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深化體制機制改革 為新質生產力發展註入強大動能

2024-07-17新聞
【專家視點】
作者:王四清(浙江省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副院長,浙江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省社科院研究基地研究員)
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與之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系。要深化經濟體制、科技體制等改革,著力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建立高標準市場體系,創新生產要素配置方式,讓各類先進優質生產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順暢流動。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反作用於生產力。新質生產力作為一種先進生產力質態,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品質特征,必然產生也必然要求形成與其質態和特征相適應的生產關系。這種新型生產關系的形成,是發展命題、創新命題,同時也是重要的改革議題,必然要求以打通堵點卡點為導向,深入推進體制機制變革,將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偉力、攻堅克難的改革動力與生機勃勃的市場活力有機統一起來。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著力推進經濟體制改革,取得歷史性成就,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向縱深推進,基礎性制度框架基本確立,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為新質生產力發展註入了強大動能。站在中國式現代化和以新質生產力推動高品質發展的新征程上,需要進一步圍繞「是什麽、改什麽、怎麽改」,堅持問題導向、聚焦關鍵領域、運用科學方法深化體制機制改革,不斷形塑適應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新型生產關系形態。
堅持問題導向,著力打通堵點卡點。改革是奔著問題去的,新質生產力發展目前還面臨不少堵點卡點問題。在科技創新上,創新能力尤其是圍繞關鍵核心技術的「0到1」式顛覆性、突破性創新還不夠強,「1到100」的科技創新轉化體制機制及其轉化實效還有短板,對原創科技成果的智慧財產權保護效能尚待提升。在生產要素配置上,對新質生產力發展至關重要的知識、資本、數據、人才等要素流動還存在或多或少的體制機制性障礙,由此阻礙了各類先進優質生產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順暢流動。以數據要素為例,在數據產權界定、數據開放共享、數據要素市場、數據配置機制、數據安全等方面還存在制度供給不足的問題。在人才和教育保障上,面向新質生產力的領軍人才、中堅力量尚有不足,人才引育留用的機制鏈條尚不完整,產學研深度融合尚有短板。在外部環境上,面對一些國家「小院高墻」式的封鎖打壓,如何融入全球創新網路、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也尚需體制機制上的助力等等。這些問題既是制約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和斷點,也是體制機制改革進入「深水區」的必答題,需要透過制度性公共產品的最佳化設計和持續供給予以破解。
聚焦關鍵領域,推動多維同向發力。新質生產力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體制機制改革的重點和關鍵也應圍繞上述三個方面進行。在技術革命性突破方面,關鍵是依托新型舉國體制,以整合科技創新資源為目標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發揮和深化新型舉國體制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偉力,創新戰略性新興產業和以類腦智慧、量子資訊、基因技術、未來網路、深海空天開發、新型儲能等為代表的未來產業領域的科研組織機制,集中攻關加強新質生產力儲備。在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方面,要破除阻礙生產要素流通的一切體制機制束縛,以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場無形之手共同驅動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數據等優質要素流向新質生產力。以浙江為例,其以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為抓手,整合服務資源,結合產業鏈延鏈補鏈強鏈實際,推動精準性、個人化的服務嵌入到具體產業中,切實增強科技、人才、金融等資源要素對產業鏈的賦能作用,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在產業深度轉型升級方面,需要深化科技成果轉化機制創新,讓更多科技創新成果賦能產業創新,透過持續性激勵機制安排和成果轉化機制鏈條建設,讓科技成果與產業鏈更加緊密地對接,讓成果從「樣品」成為「產品」、「書架」走向「貨架」之路更加順暢。
運用科學方法,實作改革系統整合。改革既要重視本體論,又要重視方法論。在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構建與新質生產力相適應的生產關系方面,需要註重系統整合,堅持以全域觀念和系統思維謀劃推進,加強改革舉措的協調配套、同向發力,避免各行其是、相互掣肘,註重對體制機制改革成果及實效進行動態評估,防範合成謬誤和分解謬誤。需要貫徹因地制宜、先立後破的方針,避免政策設計上的一刀切、一窩蜂。新質生產力因其新,必然帶有某種前沿性、不確定性和風險性,需要循序漸進,以試錯和探索不斷深化規律性認識,尋找體制機制變革的最大公因數。改革和法治如鳥之兩翼、車之兩輪,需不斷透過良法善治固化新質生產力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成果、破解改革難題、預留改革空間,發揮好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作用。
【光明日報】(2024年07月17日 05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