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大陸全面終止對台讓利後續計劃曝光,為何要一波波地送錘?

2024-01-20新聞

之前,中國大陸宣布第二批次的中止ECFA關稅減讓目錄成了焦點。基於兩岸政治中斷溝通的現狀,經濟聯系一直是近些年兩岸關系的紐帶,而終止對台讓利的本質是追求兩岸公平貿易,也是影響兩岸關系走向的重大事件。

前些天,大陸商務部終於給出了答案:有關部門正依據ECFA相關條款和有關政策法規,研究進一步采取中止ECFA早期收獲農漁、機械、汽車零配件、紡織等產品關稅減讓等措施。

給出的理由也很充分:自公告釋出以來,民進黨當局未采取任何有效措施,取消對大陸的貿易限制,反而搞政治操弄,企圖栽贓甩鍋、回避責任。

在對台經濟讓利的問題上,大陸網路的民意是一刀切,甚至是窮台策略。如果你仔細分析的話,商務部計劃采取的懲罰是要一波波的送錘,也就是鈍刀子割肉的戰略。所以,只要涉及大陸調整對台經濟政策的話題,都會引發激烈爭議。

有人說,就算全部終止,台灣地區的經濟部測算過大概影響30億美元關稅,其中45%的企業可以用大陸工廠消化,就像這次化工品,台塑就用大陸工廠增加產能。台灣當局只需要拿出6億美金補給台企,就可以擺平了。

真的是這樣嗎?你單看看稅收金額,確實對台灣地區的影響有限,但關稅帶來的沖擊何止是這麽簡單。商務部公開的這些類目都是傳統產業,一個企業正常營運的基礎就是幾個點的利潤,只要增加幾個點的關稅,就會影響商品的競爭力,決定著一個企業的生死存亡。

比如,台塑很可有可能透過增加在大陸工廠產能來維持正常營運,就業、稅收,甚至上下遊配套都留在大陸,台塑就賺個稅後純利;如果相關的台企都將產能轉到大陸台資廠,必然會讓台灣就業和稅收受到影響,特別是就業機會實實在在的影響民生。

第二個比較敏感的問題:終止ECFA項下的讓利能降低兩岸逆差嗎?這個作用是相當有限的。兩岸逆差最主要來自ICT產業,逆差的大頭源自來料加工。1500億美元逆差,至少一半都是組裝完了再出口,電子產品都是零關稅,傷不到他們半分毫毛。

比如,富士康給蘋果生產的筆記本和手機,如果有關稅的話,他們就會選擇采購大陸配件。如果不需要關稅,只在台灣島增加零組產量就可以,這樣就會帶來更大的逆差。

可見,大陸當前采取的終止ECFA項下的讓利,主要目標不是為了追求抹平兩岸逆差,而是為了追求公平貿易。其實又有兩個點非常值得關註:

一、鈍刀子割肉,也就是一步一步增加終止讓利的類目。這麽搞就是給對方一個認錯的機會,

停下來雙方都有面子。相比於一刀切,過程更煎熬,體驗更深刻,也為兩岸透過協調解決很大一部份矛盾留下了空間。

二、大陸公開2509項壁壘,潛藏的訊號是我們可以對等塑造貿易壁壘。中國大陸現在還沒有實施窮台策略,但是這個調查結果給了我們采購更極端報復手段的理由,這本身也是一種威懾力。

可見,中國大陸壓根本就沒有改變兩岸經濟融合發展的戰略,也沒說要降低兩岸之間的逆差,我們想要的只是公平貿易。而一步步增加中止ECFA讓利的目錄,就是一種工具和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