電板供電,而亞諾馬米人則拿出來了公益組織贈送的路由器,雙方通力合作,一起享受網路世界的精彩。

正在使用膝上型電腦上網的亞馬孫原住民(圖片來源:http:// mongabay.com )

原本這樣的合作可以一直持續下去,但是有一天,軍隊裏有人打起了歪主意,故意修改了路由器的密碼,試圖向當地人索要黃金。

這件事自然惹怒了亞諾馬米人,部落派出了代表去軍隊基地投訴,結果從爭吵變成了拉扯,最終又演化成了騷亂。在熱武器面前,亞諾馬米人的弓箭顯得不堪一擊。在騷亂中,亞諾馬米一方有四人被槍殺,五人受傷。

一位受傷的亞諾馬米人代表(圖片來源:CEN)

這件事在委內瑞拉國內引起了軒然大波,除了感慨和平的脆弱,也不免讓旁人好奇: 這些原住民部落,上網究竟要幹些什麽呢?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關於亞諾馬米人的故事,還要從他們所生活的地方開始說起。

亞諾馬米人生活在「沙波諾」(Shabono)的建築之中,身處亞馬孫雨林的深處(圖片來源:http:// metro.co )

哭泣的亞馬遜

亞諾馬米人是生活在亞馬孫雨林中的部落。作為全球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亞馬孫雨林占地大約有500萬平方千米,足足有20個英國的面積大小。它不僅占據了全球雨林面積的一半,還是物種多樣性最豐富的區域。

亞馬孫雨林所在的位置(圖片來源:WWF)

這裏不僅物種多樣,民族也非常的復雜:大約有350個民族生活在這裏,3300多個原住民群體,其中的60多個部落至今保持著與世隔絕的狀態。正如雨林中的其他生靈,他們世世代代以此為家,保持著各自獨特的生活方式。

但是平靜的生活還是被打破了。

自歐洲殖民者到來之後,亞馬孫原住民的命運就不再屬於自己。尤其是在近幾十年,他們的生活面臨著更大的挑戰。

幾位來自不同部落的亞馬遜原住民女性代表,她們都在為保護自己的家園而做出努力(圖片來源:Ipmsdl)

亞馬孫雨林所蘊含的巨大資源,讓至少三批人粗暴地闖入其中。

第一批人是砍伐樹木的 伐木工 。在亞馬孫眾多資源中,當屬森林資源最為豐富。因此在上世紀60年代之後,地處亞馬孫雨林的各國都開始了大規模的森林砍伐。

大樹被攔腰斬斷之後,所在的土地就會被非常原始的「刀耕火種」模式進行開發,很多區域種上了大豆或者橡膠樹。很快又由於土壤肥力喪失和雜草入侵,這些原本長滿樹木的土地就會被荒廢,伐木工繼續蠶食著剩余的森林。

巴西帕拉賈曼西姆國家森林中的樹木被砍伐和燒毀,開辟成了農業和畜牧業用地(圖片來源:http:// ncsu.edu )

根據統計,目前已經有20%左右的亞馬孫雨林遭到了砍伐,還有6%左右的區域「高度退化」,亞馬孫正處於臨界點的危機之中。

為了運輸木材,很快道路就出現了。隨之而來是第二批人, 淘金者

早在上世紀80年代,在巴西的亞馬孫雨林中就已經有人非法黃金開采。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貴金屬價格飆升,亞馬孫的非法黃金開采的情況也變得更加嚴重。據巴西環保署稱,僅2019年一年,就有相當於1萬多個足球場大小的雨林被非法采礦破壞,比2018年增長了23%。

1986年,由著名攝影師塞巴斯蒂昂·薩爾加多(Sebastião Salgado)在亞馬孫雨林之中的塞拉佩拉達金礦拍攝的礦工采集黃金的場景(圖片來源:Amazonas-Contact Press Images)

礦山會使用汞來加工黃金,廢水會滲入當地的土壤和河流,生活在這裏的原住民,成為了當地非法黃金開采的直接受害者。

非法采礦還會帶來暴力,這就又引來了第三批人, 犯罪團伙

不擇手段地開采黃金只是謀財方式之一,這些犯罪團伙還有很多其他的「業務」,比如販毒。

全球80%的可卡因來自哥倫比亞,而其中大約70%都是在亞馬孫雨林地區種植並提煉的;在秘魯、玻利維亞、蘇利南等國家的亞馬孫地區,也有很多地方都種植了古柯。毒販會沿著亞馬孫雨林的小道,將毒品運往墨西哥和美國。

古柯(coca)是原產南美的植物,曾經是制作可樂的重要原料,也是提煉可卡因的重要來源(圖片來源:commons.wikimedia)

對於這些犯罪團伙來說,只要是能夠牟取暴利,他們不會放過雨林中的一切。販毒風險太高,他們就把貪婪的眼光望向雨林本身。

巨骨舌魚是生活在亞馬孫雨林中的巨型魚類,身長可達3公尺。它的肉質鮮美,深受南美人民喜愛。由於過度捕撈,巨骨舌魚曾幾乎消失。現在在巴西,巨骨舌魚的捕撈受到嚴格監管,只有少數一些部落可以合法的少量捕撈。但犯罪分子的到來,則絲毫不顧及巨骨舌魚瀕臨滅絕的現狀。不僅竭澤而漁,甚至還殺害了保護魚類的當地原住民。

捕獲的巨骨舌魚,根據一項協定,巴西的原住民將自願限制自己捕獲的巨骨舌魚,並同意五年內不出售任何巨骨舌魚(圖片來源:MICHAEL DANTAS)

用科技保衛家園

對於亞馬孫雨林的居民來說,他們再也回不到曾經平靜的生活了。他們要時刻面對闖入的外來者,抵抗非法伐木、采礦和盜獵的行為。

這些居民也開始嘗試用新的技術和方法去捍衛自己的家園,其中就包括使用手機和上網。

雖然部落裏大部份人都生活在雨林之中,不過總有一些年輕人選擇來到城市,學習官方的語言,並且使用現代的科技產品。

卡納馬利(Kanamari)部落的若昂(João)就是其中的一員,這個部落處於亞馬孫雨林最深處,未經巴西政府的授權,任何人都不能踏入他們的領地。從小學習葡萄牙語,讓若昂成為了可以代表部落與外界溝通的橋梁。他會在社交媒體上傳一些部落中的日常生活,還會記錄他巡邏的過程。在碰到外來者時,他還會透過手機向相關部門報告情況。

若昂現在成為了守護亞馬孫環保組織的一員(圖片來源:AFP/Archives-Siegfried)

透過電話及網路,原住民不僅可以在社交媒體更快將訊息曝光,也大大改變以往的舉報過程。當原住民發現有人盜伐樹木或者非法淘金的時候,只需要幾個小時,這些視訊證據就會傳遍全世界。

這也促進了雨林國家保護生態的效率。巴西聯邦檢察官辦公室已建立網站,登記被舉報的相關犯罪行為,並接收網路上傳的影片和照片;在此之前,偏遠區域的原住民如想舉報,必須長途跋涉前往最近設有聯邦檢察官辦公室的城市。

正在使用手機的亞馬孫原住民(圖片來源:Evaristo Sa/AFP)

這也正是亞諾馬米人為什麽會因為Wi-Fi密碼被修改,而與委內瑞拉軍人產生沖突的原因了。這些軍人不僅破壞了規矩,更是切斷了亞諾馬米人保護自己家園幾乎唯一的途徑。

對於生活在亞馬孫雨林的這些部落來說,守護家園往往意味著犧牲。根據環境保護組織Global Witness公布的數據,僅在巴西,2019年就有24起因為保衛環境而產生的謀殺案,其中的90%都發生在亞馬孫地區。即使有了現代科技的幫助,想要守住亞馬孫雨林,依舊是一件困難的事。

在已知的生物中,有250萬種昆蟲、2200種魚類、1294 種鳥類、427種哺乳動物、806種兩棲和爬行類動物,以及4萬多種植物都生活在亞馬孫雨林。這片已經存在了5500萬年的森林,從未面臨過像今天般的危機。在地區發展和生態保護間找平衡,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是擺在所有人面前的一個巨大難題。

亞馬孫雨林素有「地球之肺」的稱呼,在維持全球碳氧平衡、調節氣候、保持生物多樣性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圖片來源:WWF)

正如若昂接受采訪時說過的一樣:

「我們希望世界看得見我們,這樣就可以提供幫助。我們在這些危險水域上巡邏,不僅為了自己,也是為了世人…… 我們沒有亞馬孫就無法生存,而我們現在也明白,你同樣也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