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中國先秦時期列朝列國誌】箕子北韓

2024-01-13新聞

箕子北韓

箕子北韓(韓語:기자조선)是一個關於古北韓建國的神話傳說。根據【史記】、【尚書大傳】、【漢書】等史書的說法,是在公元前11世紀到前2世紀期間由商朝宗室箕子及中原地區移民在北韓半島與當地原住民一起建立的一個國家。但是也有學者認為該國原為箕氏侯國,在遼西的喀左縣一帶,與孤竹國相鄰;在戰國時代為燕國將領秦開所敗,其國君被迫率百姓遁入北韓半島。

雖然箕子被北韓半島歷代王朝的慕華者所推崇。但目前箕子北韓已被南北韓主流所否定。有人甚至認為箕子北韓是漢四郡時期的漢人或是後世慕華者編造出來的。1993年10月,北韓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在挖掘研究檀君陵後,宣稱檀君是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而非神話,並將其正式列為北韓歷史上第一個國家古北韓的開國始祖。2007年2月,南韓亦開始將檀君北韓作為歷史上的第一個朝代寫入歷史教科書。也有學者認為:南北韓學者對這兩者的不同態度,可能都受到民族主義的影響,而不僅是純學術的研討。

1.史料記述

「北韓」一詞最早見於中國古籍【山海經】〈海內經〉:「東海之內,北海之隅,有國名北韓」。根據【尚書大傳·卷二】記載:「武王釋箕子之囚,箕子不忍周之釋,走之北韓。武王聞之,因以北韓封之箕子。」【尚書大傳】還記載:「西方者何也?鮮方也。」

周武王滅商之後,把被紂王囚禁的大臣箕子(又名胥余,子姓)從監獄中釋放。箕子不願臣服於周朝,率商朝遺民出走東方的「北韓」。周武王聽說之後,便以「北韓」之地封之,成為北韓侯。

在之後的【史記】、【漢書】中也記載了箕子出走北韓的事件。箕子教北韓人民禮儀、耕織農耕及養蠶,還帶入了大量青銅器。受商朝文化的教化下,還定下「相殺以當時償殺;相傷以谷償;相盜者男沒入為其家奴,女子為婢,欲自贖者,人五十萬。」的法律條文(出自【樂浪北韓民犯禁八條】),大大地改善了北韓人民的生活。

【漢書·地理誌】記載有「犯禁八條」的三條:

「相殺,以當時償殺」。

「相傷,以谷償」。

「相盜者男沒入為其家奴,女子為婢,欲自贖者,人五十萬。雖免為民,俗猶羞之,嫁取無所仇,是以其民終不相盜,無門戶之閉,婦人貞信不淫辟。」。

中國史料中還記載著北韓後來稱王,被燕國將領秦開侵略而喪失了兩千多裏土地,從此一蹶不振的事件。【三國誌·魏誌·東夷傳】註引【魏略】中記載:「昔箕子之後北韓侯,自稱為王,後子孫稍驕虐,燕乃遣將秦開,攻其西方,取地兩千余裏,至滿番汗為界,北韓遂弱」。

【史記·北韓列傳】以及【後漢書】記載了箕子北韓被衛滿北韓篡奪的歷史事件:西漢初年,燕王盧綰背叛漢朝,逃往匈奴。其臣衛滿亦一同出走,並帶同千余人進入北韓。北韓王箕準信任衛滿,讓他守衛西部邊疆。但衛滿卻發兵篡位,占據了箕子北韓都城王險城,箕準率領殘部數千人泛海逃往馬韓,破之,自立為韓王。

【史記】卷一百一十五【北韓列傳】第五十五「集解」引張晏雲:「北韓有濕水、洌水、汕水,三水合為洌水,疑樂浪北韓取名於此也。」索隱雲:「朝音潮,直驕反,鮮音仙。以有汕水,故名也。汕一音訕。」中國古籍【山海經·海內經】曰:「東海之內,北海之隅,有國名北韓」。

2.對箕子北韓的考證

昔日東亞文化圈曾長期認為箕子北韓在北韓半島境內。【舊唐書】卷199上便記載後世的高句麗「頗有箕子之遺風」,「其俗多淫祀,事靈星神、日神、可汗神、箕子神」。顯然是把高句麗當作了箕子北韓的傳承國。

南韓古代學者們普遍認為箕子將先進文明從中國傳入北韓半島,「中國教化禮儀自箕子始」,對他推崇備至。然而,根據【舊唐書·東夷傳】的記載,遼東之地,周朝時期為箕子之國,漢朝時期為玄菟郡。而【隋書·裴矩傳】則記載,高麗之地原為孤竹國,周朝以其地封箕子,漢朝分為三個郡,晉朝亦統治遼東。這幾段箕子北韓在遼東的歷史記載曾讓北韓王朝時期的學者產生很大的困惑。

一部份考古發現表明被認為是箕子封地的北韓(今遼東、北韓)琵琶型的銅劍在外形和金屬成分上與同期中國其他地區的類似武器有所不同,但禮器、生活器具則大體相當。

有一種觀點認為箕子北韓的疆界是隨著時間推移而變動的,起初與孤竹國一同處於遼西地區,有遼西出土的殷晚期青銅器中,方鼎內底中心有銘文「亞侯」為佐證。後來由於燕國的強大而退居遼東和北韓。箕子北韓後被衛滿北韓所滅。漢武帝後又滅了衛滿北韓。

3.歷代君王

根據北韓王朝時期的【盎葉記】和【東史年表】等,箕子北韓的歷代國王如下。李德懋寫下【盎葉記】時指出,這張君主列表「雖甚荒誕,而姑記之,以備竹書、路史之異聞焉。」

君主名稱 韓文 在位時間
文聖王 胥余 기자 前1126年-前1082年
莊惠王 前1082年-前1057年
敬孝王 前1057年-前1030年
恭貞王 前1030年-前1000年
文武王 椿 前1000年-前972年
太原王 前972年-前968年
景昌王 前968年-前957年
興平王 前957年-前943年
哲威王 調 前943年-前925年
宣惠王 前925年-前896年
誼襄王 前896年-前843年
文惠王 前843年-前793年
盛德王 前793年-前778年
悼懷王 前778年-前776年
文烈王 前776年-前761年
昌國王 前761年-前748年
武成王 前748年-前722年
貞敬王 前722年-前703年
樂成王 前703年-前675年
孝宗王 前675年-前658年
天老王 前658年-前634年
修道王 前634年-前615年
徽襄王 前615年-前594年
奉日王 前594年-前578年
德昌王 前578年-前560年
壽聖王 前560年-前519年
英傑王 前519年-前503年
逸民王 前503年-前486年
濟世王 前486年-前465年
清國王 前465年-前432年
導國王 前432年-前413年
赫聖王 前413年-前385年
和羅王 前385年-前369年
說文王 前369年-前361年
慶順王 前361年-前342年
嘉德王 前342年-前315年
三老王 前315年-前290年
顯文王 前290年-前251年
章平王 前251年-前232年
宗統王 자부 前232年-前220年
哀王 기준 前220年-前195年

4.箕子

箕子(?-?),子姓,名胥余。商朝宗室,帝文丁之子,帝乙之弟,帝辛(紂王)叔父,官太師,封於箕(今山西太谷,榆社一帶)。曾勸諫紂王,惟紂不聽,反囚禁之。於是他披頭散發,裝瘋,以躲過災禍。周武王克殷後,命召公釋放箕子。武王向箕子詢治國之道,記載於【尚書·洪範】。

【論語·微子第十八】中記載箕子與微子,比幹合稱「殷有三仁」。元朝時追封為仁獻公。據【淇縣縣誌】記載,河南淇縣有「三仁廟」,奉祀微子、箕子、比幹,配祀先師孔子、孟子、曾子、陽明子、文昌君。亦縣塾所在,邑民頗奉香火,太平天國時被毀。

根據司馬遷【史記】說法,箕子晚年統治北韓。另傳說,箕子死後被北韓族追謚為大聖王,【舊唐書】中說箕子也被北韓族奉為神祭祀。【舊唐書·卷199上】記載,後世的高句麗「頗有箕子之遺風」,「其俗多淫祀,事靈星神、日神、可汗神、箕子神」。平壤牡丹峰腳下原有箕子陵,1959年,被金日成下令拆毀。

據【史記】記載箕子北韓據說是商朝的宗室箕子建立,典籍中最早出現「北韓」一詞的是【尚書大傳】中周武王封箕子於北韓之地。有謂「北韓」即「朝日鮮明」之意,「朝」讀如「朝日」的「朝」;但在【史記】卷一百一十五【北韓列傳】第五十五「集解」引張晏雲:「北韓有濕水、洌水、汕水,三水合為洌水,疑樂浪北韓取名於此也。」索隱雲:「朝音潮,直驕反,鮮音仙。以有汕水,故名也。汕一音訕。」史記中也有周武王封箕子於北韓之地。【山海經·海內經】曰:「東海之內,北海之隅,有國名北韓」。

【今本竹書紀年】殷紀中記載紂王五十一年‘冬十一月戊子,周師渡孟津而還。王囚箕子,殺王子比幹,微子出奔。’,但記載箕子的這兩本古書並沒有提及箕子從中國遷徙到北韓或者箕子建立北韓的描述。

一部份考古發現表明被認為是箕子封地的北韓(今遼東,北韓)琵琶型的銅劍在外形和金屬成分上與同期中國其他地區的類似武器有所不同,但禮器,生活器具則大體相當。

有一種觀點認為箕子北韓的疆界是隨著時間推移而變動的,起初與孤竹國一同處於遼西地區,有遼西出土的殷晚期青銅器中,方鼎內底中心有銘文「其侯」為佐證。後來由於燕國的強大而退居遼東和北韓。【魏略】中記載「秦開攻其西方,取地二千余裏,至滿潘汗為界。北韓遂弱」。

箕子北韓然後被衛滿北韓所滅。漢武帝時滅了衛滿北韓。

5.準王

準王(韓語:준왕),名叫箕準,子姓。是古北韓之箕子北韓宗統王子,箕子北韓的末代王,他在古北韓的王位被衛氏北韓的建立者衛滿所取代。起初,前195年,燕人衛滿東渡𬇙水,準王封衛滿為西部將軍。大約在前194年到前180年之間,衛滿起兵推翻了準王的統治。準王逃到了北韓半島南部的馬韓。在今大韓民國全羅北道益山市重新建立統治,自稱韓王。傳說準王的馬韓最後亡於溫祚王的百濟。

也有觀點認為,準王逃亡馬韓部落建立的國家被稱為辰國,其地理位置也大體相當。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註微信公眾號「地球生物與人類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